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動漫影音
设计
奇聞趣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美食菜譜
明星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如何讓孩子擁有持久的閱讀興趣?就是「千萬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2022/12/19

最近在微博刷到一條監控視角下的視訊,彈幕里,滿屏都在說:

「太窒息了!」

「這孩子真可憐!」

「這樣的父母真可悲!」

視訊一點開,就傳來一位女士聲嘶力竭的吼聲:「我現在警告你,你繼續賣給我的孩子,我就(投訴你們)……」

原來,這位女士的孩子喜歡看一些言情、盜墓類的小說,她不希望孩子看這種書,就多次告訴書店不要賣這種書給自家孩子,書店老板也多次認出了這個孩子,一直沒有賣……

但孩子真心想看啊,于是托同學代買,然后就發生了視訊中的一幕——當媽的怒氣沖沖殺到書店里跟老板發脾氣。

先不說這筆賬該不該算在書店老板頭上,單從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一個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愛,正在隨著媽媽的怒吼聲一點點被掐滅。

從「孩子該讀什麼書」說起……

上述視訊里的媽媽,把言情、盜墓類書籍視為洪水猛獸。

我們的后台,也總能收到這種類型的留言,一提到孩子看的那些書,家長們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擔心:

「不知道該給小孩看些什麼書,買了四大名著白話文回來,給他讀不聽,更不自己看。」

「孩子都四年級了,還樂此不疲地看漫畫小說,讓他看其他書就沒什麼熱情,這是不是閱讀習慣不好?

「我家孩子很喜歡看書,但看的都是(我認為的)閑書,我很愁,怨他不看課本。」

做父母的,對孩子的「精神食糧」關心在意,這可以理解,但在很多家長的心中,似乎劃定好了一個標準:

孩子處于學習階段,就應該多看課本、名著、作文選、古詩詞之類「有用的書」;

什麼言情、盜墓、武俠之類的小說、漫畫,都是「邪門歪道」,上不得大雅之堂,最多允許孩子休閑娛樂時候限時看看。

對于自己心中認為的「閑書」,我猜,其中大部分家長都沒有親自看過,而判定標準只有一個:是不是與學習、提高成績有關。

至于「這本書有沒有趣」「孩子愛不愛看」「是不是符合孩子接受水平」這些標準,則要往后排一排,甚至壓根不考慮。

于是——

有的孩子早早被父母成套搬回家的各種「必讀」「指定」「名家推薦」嚇跑,覺得讀書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還有的孩子,因為看什麼書和家長產生矛盾,越不讓看的越要想方設法偷偷看,白白浪費很多精力跟家長周旋抗衡。

你看——

孩子苦惱于,自己喜歡的書,家長不讓看;

家長苦惱于,自己選的有用之書,孩子不愿意看。

無論怎樣,都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以孩子為中心

還是以自己為中心?

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者朋友不知還有沒有印象,當年尹建莉老師曾給女兒圓圓買過一整套《還珠格格》的書。

難道她就不怕孩子被這種「閑書」坑害?

對此,尹老師是這麼認為的:

「這部作品確實不是黃鐘大呂之作,但其中的文字也非常規范、老到、干凈;

對于一個八歲的小女孩來說,她喜歡可愛的‘小燕子’,喜歡里面起伏有致的情節,這個書就是適合她的。」

這里面包含了兩個重要細節:

其一,對孩子來說,圖書「有趣」比「有用」更重要;

其二,這套書買來,身為家長,尹老師是自己讀過的。

首先,「有趣」是基于對兒童閱讀心理和理解能力的了解。

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是不愛閱讀?因為在閱讀中感受不到快樂——

要麼是被迫讀的書不在他的興趣范圍內;

要麼對他來說太晦澀難懂;

要麼只是把閱讀當做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所以一拿起書來就覺得有壓力。

正如《朗讀手冊》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所說:

「我們必須保證孩子的早期閱讀經歷一點都不痛苦;只有這樣,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他們才會愉快的回到閱讀之中;

但如果這段經歷反反復復充滿痛苦,那麼我們最終培養出的只能是學校閱讀者,而不是終身閱讀者。」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秉持「以孩子為中心的閱讀觀」,讓孩子有快樂的閱讀體驗,他才能愛上讀書這項活動。

「以孩子為中心」,便是在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出版書籍的前提下,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

有人也許會擔心:孩子總愛讀「沒用的書」,會不會是「不務正業」?

