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m的表姐要過生日,先生帶他去給表姐選生日禮物。
「你表姐喜歡什麼你知道嗎?」先生問。
Tim想了想說:「錢。」
我們都哈哈大笑,Tim表姐確實愛「錢」,不但壓歲錢都以現金的形式放在箱子里,連零花錢都用小夾子小盒子收藏整齊,如果你問她:「你有多少錢?」小姑娘還會精確到幾塊幾毛地告訴你。這是因為她經常「盤」自己的私房錢。
親戚們都笑她掉在了錢眼里,媽媽卻對我說:「我家孩子很有錢感,我覺得這挺好的。但她確實有點太摳了。」
先生想了想有了主意,既然你表姐如此愛錢,我們不如送她個故事,激勵她掙更多的錢,而不是只會攢錢。
9歲女孩一年掙百萬
我們一起來到Zollipop糖果專賣店時,還覺的滿腦子問號,說是送Tim表姐一個故事,為什麼要來買糖果?
然而先生卻對Tim說:「這里的老板創立這個品牌時只有9歲,跟你的表姐一樣大。」
Tim說:「那她有很多錢嗎?」
先生說:「對,她自己開公司,所以掙了跟多錢。」
Tim若有所思地說:「所以我們也要告訴表姐,開一家公司就能有更多的錢了!」
Zollipop的創始人Alina Morse,六年前和表姐一起創立了這家專為孩子做「無糖」糖果的企業。現在這家公司已經在全世界開設了幾千家商店,而且Alina還收獲了非常多的財富。
有這幾種特征的孩子會「賺錢」
乍聽之下,你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Alina出任創始人,只不過是為了商業宣傳,創業如此艱難大人都無法成功,更何況孩子呢?雖然不能像Alina那樣十幾歲就坐擁數百萬美元估值
的公司,但我們身邊卻不乏這樣有「財商」的朋友。
同樣是二十來歲,當普通人還在為首付發愁,人家已經開始收租和理財了。跟他們接觸后才發現,這些朋友并不是幸運,也并非來自什麼特殊階層,而是像Alina一樣,從小就擁有一些獨特的品格。
首先,自信滿滿。
Zollipop的創始人Alina Morse在一檔節目中說:「不管你多大,在做什麼,重要的是你想做這件事兒,對它充滿熱情。」
可能正是這種自信,讓她打動了包括亞馬遜之類的銷售平台,也在媒體面前展示出自己的魅力,幫助公司獲得成功。這種在認知自己優勢和劣勢之下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在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經常引導Tim這樣的小孩子去考慮自己的優勢,以及適合創立什麼樣的公司,幫助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長且喜愛的領域。
其次,不畏困難。
有一天Alina和爸爸外出參加活動,主辦方給了她一根糖果,但爸爸卻不允許她吃,于是小女孩開始思考,怎麼做出對牙齒友好的糖,讓全世界的孩子都能自由吃糖。她在網上找配方、自家廚房里做實驗最終掏出所有積蓄投入生產。
如此漫長的歷程,可想而知她失敗了多少次,對于一個九、十歲的孩子而言,能夠堅持下來,本來就是很厲害的事情。即便不在糖果上成功,也會在其他領域實現夢想。
因此,如果想要讓孩子未來有所成就,獲得財富,那麼培養為了夢想而不斷努力,不畏困難的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多多鼓勵孩子的奇思妙想,像Alina的爸爸那樣,提供具體的幫助,帶著孩子體驗,經過努力實現想法的美好。
最后,對錢有正確的認識。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可能是從大學開始,才真正對「錢」有概念。爸爸媽媽總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不用總想著賺錢。
但其實,「錢」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衡量工具。不去正確的認識金錢,就無法理解商業社會
,更談不上創造財富。即使從名校畢業,拿著不菲的收入,幾年后也很可能沒有一分積蓄,反而負債累累。
那些年紀輕輕就能創造財富的人,對錢的認識往往在童年時,就超出同齡人一截。比如問起Tim的表姐為何攢錢時:她告訴我,有錢就有了資源,有了喜歡的玩具可以隨便買,不需要央求爸爸媽媽。
培養孩子「財商」從扭轉觀念開始
在教孩子如何跟錢相處時,其實一些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有建立成體系的「金錢觀」諸如有錢就變壞、不能鉆錢眼等錯誤的觀念,不但無法為孩子獲得財富助力,反而會一代代的將「窮人思維」傳遞下去。
比如,第一次推薦給我這本書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兒子有段時間癡迷樂高模型,一套星際總部要上千元人民幣,剛好兒子拿到了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馬上就要去消費。他攔住兒子,建議他存起來一部分做理財,賺取收益。結果兒子反問:「我為什麼不能早消費早享受?」
于是朋友拿出《小狗錢錢》給兒子講了「下金蛋的鵝」,告訴孩子那筆額外收入,可以成為他的「鵝」,每年獲取可觀的金蛋。
從那時起兒子開始「養鵝」,大學時他每月的零花錢,都是這只鵝下的「金蛋」。
此外,即便不作為一本理財啟蒙書,這本書中也在故事中藏著很多「彩蛋」,講得都是關于學習工作的「底層邏輯」,當孩子早些了解,無論對學業還是未來的財富積累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比如下面兩個點。
1、 每天10分鐘明確目標
我們經常會因為瑣碎的事物,忘記自己曾經立下的目標。所以每天用早起10分鐘來重溫目標,閱讀總結,會讓一天的工作學習更有目標感。
2、72小時法則
有了想法就要行動起來,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如果超過72小時熱情消耗殆盡,這個想法很可能就會被永遠擱置。
有話說:
作為家長,我們當然認為學習好比學會掙錢更重要,但如果仔細想想,讓孩子獲得學業成就,不正是為了他們能有一份好收入,過有尊嚴且嗎?然而,沒有「財商」加持,即便學習再好也難「變現」,從而實現財務自由。所以,何不從小就開始教孩子如何成為「有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