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曾經這樣給孩子寫信說:
你只有見過世面才會適應各種生存環境,在未來的日子里才能夠遇事不驚,泰然處之;你的眼睛里才會擁有更廣闊的世界,帶著好奇和包容的心才會走的更遠;會領略到人生的百態,能夠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人生根本就不盡相同,終有一天你會背起行囊漸行漸遠,愿你遠去的背影能夠自信堅強,寬容而獨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帶著他去看一下不同的風景,多看一下世界,見不同的人,對寶貝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見多識廣更淡定
理論家托·富勒說:「行路多者見識多。」表姐就經常帶著兒子出去玩,有一次,7歲的大外甥和姥姥一起去商場,孩子跑上捷運門兒就關上了,姥姥跟在在后面沒上去急得都要哭了,但是沒有想到,過了一會兒孩子自己回來找姥姥了。原來孩子在擠上捷運之后才發現姥姥沒有上來,就站在了靠門的位置,第一站剛到,這個娃兒就迅速的跑下車,坐上了返程的捷運,安全的出現在了姥姥的面前,姥姥緊緊抱著娃
喜極而泣,這前后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大家都夸這個孩子見過世面很機靈,遇事不慌,還知道去對面坐捷運往回返。
表姐經常帶孩子出去玩,有時間就會去旅游,孩子因為出去見世面多,社會經驗也多,盡管和家人走散了,他也知道如何應對,關鍵時候特別淡定,遇到事情會想解決的方法,還能夠順利擺脫困境。
★、富足的養育
作家徐承華說:「無論貧富,走出家門,對于孩子而言,都是富足而必需的營養。」
我家大寶性格相對來說有點內向,暑假的時候帶他去旅游,當時跟的團兒里有好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在游玩的過程里,這幾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在車上他們一起聊彼此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下了車跟著導游一起爬山聽各個景區的典故,大寶在這個過程里學會了主動與人交流。不僅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待人接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學會了尊老愛幼,看到一個同行的孩子特別懂事兒,知道照顧媽媽,大寶也主動跑來幫我拎東西。這些對于經常宅在家的孩子是永遠學不到的。
有位寶媽說,我們家每個周末的時候都會帶孩子去爬山,因為在不同的山頂有不同的風景,在登山的過程中告訴孩子一定要堅持,一切的努力都為了享受山頂的美景與清風,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非常強,作文也很棒。現在有很多的娃兒都不愿意出去,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里看電視玩兒手機游戲,夏天的時候怕曬黑,冬天又怕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有科學研究證明,經常旅行的孩子大腦深層的神經元會得到額外的發展,他們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程度比普通的孩子要高很多。
★、旅行,看到的不僅是景色
增強身體素質。奧古斯狄尼斯寫到:「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們只讀了其中的一頁。」家長應該帶著孩子打開世界這本書,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帶著孩子在附近的景點旅游,也會拓寬孩子的眼界。我們經常說生命在于運動,這對于孩子來說也非常的實用,經常在家里的孩子體質會相對弱一些,如果我們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他的身體素質一定會非常好,因為孩子經常在
外面鍛煉,體質會越來越強,免疫力也會提高。孩子在一路行走的過程中看山、看水、看景還鍛煉了自己的身體。現在的孩子,假期相對來說都在家里的時間多,出去的機會特別少。
同事的習慣就特別好,她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無論遠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帶著娃去旅游,她說總比讓孩子在家看手機、看電視強,孩子的視力非常好,身體素質也不錯。
寄語:
有時間多帶孩子出去吧,在旅行過程中可以學會冒險和挑戰,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越來越強。因為去過很多地方,孩子的視野更加寬廣,思維活躍,性格開朗,人際關系也非常好,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自信坦然。
在旅行的過程中,大人和孩子也可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