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的時候,你的快樂和自信,也會漸漸融入孩子的靈魂。
——鹿媽
上周五,我一忙完工作,就急匆匆地趕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
這是女兒入學以來的第一次家長會。
作為媽媽,真是說不出地激動。
可當我滿心歡喜地等著女兒接我進教室時,女兒卻很不開心地把我拉向一邊,有些埋怨地說:
「媽媽,你怎麼穿成這樣?」
我低頭看看我那有些掉色的破洞牛仔褲,和已經分不出是灰色還是白色的球鞋,又用手扶了扶肩上快要滑落的大號帆布袋,不解地問:
「我穿的怎麼了,沒毛病呀。」
女兒生氣地跺了跺腳,臉扭向一邊,小聲地嘀咕道:
「真丟臉!」
聽見女兒的話,我一下子愣住了,無言以對。
這三個字,猶如一記耳光狠狠地打在我的臉上。
想起25年前,在放學路上,我也對我的媽媽說過同樣的話。
有一對不會打扮的父母是什麼感受?
記得小時候,媽媽幾乎沒有穿過裙子。
永遠都是燈籠褲,碎花襯衫,腳蹬一雙丑到爆的黑色皮鞋。
皮鞋鞋幫都開裂了,媽媽也不舍得扔掉。
她從來沒有化過妝,頭髮都是圖省事的隨便扎一下。
那時候,我特別羨慕別人有一個會打扮的媽媽。
我覺得,有一個漂亮的媽媽站在我身邊,是件特別值得自豪的事情。
我對媽媽說:
媽媽沒好氣地回答道:
狄更斯說: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對于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來說,最苦惱的就是父母不懂打扮。
因為父母不修邊幅,不僅會讓你沒面子,還會限制你打扮。
一位知乎網友的故事,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
媽媽微胖,算是發福身材,但她從來不鍛煉,不注重自己的身材,也不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更不注重皮膚保養。
你跟她說,「媽,我們去散步」,她會像怨婦附體一樣地數落你:
你跟她說,「誰誰誰的媽媽真漂亮」,她酸酸地嘀咕:
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我漸漸地將自己愛美的欲望藏了起來。
我一邊羨慕著那些打扮漂亮的同學,一邊又不敢和她們交朋友。
我一邊渴望著像她們一樣神采飛揚,一邊又被深深的自卑壓垮。
如果我被別人夸贊好看,我就會覺得這是陰陽怪氣的嘲諷、是居高臨下的施舍、是順手流露的同情。
這種深深的自卑,讓我的性格越來越陰暗,甚至被同學排擠。
我開始在內心深處厭煩自己的父母,我不停地告訴自己:經濟獨立后,我一定要狠狠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和飾品。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里說過這樣一段話:
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質量。
父母對美的追求,就是孩子未來人生的預告。
一對不會打扮的父母,很難把美麗、大方、自信傳遞給孩子。
一個愛美需求被深深壓抑的孩子,也很難以坦蕩自信地方式面對自己的模樣。
父母對儀表的態度
就是孩子對世界的態度
聯合國基金會曾做過一個試驗。
一個精心打扮的小姑娘,走進一家餐廳。
服務員親切地對她微笑,餐廳里的顧客友好地看著她。
大家像對待一個迷路的小公主一樣,寵溺地摸摸她的臉,熱情的詢問她,送給她好吃的食物。
她沉浸在大家的善意中,愈發冷靜、大方。
后來,她換了一身又大又舊的衣服,凌亂的頭髮上隨便帶了一頂破帽子。
當她再次來到這家餐廳時,服務員對她視而不見。
有些顧客露出了嫌棄的眼神,甚至有顧客毫不客氣地對服務員說:
「請把她領出去。」
世界就是這麼地棱角分明。
你得體優雅,世界就對你和顏悅色。
你邋里邋遢,世界就對你避而遠之。
就像楊瀾所說的那樣:
身為父母,我們的外表就是孩子的門面。
別人首先通過對我們的印象來評估我們的孩子。
其次,我們對自己外表的在意程度也會一定程度地折射在孩子身上。
孩子最好的模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父母的模樣。
《無問西東》里的沈光耀出身「三代五將」富貴之家卻絲毫不沾驕矜。
棄筆從戎也絲毫不沾匪氣。
他是玉樹臨風、樂于助人的學長。
他是才華橫溢、善于捕捉校區美景的畫匠。
他是心懷恩慈,熱血救國的飛行員。
他的真心、正義、無畏、修養,讓屏幕前的每一個人都打心眼里贊嘆:
完美!
當他的媽媽出現時,他身上所有的貴族氣質都有了答案。
兵荒馬亂的世道,遠道而來的風塵。
他的媽媽依舊保持著講究得體的穿著,精致無暇的妝容,舉手投足從容大方。
面對兒子的選擇,她不強求、不瘋魔,只是充滿擔憂地讓兒子背誦家訓。
面對兒子的犧牲,她強忍心痛,保持鎮定,出人意料地為兒子將要上戰場的同學送上紅棗蓮子羹:
「潤潤喉,再趕路。」
沈光耀「奔赴一場劫難,就像奔赴一場盛宴。」
而媽媽身上的流淌的優雅從容正是他堅定無悔追隨的光。
家庭教育專家趙忠心曾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對待自己儀表儀態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世界的態度。
父母對生活有追求、有講究、有熱情,孩子對未來就有期待、有夢想、有抱負。
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憧憬。
你現在的樣子
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兒童專家指出:
兒童從一歲開始就有了審美意識。
3-6歲又會進入「俄狄浦斯期」,即「戀母情結」,「戀父情結」。
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特別的關注和依戀,并參照父母的形象在自己的心里慢慢樹立起一個「完美」的形象。
凱特王妃的優雅和精致和她的媽媽就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
凱特王妃自己也曾坦言:
母親在各個方面都對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會把母親對我的愛和教導復制到我和威廉的家。
劉若英的祖母,只要出了臥室門,永遠一身齊整旗袍和絲襪。
劉若英的母親在懷孕期間,身子一天天臃腫,仍舊不敢把旗袍的領口松開。
實在難受,就躲在廁所里,把領口松開,好好地看本武俠小說。
劉若英紅了這麼多年,永遠都是那麼溫柔安靜,出塵脫俗。
閨蜜的媽媽學舞蹈出身,迫于生活的壓力擺地攤賣餛飩。
但無論何時見到她的媽媽,穿著打扮都是整潔得體,甚至連做飯的圍裙都是精心挑選,勤洗勤換。
而閨蜜也在媽媽的影響下,學會無論何時何境遇,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儀態大方。
心理學博士張怡筠說:
媽媽越時髦,孩子越自信。
媽媽身材越好,孩子越驕傲。
媽媽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
媽媽越堅持自己,孩子越獨立。
工作的壓力、家務的繁瑣、生活的糟心,都不應該成為媽媽放棄自己的理由。
有句諺語說:
你有兩文錢,一文錢買面包,一文錢買花。
買面包是不得不,買花是一定要。
不得不,只是生活的底色。
而一定要,是生活的顏色。
讓自己更好,讓生活更美。
做好孩子的表率,成為孩子的驕傲。
就像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之夜所說的那樣:
作為一個母親,我要努力啊,因為我要告訴我的寶寶們,你媽我不僅芳華絕代,還能乘風破浪。
真正高級的父母,便是一手買面包,一手買鮮花。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于養育男孩的干貨,這里都有;
關于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