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媽媽在后台留言:
她在后台求助問:左撇子可以糾正嗎?
這位媽媽認為,這個社會,右手習慣的人占大多數,各種配備設施也大都按照右手習慣來設計的。
她自己小時候寫作業經常蹭的一手墨漬不說,還總把剛寫過的字擦的模糊不清,為此還被老師罰抄寫;在餐桌上常常碰掉別人的筷子……各種不便。
這令她非常沮喪,所以才希望將女兒的左撇子糾正過來!
01
左撇子:天生我才必有用
左撇子在人類的演化上歷史悠久,早在兩萬年前山頂洞人時代,左手的人數就跟現代差不多。
考古學家從挖掘出來的石器中發現,有 25% 的工具都是給左手人使用的。
關于左撇子的成因做過很多研究,現在更多的指向隱形遺傳,與基因大有關系。人類在胎兒中期階段就已經出現或左或右的傾向,利用超聲波成像技術,發現左撇子在胎兒時吮吸的就是左手。
研究發現,假如父母雙方都是左撇子,那麼有26%的幾率生下的孩子也是左撇子。
善于用左手的人,右腦比較發達,父母應該讓孩子用他最擅長的腦去做事。[鄧.小.平]就曾說過:「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只要能正常寫字、做事,用哪只手又有什麼關系?而那位媽媽擔心的社會環境,也有所改變。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專門為左撇子設計的工具,比如專供左撇子的剪刀。
所以未來,其實不需要那麼焦慮。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雖然左右手的人在薪資收入方面沒有差別,但是在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上,10%~15% 用左手的人,收入比右手的高。
這是因為環境對左手的不利,逼迫他們要更努力去求生存。這也是范仲淹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挫折反而造就了左手人的成功。
02
左撇子能強改用右手嗎?
既然左撇子是遺傳決定居多,那就應該「順天」而不是「勝天」,硬板過來會造成孩子情緒障礙。
人在愉悅時,學習效果最好,若是每天生活在恐懼中,不知何時會因不小心用了左手而被挨打,這會使孩子身心發展遲緩,因為恐懼會抑制大腦的發育和免疫系統的活動。
試想:從小只要一伸手就被打罵或糾正,他怎麼不有「動則得咎」的挫折感?
而且,左右手的受控大腦有所分別,強行的把用手習慣從左手改成右手,還可能會打亂大腦已形成的任務分工,造成大腦的中樞指令系統出現混亂。
而孩子的行為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比如記憶力受損,口齒不清等的問題。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硬逼孩子去用右手,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的,應該允許不同的存在,而不是強調一律相同。
03
大腦是擇善固執,發揮特長才是正確選擇
人類的大腦是「擇善固執」,右腦擅長的事情就會交給左手去做,而左腦擅長的事情就會交給右手去做。
在左撇子和左右腦的相關性上,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因為右腦發達,所以喜歡用左手,而不是因為多用左手,才導致右腦發達。
因此,左手只能鍛煉左手的熟練度,并不能開發右腦。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抱有全能發展的想法。所以,常常會假想「鍛煉孩子適用左手,會促進右腦的發展嗎,讓孩子更聰明嗎?」
其實,這并不符合現在的社會需求。古時,對人才的要求可能是什麼都要好。但現在社會不是了。
現代社會更加注重團隊合作,比如一個項目,團隊有二十個教授,都是不同領域的,有學神經的,有學心理的,有學語言的,也有學醫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我們將這些專長合起來,共同完成一件事。
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的特長,做父母的不要截長補短,短處常常補來補去不如長處,如果把時間都花在補短處上面,就沒有時間發展長處了。
后來孩子出了社會很容易就被淹沒,因為他沒有地方比別人強。
所以,父母真的沒有必要鍛煉孩子兩只手都「全能」,與其逼孩子做不擅長的事情,還不如尊重他的不同,充分發展他的特長。
其實,說到底,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真的不要想當然地做過多干預,也不要太焦慮。
借用洪蘭教授經常說的一個詞,就是「順其自然」,太多的干預往往會和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相沖突,反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父母尊重孩子的不同,讓他的不同發展出來,才是正確的選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