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家長的過度批評,會阻礙孩子情緒感知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過年帶孩子 走親訪友是一件歡樂的事情,孩子們嘰嘰喳喳更是具有節日氣氛,但是孩子多的地方總會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經常爆發一些意外狀況,讓家長朋友們措手不及。
孩子或許是無意的,但可能會給大人帶來麻煩,甚至遭到親戚朋友的調侃和批評。那麼當孩子被批評時,家長怎樣做就顯得很重要了。
新春佳節,朋友小吳帶著女兒回娘家,一家人其樂融融,相互訴說一年里的有趣事宜,孩子們也是自動玩耍,在一起開心不已。
女兒靈靈從小就 活潑開朗,喜歡與弟弟妹妹們玩耍,不一會屋子里就傳來了孩子的哭聲,大人們立刻緊張不已,擔心是女兒靈靈惹出的事情,小吳也是捏著一把汗。
等到現場詢問緣由,原來是女兒靈靈跟年紀小的妹妹爭搶玩具,說玩具是自己的, 妹妹霸占著不肯放手,非要較真。全家人都在心里指責著女兒靈靈,仿佛說年紀大的姐姐不懂事,把目光都看向小吳,希望小吳好好管教女兒。
在 眾目睽睽之下,小吳卻沒有按照眾人的想法行事,只是簡單地安撫了一下小朋友,眾人眼中無疑小吳是慣孩子的。
小吳之所以沒有選擇在眾人面前訓斥管教孩子,無疑是出自心中 周密考量,因為小吳深知女兒自尊心強,每次說教女兒都會讓女兒心中久久不能平復,更不要說在眾人面前訓斥。
況且玩具本就是屬于女兒的,心愛的物品被搶了,不開心是正常的反應,若當著所有家人的面批評孩子,只會讓她更傷心、情緒失控。
如今一些家長為了彰顯自己的面子,怕在眾人面前失了 家長的權威,就通過大肆呵斥孩子來證明,殊不知贏得了面子,卻讓孩子內心很受傷,一些家長在眾人面前的訓斥對年幼的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危害。
家長不知道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的危害,一直不以為意,要是知道對孩子產生如此巨大的觸動,想必也會及時收手。
1)孩子在眾人面前失了尊嚴
處于成長期的孩子身心都極度敏感,尤其會注重家長對待自己的態度,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事情時,內心會極度自責,糾結于如何 能夠及時彌補。
此時的家長沒有選擇理解,而是在眾人面前訓斥,不給孩子留有余地,只能讓孩子幼小敏感的心靈受到沖擊,在眾人面前失去了寶貴的尊嚴,也會抬不起頭來。
2)記恨父母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沒有選擇及時理解與包容,而是選擇在眾人面前大聲呵斥,只能讓孩子怨恨這個最親的人。
當孩子對于父母的信任與依賴就此消失后,無論父母如何挽回也 于事無補,只能讓這件事情逐漸發酵,進而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讓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就此生隙。
3)一生的陰影,久久難以忘懷
童年的記憶是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若是在此期間產生陰影,會讓孩子一生都刻骨銘心。無法忘懷父母帶給自己的傷害,也不敢在眾人面前做出自然的舉動,一生的行為方式都會深受影響。
父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孩子做錯事的情況至關重要,這考驗了 為人父母的能力。
首先,不要在眾人面前呵斥,給孩子留面子,父母要規避在眾人面前呵斥孩子,就算再多的人觀看,也不要因為滿足自己為人父母的權威和力度而傷害孩子,這樣只能徒增傷悲和煩惱。
盡量為孩子保留尊嚴和面子,也會讓事情處于可控的范圍內,這是 智慧的父母應該采取的方式。
其次,私底下給孩子講明白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事情不能就此跳過,父母需要私底下細心和耐心的方式給孩子 闡明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何做錯,明白道理后,孩子自然會明白家長的苦心。
此外,軟硬兼施,不讓孩子重蹈覆轍。對于頑皮的孩子,父母采取軟硬兼施的方式,讓孩子銘記住此次教訓,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和破壞程度,不再讓孩子重蹈覆轍,再次犯錯。
糖果媽媽有話說:
父母以為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無關緊要,實際上卻讓孩子一生都記憶深刻。
采取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效果仿佛好了很多,也更加愿意被孩子接受, 何樂而不為。不要讓一時口頭上的教育,成為孩子一生都難以抹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