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孩子的自信
2022/08/19

01

前段時間,幼兒園舉辦的一次中秋演出,成了鄰居小敏的一個心結。

小敏的女兒然然所在的幼兒園,老師安排了一場歌舞表演,其中,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唱歌。于是,老師就想到了頗有唱歌天賦的然然。

可是,然然說什麼也不肯答應。

老師和小敏私下溝通了這件事,小敏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鍛煉機會,就開始勸說然然,可是然然怎麼都不同意,把頭搖得像撥浪鼓。

小敏追問原因,然然哭著說:「我不去,我一定唱不好的。」

小敏和我聊起這件事的時候,嘆了口氣說:

「這孩子做什麼事都不積極,特別不自信。平時一點小事都總要爸爸媽媽幫忙,一有事情做不到也不肯自己想辦法,就是在那哭。」

「在幼兒園里,老師提問她也不會主動回答,我和他爸爸也不這樣啊?」

02

為人父母,我們都特別希望孩子能夠具備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自信是勇氣的來源,也是行動力的開端,擁有自信的孩子,也往往意味著擁有更多人生的可能。

可是,我們卻常常發現,孩子不知道何時開始變得膽小退縮,不愿意去嘗試新鮮事物。

追根溯源,其實往往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言行,向孩子傳達了「你不行」的暗示。

來看看這些話會在你的家里經常出現嗎?

「來,寶貝,我幫你。」

「別去,別碰,危險!」

「這有什麼難的,來像爸爸/媽媽這麼做。

……

這些看似關心的語言,其背后的潛台詞,卻在一步步的毀壞孩子的自信心。

過度熱心的幫助,讓孩子覺得「我不行」。

好友琳最近找我聊了與婆婆共同育兒的一段「小插曲」。

琳的婆婆是個非常能干的女人,不僅家里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而且非常細心,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更是特別周全,琳常常向我夸贊婆婆的好。

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卻讓琳覺得要和婆婆好好溝通一下了。

原來,琳的女兒柔柔前幾天學著自己扣鞋帶,剛扣了幾下沒扣上,奶奶馬上跑過去手腳麻利地幫著扣好了。

之后,柔柔看到茶幾上有剛剛洗好的桃子,便伸出小手過去拿,想要放在嘴巴里面啃。奶奶見狀忙拿過柔柔手中的桃子,說:「來,奶奶幫削削」,然后迅速削皮并切成了小塊。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琳發現很多次柔柔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會被奶奶搶先做好了,而柔柔則越來越失去了做事的主動性。

其實,過度的包辦,打擊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積極性。在每一次成人的「替代性完成」發生時,都在像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你不行,你做不到,你需要我來幫助你。

密不透風的保護,讓孩子陷入無助。

當人在接連不斷的受到挫折時,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從而喪失信心。這種心理狀態是二十世紀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一個著名發現,叫做「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的一次次嘗試被制止后,他會逐漸認可自己是無法掌控環境和事物的,自己的行為總是會被阻止的,從而失去再次嘗試的欲望。

這種「習得性無助」,會讓孩子陷入長期的自我否定之中,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看不見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否定自己。

當孩子做一次嘗試遇到困難時,身邊的陪伴者常常會為了鼓勵他,對他說這樣的話:「寶寶,這個一點都不難,你再試試」,或者「這個很簡單,你像我這樣做就對了。」

可事實上,很多件事對于孩子而言真的很難,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東西需要艱難的努力,才能夠去習得。

可怕的是,身邊的大人卻總能輕松駕馭在他們心中很難的事情。

如果此時,大人們無法看到孩子內心的無助感和焦慮感,而是告訴他這一點都不難,可想而知,孩子的內心是崩潰的。他們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放棄,同時去否定自我的價值。

03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見證一個生命走向獨立的過程。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天獨擋風雨,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于是,一些父母會在孩子的錯誤和問題面前,用非常激烈的言行指責、羞辱孩子,試圖通過「打擊式教育」的方式激發孩子做的更好。

比如對孩子說:「你真笨」、「怎麼這都做不好」、「別人都比你強」等等。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不僅難以達到幫助孩子改正的預期,更成為了摧毀孩子自信心的「強力武器」。

長期在父母的指責、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陷入深度的自卑之中,并且相信父母口中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失去表現自我和挑戰未知的勇氣。

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往往意味著保護他們對事物的主動性,增添孩子從容面對人生的動力。

自信心的培養,其實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最重要的原則是,我們要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感知到自己的力量。

想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信,我們可以這樣做:

1、放手讓孩子去體驗。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強調過「自我教育」的重要意義。

孩子們是通過親身的體驗來學習事物的,這些知識是經過他自己驗證才獲得的,這樣更有利于培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

其實,在孩子發現自己可以掌控的事物越來越多時,他們也在通過體驗,建立著自身的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是他人能夠賦予的,只有孩子親身獲得,才最有激勵意義。

2、給孩子正確的鼓勵。

鼓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們的鼓勵要更加深入而具體,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不要僅僅是停留在「你真棒」上。而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美好的特質。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貝,我看到你自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努力的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放棄,做的特別好。」——贊揚孩子的堅韌性和解決問題能力。

「寶貝,我看到你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了小妹妹,你特別有愛心」——贊揚孩子的質量。

3、尊重孩子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一些父母會把「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殊不知,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其實也是在否定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

這種不平等的感覺,會滲透到孩子心理的方方面面,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與大人的互動,來感知自己的能量的。

當他們的話語得到回應,當他們的選擇被尊重時,更能夠獲得內心真正的自信。

4、做到充分的接納。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必須要做的是接納。要知道在努力嘗試的過程中,「犯錯」是必經的過程。

孩子需要意識到「做不到」、「做錯」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想要習得一項新的技能并沒有那麼容易。

而比「做到」更重要的是不斷自省和改進的態度。

當父母充分接納孩子的時候,「出錯」不再是令人恐懼的,而是充滿契機的。這樣也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的重新積蓄勇氣,有信心投入到新一輪的嘗試之中。

人生總難免有艱難險阻與磕磕絆絆,當孩子滿懷欣喜的開始探索人生旅程,愿我們在背囊里為他裝滿了自信與勇氣,這份愛終將陪伴他們的一生!

—end—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