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必須真正參與到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事業中。」
這一次,官方直接發話,「雙減」是給孩子減負擔的,不是給家長減責任的。
任何一個孩子的成才,最需要依靠的正是家長,家長永遠都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一、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雙減」政策出台后,家長群里總有人吐槽。
讓家長監督孩子學習,家長說太忙了;
讓家長陪孩子多閱讀,家長說沒時間;
讓家長管住孩子手機,家長說怕麻煩……
「太忙了」、「沒時間」、「怕麻煩」,成了家長一次次逃避教育孩子的借口。
但父母的每一次拖延、逃避、缺席,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教育學者錢志龍說過:「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煩’。」
因為怕麻煩,所以懶得管孩子的壞習慣;因為怕麻煩,所以直接讓孩子上補習班;因為怕麻煩,所以不承認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
如果世上連父母都靠不住,那麼孩子還能依靠誰?
靠學校?
學校只能教給孩子知識與規則,卻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高尚的品德和人生的理想。
靠老師?
老師也不是萬能的!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給老師,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靠自己?
如果孩子成長只能靠自己,那要父母有什麼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無法推卸責任。
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說過:「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煩啊。
」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若選擇方便了自己,一定會耽誤了孩子。
二、老師不是萬能的,有些教育必須靠父母
不少家長都喜歡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
他們對老師抱以太多、太高的期待,自己想當「甩手掌柜」,但結果總是不如人意。
在一個普通班里,同樣的老師,教一樣的內容,同樣的學生,學一樣的內容。
有一些學生進步特別大,還后轉入了重點班,對老師十分感激。
也有一些學生成績一直吊車尾,上課不聽作業不寫,還經常辱罵老師。
尖子生和差生的差距,不在于老師,而在于家長,在于家庭。
當你怪孩子不好好讀書時,先問自己有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你罵孩子看電腦、玩手機時,先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低頭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
若家長自己都做不好,又怎麼給孩子好的示范?給孩子好的教育?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孩子的修行,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引導。
父母既要承擔「養」的責任,也要盡好「育」的責任,孩子的教育少不得父母的參與。
三、「雙減」正式落地,真正拼爹媽的時代來了
「雙減」以后,沒了課外輔導,多了課后服務,不等于家長可以撒手不管。
有錢人家的孩子,依然可以找渠道補課,培養特長,全方位碾壓普通人家的孩子。
正如2017年北京大學聯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所說:
「像我這種屬于中產家庭的孩子,家長也是知識分子,又生活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或農村孩子享受不到的。」
現實很殘酷,然而,許多普通人家的家長依然看不清真相。
他們只顧著打工賺錢,忽略了教育孩子,既給不了孩子好的資源,也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即使掙再多的錢,也挽回不了陪伴孩子的缺失;
即使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董卿曾經在節目上奉勸所有家長: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
教育就是要拼爹媽,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而付出心力的競爭。
拼不了官二代、富二代,那就拼父母能創造的環境、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托舉。父母的認知有多高,孩子的未來就有多遠。
四、教育無法重來,請務必對孩子親力親為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到了,再想教育也晚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真的「為孩子好」,請一定要抓住教育的有效期!
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99%的孩子都需要家長督促,一定要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打好自律的基礎。
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自律的孩子背后,需要父母日積月累的「狠心」與堅定!
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
著名教育專家陶宏開教授強調:「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也是最有成就的偉大事業。
」
您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可您不一樣,您就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
無論教育如何改革,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壞孩子、差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缺位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親力親為,別讓今天的偷懶,成為明天孩子最深的遺憾。
五、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世間大多數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們不惜花更多的錢,送孩子上名牌學校,給孩子報黃金補習班,培養孩子的多種特長。
但孩子最需要的,不過是由最信任的人——父母,給他們最恰當的教育——言傳身教。
是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的一段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在教育。
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是在教育兒童。」
如果你希望孩子規律作息,那就不要熬夜追劇;
如果你希望孩子熱愛讀書,那就先養成閱讀的習慣;
如果你希望孩子誠實守信,那就要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再好的名校,再優秀的名師,都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盡可能去照亮孩子。
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怎樣的人。
「雙減」之下,真正「拼爹媽」的時代到了!
父母為孩子投入多少,付出多少,最終都會在孩子身上盡數體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將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