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寬才能見天地,心寬方能容山河。
余華《活著》一書中有句話: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也許我們都曾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的看別人,陷入看不慣的泥沼難以自拔。
人生過半時才明白:
心中不盯人短處,才會看人人順眼;
心態保持平和,才能看事事順心。
看不慣的少了,生活自然就順了。
你有沒有遇見過這種人:
你和他意見相左,他就看你處處不順眼;
你和他風格不一,他就人前人后非議你。
殊不知,這些看不慣別人的情緒,恰恰成了心上的石頭,眼里的沙子,壓得人喘不過氣,磨得人睜不開眼。
人最大的錯誤,就是用看不慣別人的情緒懲罰自己。
在豆瓣「看不慣別人」這個話題里,有網友 @職場小公主求助:
公司新招了兩個人,一個是靠關系進來的小姑娘,整日遲到早退,這讓循規蹈矩的她特別生氣。
她常常跟同事抱怨:「明明靠關系,就更應該賣力表現,怎麼反倒這樣懶散?」
另一個是公司引進的研究生,被分在她這一組做技術支持。
工作中,總能給組長提出操作性極強的意見,還在幾次會議上質疑了她的想法。
她就跟同事說:「新人真是一點都不謙虛,仗著自己業務能力強,根本不尊重老員工。」
可是,她慢慢感受到,原來交情尚可的同事慢慢疏遠自己,新來的同事也很少和她交流,大家都在默默地孤立自己。
求助下面有一位網友的評論直戳人心:「對自己隨性,對他人隨緣」就沒這麼多煩惱了。
在這世間,與自己不契合的人和事樁樁件件。
真正讓你難受的,不是三觀不合的事,話不投機的人,而是那顆錙銖必較的心。
對他人的偏見就像一根刺,扎人也扎己。
常以欣賞的眼光看人,才會遠離是非。
一個人若能放下成見看世間萬物,那定會滿目芬芳。
哲學家康德說過:「我尊重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
有些人看起來矯揉造作,其實只因她內向膽小;
有些人工作中拼命內卷,其實只因他壓力在肩。
他人的酸甜苦辣,沒人能盡數品嘗;他人的辛酸委屈,沒人會感同身受。
包容體諒,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腦癱詩人余秀華出名后,寫了五首情詩表白李健,尤其是《穿越半個中國去睡你》,讓讀者和李健的粉絲都看不慣,紛紛跑去余秀華的微博下評論罵她。
有人說:「你也配?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有人說:「洗去你農村婦女的劣根性。」
評論帶著偏見和惡意,替天才音樂人李健打抱不平。
可當事人李健,并沒有對這份表白反感,而是對余秀華的詩給出了「在云端寫詩,在泥里生活」的高度評價。
成熟之人,懂得欣賞;
豁達之心,能解萬千煩惱。
就如卡耐基所說:「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
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面講到了自己的鄰居:
有個晚上,她燙好了許久不穿的黑色晚禮服,備好了項鏈,準備出門時,發現紋皮高跟鞋換成了黑黑臟臟的沙漠鞋。
當她想把鞋要回來時,對方卻平淡地說:「我妹妹穿出去玩了,明天再來拿吧。」
于是,她只好換了件棉布的白衣服,穿一雙涼鞋就去和荷西參加了酒會。
在醫院做男助手的鄰居,因為受到了文明的洗禮,不愿用手吃飯,每天吃飯的時候,他的小孩會跑來對三毛說:「我爸爸要吃飯了,我來拿刀叉。」
在缺水的沙漠,鄰居在三毛外出的時候用光了她儲存的水,導致她沒法洗澡。
如此種種,三毛從來沒有過分計較,而是選擇包容和理解撒哈拉威人的不同,寫了一篇《芳鄰》記錄這些故事。
她說:「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她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
真正成熟的人,尊重個體的不同;
內心匱乏的人,習慣隨意評價。
你待他人多寬容,他人待你應如是。
有句話說:「你只有穿上別人的鞋子,才能體會他人的經歷。」
沒人會真正穿上別人的鞋,也沒人真正體會他人的苦。
面對不同的經歷和背景,多一份包容體諒。
面對不同的三觀和思想,多一份理解欣賞。
行走世間,學會換位思考,是你給別人最珍貴的禮物。
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什麼要接受那些看不慣的人和事?」
下面有條高贊回復:「因為看不慣得越少,才能活得越好。」
一個人只有放下對他人的成見,才能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和掙扎。
不在別人的世界指手畫腳,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素養。
優勢教育發起人崔璀曾經分享過一個視訊:
自己年輕的時候特別看不慣自己的領導,在自己最看重理想和情懷的時候,領導動不動就和員工談業務談業績,聊天時總會來一句「你這個月的盈虧表看了嗎」,顯得冷漠又無趣。
幾年后,當自己也成為了管理者,也會在公司團建的時候拉著同事聊兩個小時的工作,也會像曾經的老板一樣覺得員工效率太低。
她這才明白,老板要從整體看問題,而員工是從個體看問題。
所以,員工不懂領導的難,領導也無法體會員工的苦。
現在的自己,不會看不慣上級領導的強勢嚴厲,也不會看不慣剛入職的年輕人懵懂無知。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將他人的不足,變成一面自省的鏡子。
哲學家羅素說過:「須知參差多態,才是幸福本源。」
若想靠近幸福,就要收起時刻丈量他人的尺子,明白人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刻度。
越是成熟的人,越能在差異中尋找他人的閃光點。
眼寬才能見天地,心寬方能容山河。
看慣了世事的參差,世間萬物也會對你和顏悅色。
看過一段話:「當你的能量越來越高時,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他們所處不同的能量頻率,呈現不同的姿態,做了不同的選擇而已。」
人生眾多煩惱,不由外物決定,多由內心左右。
當你內心豁達開朗,對他人的挑剔自然就少了。
當你待人平和淡然,對他人的抱怨自然就消了。
愿你在人生的修行之路上,看人人順眼,遇事事順心,以一顆平靜之心,待世間萬千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