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表哥帶他6歲的女兒來我家吃晚飯,晚飯過后,孩子拿著兩個芭比娃娃,趴在沙發上自言自語玩起了「過家家」。
這時,表哥略帶無奈地說:「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還整天想著玩,人家的孩子拼音算數都學完了。」
我相信,表哥的焦慮也是很多家長所焦慮的,在父母看來,玩是最「無用」的事,不僅沒有意義,還會耽誤孩子的學習。
而事實卻是,游戲與玩耍對孩子來說,比我們想象中更加重要。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書中指出: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個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對孩子而言,那些我們看似無聊的事情,卻蘊藏著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各種能力。
尤其是這4件看似無用的事情,童年時期允許孩子去做,是他最大的幸福。
第一件「無用的事」:玩
之前看到有位家長抱怨:「看幼兒園老師發在群里的視訊,孩子每天不是玩游戲,就是唱歌跳舞,即不學拼音,又不學加減法,以后上小學要是跟不上該怎麼辦?」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擾,但游戲和玩耍不僅能培養孩子各項能力,也是孩子童年幸福的保證。
拿「過家家」來說,這幾乎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玩的一種角色扮演游戲,桌子上擺滿瓶瓶罐罐假裝做飯,拿著勺子假裝給毛絨玩具喂食物,你扮演爸爸,我扮演媽媽. .....
看似無聊、無意義的玩耍行為中,卻能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提升語言溝通的能力,他們用這種方式了解成人世界的規則,同時還學會了分工與合作。
第二件「無用的事」:沒用的愛好
還記得小寶在三年級的時候,有次晚上突然哭哭啼啼的跟我說他的「寶貝」不見了,原來白天我先生搞衛生的時候,不小心扔了他一盒彈珠和卡片,因為看到盒子坑坑洼洼,以為是什麼沒用的東西,便直接扔了。
後來我們全家連夜跑到小區垃圾桶里找他的「寶貝」,還好后面找到了,不然家里又有一場「惡戰」。
朋友問我:都已經扔了,為什麼大晚上的還要出去找?
其實我們父母所珍視的,不是孩子的彈珠卡片,而是他珍視彈珠卡片的心情。
童年里,不少孩子都會對一些事情癡迷,或者有一些特殊的愛好,他們的愉悅感、幸福感往往就是來自于這些「沒用」的小東西。
遺憾的是,這份心情大多時候都沒能被大人理解。
大人們在意的都是這件事對孩子有沒有用,有沒有意義,而且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這個「愛好」
就變成了罪魁禍首,會遭到毫不留情地制止和打擊。實際上,一個愛好只要不違背社會公德,在安全的范圍內,都不會成為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因素。
而對于孩子來說,一個幸福充實的童年,應該有一些時光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三件「無用的事」:體驗生活
生活就是教育,讓孩子體驗生活,是為了喚醒孩子的內在生命力。
反觀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真實的生活,不用做飯、做家務、整理房間…...
一個小孩想進廚房幫媽媽做飯,馬上就會被趕出來:「這種小事不用你做,你看書去」。
這個場景在大多數家庭中也許都出現過,因為在父母看來,除了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沒有必要體驗。
某檔綜藝中,一位媽媽甚至坦言:「我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就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孩子的成長被套上學習的緊箍咒,讓他在本該天真無邪的年紀里,有著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
孩子少了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即沒有自主又沒有自信,會漸漸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困頓于眼前學習上的憂患。 而幸福的能力,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全家人一起大掃除、一起散步、一起研究廚藝......要讓孩子去看生活的每一面,孩子才不容易「空心」。
第四件「無用的事」:讀閑書
鄰居前段時間賣了一箱子書,里面全是漫畫、小說、雜志等等,而孩子站在一邊低著頭默不作聲,我忍不住問:「這些書都沒壞,為什麼要賣了?」
鄰居氣哄哄的告訴我:
「我看他整天窩在房間不出門,要不是我昨天偷偷去他房間搜,都不知道他竟然藏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書,閑書害人,這些書肯定會影響孩子的成績,所以我趁早給賣了。」
很多家長只允許孩子讀課本或老師指定的書,但讀閑書真的沒用嗎?
對孩子而言,興趣才是閱讀的第一動力,而閑書更是孩子愛上閱讀的誘餌。
換句話說,培養閱讀習慣的早期,快樂閱讀是很重要的。唯有先滿足自己的興趣需要,才能繼續廣泛閱讀。
而關于閑書,作家汪曾祺曾這樣回答:「讀閑書有以下幾種好處:第一,這是很好的休息。
第二,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第三,可以學習語言。第四,從閑書里可以悟出一些寫小說,寫散文的道理。」「閑書」并不「閑」,它是孩子閱讀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閑書里也有做人的道理,指引自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孩子在不久的將來是會有所收獲的。
只要書的內容是無害的,孩子喜歡讀閑書并不是壞事,我們只需要觀察孩子興趣的變化,適當加以引導即可。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對孩子成長來說,有用、沒用,其實沒有一個衡量的具體標準。
當下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
陪伴孩子成長,我們也要適當放下對「有用」的執著,去做一些無用之事,它并沒有那麼多惡劣影響,反而豐盈了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