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要胖嘟嘟還是瘦瘦的好呢?現在在學校里,基本幾個孩子中都會有一個小胖子,很多家長認為胖嘟嘟可愛又健康,瘦瘦的反而覺得風一吹就倒,容易生病,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老一輩眼里,家里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我兒子小時候,從出生就是胖乎乎的,不管抱到哪里去,都會贏了一片夸贊的聲音。可是,女兒就不一樣了,這孩子出生的時候只有2.8kg,瘦瘦的小臉,還有高高的鼻子,皺巴巴的皮膚,像個小老太太。媽媽總說孩子太瘦了,不好帶。不過醫生卻說:「 哭聲很嘹亮,吃奶也很有力氣 ,小丫頭 很健康 ,長大了一定是個漂亮的姑娘。」
可是,親戚朋友可并不像醫生那樣客觀地看待這件事。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要見到我的女兒,就會好心的勸告我:「是不是你的母乳營養不好,孩子這麼瘦可不得了,不行就喝奶粉試試看,能不能讓孩子變胖一點。」后來,我都很懶得解釋了, 孩子很健康,體重也在標準范圍內,不用刻意增肥。
白白胖胖的孩子是很可愛,可是從小就很瘦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我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出生到一周歲的這一年里,兩個孩子的體質就完全體現出來了。
哥哥比較胖,但是,他在5個多月的時候因為小兒肺炎住院一次,八個多月的時候又因為拉肚子再次住院。
而妹妹雖然是比較瘦的,但是,她從小到大都很少生病。活蹦亂跳的性格,消瘦但是很健康的體質,就像一只堅強的小猴子一樣。
✿瘦不一定是不健康,兒童過度肥胖才是家長最應該擔心的
兒童過度肥胖,會加重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而且還會誘發各種兒童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并且,醫學研究表明,兒童肥胖有88%的幾率,是會延續到孩子的成年時期。兒童期就開始肥胖的人群,想要減肥是非常困難的。肥胖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然,孩子特別瘦弱對身體健康也是不好的。孩子在正常的體重范圍,只是比較偏瘦的話,家長是不用給孩子「催肥」得。從小就偏瘦的孩子,比肥胖的孩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孩子體重的正常范圍,該如何判斷呢?
通過公式計算,看看孩子的體重是不是符合標準。
兒童體重指數(即BMI)標準范圍,小于6歲兒童的體重指數在15~18之間。6歲~11歲兒童的體重指數正常范圍在16~19之間。
兒童體重指數的計算公式是: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家長可以通過計算,來計算自己孩子的體重指數。
什麼是屬于太胖和太瘦的兒童呢?
如果孩子是小于6歲的兒童, BMI>25為超重,孩子就是太胖 了。如果孩子的BMI<15為體重過輕,孩子太瘦了,也可能存在營養不良。
如果你的孩子年齡在6~11歲之間,那麼BMI>27為超重,BMI<16就是太瘦了,需要加強營養。
如果孩子的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之內,目測屬于比較偏瘦的孩子,但是身體一直都很健康,吃得飽,睡得好,就不但對身體成長沒有壞處,相比肥胖兒童,他們還有很多的優勢。
✿孩子體型偏瘦好處多,家長別再為了風一吹就倒,而擔心不已
首先,體型偏瘦的兒童從 視覺上是比較美觀的
特別是一些小女孩,身材勻稱可以讓她們更好地建立自信心。而且,偏瘦兒童成年以后,肥胖的幾率也會比較小。
其次,體型偏瘦, 身體發育得更好
孩子體型偏瘦,身體器官的負擔比較輕,能量消耗少,孩子攝入的營養可以更加充分地消化吸收,用于身體的發育成長。
最后,身體偏瘦, 身體更健康
孩子的身體偏瘦,就沒有脂肪的堆積,這對于預防一些兒童慢性病是很有好處的。
瘦,并不代表不健康,我們不要看孩子身體比較瘦就瞎補充營養,也不能因為孩子白白胖胖就很驕傲。
家長要做到的是,把孩子的體重指數控制在比較正常的范圍之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最好的。
⑴孩子的飲食, 要合理搭配各種營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谷物、牛奶、新鮮的蔬菜水果,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搭建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基礎。另外,孩子的飲食最好是定時定量的,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⑵孩子 要動起來,不要總是靜止不動。
肥胖的兒童,大多都是很懶的。他們喜歡靜止不動,合理的運動可以讓孩子體質增強,還能促進孩子消化吸收,成為一個健壯的孩子。
⑶從小培養孩子 良好的作息習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睡覺、起床,運動、學習,孩子的作息習慣要從小培養,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培養一個自律又健康的孩子。
✿Slogan: 學習不一定能讓家長百分百地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不學習一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愿每個寶媽都能成為學習型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