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最近越來越感到迷惑,因為自己對于和先生的感情越發沒有信心,這是以前都沒有意識到的。
李女士跟先生是相親認識的,兩人的硬件條件相當,感覺也還不錯,處得差不多就結了婚。
婚后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但也算舒服。
父母能幫忙帶孩子,兩人工作穩定,下了班就回家做家務、陪孩子,沒有亂七八糟的狗血劇情,先生也沒有出軌、家暴。
按照世俗的標準,這是非常幸福和幸運的家庭了,可是她總是感覺和先生有種隔膜感。
雖然兩個人也不怎麼吵架,可是她和先生每天的溝通事項,一般也就僅限于孩子學習怎麼樣,晚上吃什麼,這種事務性的溝通。
她不知道先生在公司碰到過什麼事,過得怎麼樣,有什麼樣的快樂和煩惱,先生也完全不了解她。
偶爾她想向先生吐露心聲,先生往往找個借口就逃走了。
有時候想一想,好像兩個人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搭伙過日子。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李女士有時感到有種無名火,可是又無從發泄,因為每個人都只會說她沒事找事,有這樣好的家庭還不珍惜。
直到有一天,李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個詞:假性親密,才明白自己的郁悶并不是無來由的。
我們都將婚戀關系稱為「親密關系」,因為在戀愛和婚姻關系中,我們會和對方有最親密的連接。
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會與對方捆綁在一起,我們的喜怒哀樂都會與對方分享,對方也將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觸到最全面、最完整的我們。
而假性親密則不然,表面上兩個人是親密的戀人和伴侶,實際上內心并沒有建立起充分信任的關系。
不同于家暴、出軌等家庭矛盾,假性親密其實很難識別。
雖然它對婚戀的破壞性極大,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假性親密,自然也就不知該如何改變。
那麼,怎麼樣能識別出自己的關系到底是否真的親密呢?
01
真正的親密,意味著不設防。
我對你是信任的,敞開的,我知道你不會坑我,不會害我,我可以大膽表達我的想法,而不會遭到你的嫌棄甚至指責。
以前看過一部美劇,劇中的女主角結婚多年,但從來不敢在先生面前卸妝。
哪怕睡覺前都要帶妝,每天都等著先生睡著后,再偷摸跑去卸妝,先生還沒起床她又率先起來,偷偷跑起來化個全妝。
平時更是極度自律,絕不讓先生看到自己身材走樣的樣子。
一般的關系雖然不至于這麼夸張,但許多人確實會在與伴侶的相處過程中,不自覺地想要時刻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比如從來不敢提要求,不敢發脾氣,即便不滿意也不敢說。
更不用提有些人因為要防著伴侶,連自己掙多少錢,做什麼工作都不敢說實話。
失業或者被降薪,因為怕對方擔心,怕對方瞧不起自己,也隱瞞不說。
在這樣的關系里,就算兩人朝夕相處,也會疲憊不堪,因為一句謊言要用一百句謊言來掩飾。
形成這種相處模式的原因也有很多,一種是當事人自己本身自卑,習慣性討好對方,害怕惹對方生氣。
而另一種則是伴侶中的一方喜歡用指責的方式表達意見,另一方不想受傷,只能掩飾真實的想法了。
無論哪種原因,結果一定是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遠。
02
親密,并不單單指我們天天膩在一起,而是兩個人能夠分享感受,將內心敞開給對方,也邀請對方進來。
這種分享是雙向的,你愿意向他分享,他愿意傾聽,他也愿意向你分享,你也愿意傾聽。
有人說,愛就是分享欲,當兩個人有深刻的情感連接,有良好的感情互動,一定會想要進入彼此的世界。
但分享并不單純指分享事情,更高質量的分享是分享心情,感受。
比如,一位女士在公司受了氣,回到家告訴先生。
如果她只是單純地描述事情,講講當天發生了什麼事,可能對方不會有很深刻的感受,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她反饋。
但如果她告訴先生,她感到了委屈、憤怒,感覺受到了傷害,而先生也能接住這種負面情緒,給她以安慰、開導,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兩個人都會感覺到,經過這件事,彼此的心連接得更緊密了。
可事實上,現實生活中這樣能夠互相分享內心世界的感情并不多。
有相當多女性不知道也不敢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而很多男性也根本接不住女人的情緒。
當女人向男人訴苦,他們只會感覺到煩躁,想逃,或者以為是在指責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想方設法逃避這種深層次的交流。
結果可想而知,女人覺得對方完全不在乎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沒事找事,情緒不穩,嫌棄自己。
而男人視女人的情緒為洪水猛獸,下了班都不敢回家,能躲多遠躲多遠。
這樣的關系,當然不是真實的親密。
如此相處,無論兩個人在一起多少年,依然像兩個陌生人一樣,你不知道我在想什麼,我也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03
當兩個人的生活有了深度交織之后,有分歧和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真正的親密,一定是就算你跟我想的不一樣,我也不認同你的看法,可我愿意試著理解你。
而假性的親密,則是要求兩個人步調完全一致,如果有分歧,都想讓對方服從自己。
我們都有種感覺,忙碌了一天之后,到家什麼也不想動。
如果伴侶能表示理解,或者愿意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家務,我們會感受到這個人是支持自己的,這個家是有愛的,溫馨的。
而如果伴侶完全不能理解,還指責我們懶惰,要求我們必須做點什麼,我們馬上會覺得伴侶就像一個外人,和我們根本不是一條心。
真正的親密,其實也未必是自己做什麼對方都一定給予行動上的支持,但即便不支持,也能給予理解,就足以讓我們擁有了被療愈的感覺。
許多人說到自己糟糕的婚姻、相處得并不愉快的伴侶,首先都會想到自己沒有被理解的那些瞬間。
尤其是遇到一些喜歡給人潑冷水、說風涼話的伴侶。
生活中艱難的事情有很多,在面對時,我們往往希望伴侶能夠幫我們增加內心的力量。
可如果得不到理解,我們不僅會感到孤獨、無助,甚至可能感到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
理解,是拉近兩個人關系的重要橋梁。
即便是兩個人有了分歧,互相都不想妥協的時候,能說出一句理解對方的話,對方也很可能不那麼固執了。
不能相互理解的關系,甚至可能發展得像一對仇人,彼此都在給對方使絆子,添堵。
這樣的關系,又談何親密呢?
當婚姻中有了冷暴力、暴力、出軌等現象,我們一般可以第一時間提高警惕。
可假性親密,如同鈍刀子磨人,猛一看沒什麼殺傷力,任由其發展下去,關系破裂是遲早的事。
如今大家的婚戀觀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不再像老一輩人滿足于搭伙過日子了。
區分開真性、假性親密關系,找一個真正相知、相愛的伴侶,我們也能更加觸碰到真實的、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