《戰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每一位父母,都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們會為了子女的人生大事而謀劃。這人生大事,要麼是婚姻大事,要麼是家庭大事,要麼是事業大事。
其實,這三件大事,都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家庭和婚姻,就不能缺乏事業。有了事業,人們就會選擇結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小家。
父母最大的遠見,不是給子女多少錢,而是在子女結婚之前,跟他們說這5句話,不要讓他們走了彎路,毀了后半生。
一、不要找需要扶貧,且吸血的另一半。
年輕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戀愛腦」。所謂的戀愛腦,就是人們會為了那一瞬間的激情,而失去了理性,做出了天真而又愚蠢的事兒。
比如,一些年輕人特別天真,認為有情飲水飽,就找了「需要扶貧」的另一半,讓自己成為了別人的提款機。這,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由于賺錢愈發艱難,想要通過婚姻不勞而獲的男男女女都特別多,所以「扶貧式」的婚姻也就出現了。
一般來說,扶貧式的婚姻,不會讓人幸福,只會讓雙方「貧賤夫妻百事哀」。
試想,雙方的實力就不對等,哪能過得和諧美滿呢?
身為父母,要把好關,同時跟孩子說,切勿沾染上「扶貧」的婚姻,不然后半生將凄慘不堪,人財兩空。
二、結婚之前,要掂量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維系婚姻。
鎮上有一戶富貴人家,父母所擁有的資產足足上千萬。但是,這對父母跟孩子說了一句話:你要好好掂量,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讓婚姻得以長久?
親朋好友都不理解,你們夫妻倆都有上千萬的身家了,哪怕兒子結婚后啃老,又有什麼所謂呢,他不也能安安穩穩一輩子嗎?
這對夫妻是這麼解釋的:「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到老,終究會比他走得早。如果我們走后,他連維系婚姻的能力都沒有,那婚姻不就拖累他一輩子了嗎?」
與其盲目結婚,不如認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結婚。有能力,那就讓自己、伴侶和后代,都過得幸福。而沒有能力,那就不要禍害別人,禍害后代。
這番話,雖然很刺耳,但也讓子女明白,什麼是婚姻的責任感。結婚之前,你還能任性。結婚之后,就不能任性,只能自己靠自己,撐起一片天了。
三、在愛別人之前,你首先要愛自己,愛父母。
什麼是「愛」?就是一種心甘情愿的付出,以及付出后所擁有的甜蜜收獲。哪怕沒有什麼甜蜜,也至少要甘之如飴。
有名人說過,在愛別人之前,你首先要懂得愛你自己,以及愛你的父母。如果你連自己都做不好,連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你真的能對別人好嗎?
對父母感恩,這是一個標準,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否有慈悲心腸。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自己感恩父母之余,也要看另一半,是否也感激父母。
如果另一半懂得感恩父母,說明他是一個比較可靠的人。反之,對方連父母都不感恩,連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你呢?
真正的愛,不是荷爾蒙發作時的一夜激情,而是長久的付出和相伴。做不到這一點,那就算結婚了,也不會有好結果。
四、生孩子之前,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資格做父母。
在這個世上,有無數崗位都需要先培訓,再上崗。唯獨父母這個崗位,連培訓都不用,連思想準備都不用做,就能輕松上崗了。
當然,不可能有人給你做「父母崗位」的培訓,除了家庭的長輩。
身為家中的長輩,為了孩子以及他們的后代著想,要在他們生孩子之前,告訴他們一個現實:沒本事,且不稱職的父母,只會禍害子孫后代。
如今,為什麼出現那麼多「拋棄孩子」的現象,為什麼「原生家庭」成為了人人都厭惡的貶義詞?就是因為不稱職的父母太多了,他們連培訓都沒有,就上崗了,注定自己痛苦,后代也痛苦。
人,如果不懂得思考,只根據褲襠的天性去做事,這就不是人了,而是野獸。
五、不要抱怨,以及不要后悔自己的選擇。
很喜歡這麼一句話:哪怕是跪著,也要把自己所選的道路走完。
自己選擇了結婚生子,那事后就不要有什麼抱怨。什麼累啊,苦啊,不幸啊,都不要說出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有人用槍逼著我們結婚生子。
由于父母經歷過婚姻,也知道了婚姻的幸福和不幸,所以他們就需要給孩子灌輸「從一而終」的觀念,以及切勿怨天尤人的責任感。
如果孩子能夠承擔這種苦,那他們就去結婚。如果無法承擔,那就選擇單身,別到了最后,既啃父母的老,還禍害了另一半。
人,始終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話難聽,但事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