舉個例子:

一本語文教材和一本《紅樓夢》相比,多數人會覺得前者更「有用」,后者更「有趣」。

但實際上,課本出于達到教學目的、篇幅限制等等原因,會對原文進行刪改,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做閱讀理解型題目總覺得很難;

而閱讀完整的文學作品、故事情節,不僅更有利于理解作者思想,而且更容易培養孩子大量閱讀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議過把《紅樓夢》當語文教材來用。

還有人會過度擔心,即便是正版圖書,也怕里面有「糟粕」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但凡看見「死亡」「尸體」「毀滅」「親吻」等等字眼就應激,覺得涉黃涉暴教壞孩子……

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些兒童文學被舉報事件——《伊索寓言》被舉報,《格林童話》被舉報……

要是按照這種邏輯:《水滸傳》就成了暴力文學,《紅樓夢》通篇談情說愛,鄭淵潔、莎士比亞、村上春樹……統統成了「少兒不宜」。

這明明是未見全貌只摳字眼的片面臆斷、審美狹隘;

這也像把孩子養在溫室里一樣不現實,只會讓孩子與真實世界脫軌,又失去接觸優秀文藝作品的機會。

兒童在大量閱讀各種書籍時逐漸形成自己價值觀和判斷標準的這個過程,是任何人的「主觀臆斷」都沒辦法代替的。

就像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

「家長自己如果經常讀書,心里 十分清楚哪本書好,可以推薦給孩子(是推薦不是強迫哦);

但如果家長自己很少讀書,就 不要隨便對孩子的閱讀指手畫腳,選擇的主動權應交給孩子。」

深藏背后的問題

「不要隨便對孩子的閱讀指手畫腳」,也不單單是指孩子該看什麼書方面。

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在眾多世界名著中只對一本《魯濱遜漂流記》愛不釋手,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有一次我去串門兒,就聽到孩子奶奶一個勁兒念叨正在看書的孩子:

「一直就看這一本兒,你也換別的看看吶,你不嫌煩啊?」

「坐直溜了,瞅你背駝的像個老烏龜!」

「進來個人你就抻脖子瞅,看個書東張西望的,一點不專心!」

孩子本來興致勃勃,結果心煩意亂翻了幾頁就把書丟一邊玩去了,然后又是奶奶的一通數落聲……

這個過程里,我感受到, 孩子不僅被剝奪了看什麼書的權利,還被剝奪了以怎樣的方式看書的權利。

像開頭視訊中那位媽媽那樣,因為孩子讀了幾本她認為「不良」的書籍就能如此大動肝火,她在生活中對孩子的控制欲,想必不會比這位奶奶少吧!

這種來自家長關心則亂的「小動作」,不經意間就會彌漫在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剛好又看到這麼個視訊:

一個女孩過生日,想拍一套cosplay(角色扮演)寫真,父母答應滿足她的愿望。

來到照相館,女兒滿心歡喜選了自己喜歡的裝扮;但看著這濃妝艷抹的造型,父母卻突然變卦了:

「牛鬼神蛇像跳大神似的,咱拍點正常的行不行?」

「這怎麼跟個小僵尸一樣,看了都害怕!」

「生日照嘛,拍個喜慶點的,咱換一種吧?」

但女兒堅持要拍自己喜歡的,父母不是很樂意地同意了。

本以為接下來能愉快拍完,沒想到到了選照片的時候,媽媽又干涉起孩子的選擇,硬要把自己的審美按在孩子頭上:

「這張側臉的不好看,沒有正臉的好看。」

「這張太像僵尸了,太可怕了,不要不要。」

最后的結果就是,高高興興進來的女孩兒,哭得妝都花了走出照相館……這生日過的,真是一言難盡。

不論看什麼書還是拍什麼照,愛替孩子做選擇的家長根本上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是對孩子的控制欲。

處處代替孩子做選擇,還覺得是為了孩子好——這種模式一旦建立起來,不論孩子干什麼,從選書拍照,到走路穿衣,都是活在家長的信念里,而不是自己的生命體驗中。

任何事上,被別人替代做出的選擇,不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但一定是讓孩子最痛苦的。

把3個兒子都送進美國一流大學的陳美齡,在談及對兒子的養育時就曾說:「千萬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因為孩子的路,終有一天得靠自己走……

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不想收獲一個無法自我負責的「巨嬰」,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從每一件小事上,放下對孩子越界的操控。

尹建莉老師曾說:

持久的閱讀興趣

來源于書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強迫孩子讀晦澀、無趣、難懂的內容

不是在培養閱讀習慣

而是在消磨孩子的閱讀興趣

凡事由淺入深、由簡至繁

通過興趣養成習慣

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終身閱讀者」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