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氣,低階父母教娃說「沒關系」,高階父母讓娃「惹不起」

li李 2022/11/18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受氣,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家長不想生非,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教娃說「沒關系」。

有的家長會找老師、找家長,非要給自己的娃爭口氣。

有的家長,認為不能這樣,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鼓勵娃還回去。

對于這個問題,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不找事,也不怕事」。

教娃說「沒關系」的是低階父母,只會讓孩子不懂得保自己,不敢護自己,變得弱,養成討好型人格,再次受氣的可能性更大。

找老師、找家長理論沒錯,但易降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印象分,同時影響兩個家的和諧往來,畢竟孩子在一個學校讀書,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沒了和氣也不好。

鼓勵娃還回去,讓娃出了口氣,但是治標不治本,還可能影響孩子,讓孩子以為這樣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容易養成橫行的性格。

高階父母在娃受氣時,會這樣做,讓娃「惹不起」!

娃受氣,家長要如何優雅插手?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在得知娃受氣時,第一反應是氣,想馬上找到那個「孩子」。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是不是把主次顛倒了呢?

別人家娃做錯了事,自然應該由他的父母去教育,我們何必喧賓奪主? 更重要的是照顧自己家娃的情緒。

先觀察一下,被別人不好對待了,孩子的表現是怎樣的。如果孩子無所謂,沒覺得自己吃虧了,或者孩子心態好,已經原諒了那個孩子,家長就不必過多干涉。孩子有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是好事。

如果孩子覺得很屈、很難過,對自己受氣感到極其不安,家長就要重視了。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去指孩子,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問清楚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爸爸媽媽很在意你的感受,你有什麼可以盡情地說。得到家長的堅定的反饋后,孩子才會復述事情的經過。期間,家長要多點耐心。等孩子說完,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表示共情:「那你一定很難吧?」

這樣做,一是可以清楚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受氣,二是可以體會孩子的感受,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回顧完整件事的發生過程,就要進一步 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時受氣的時候,你想怎麼做呢?」

「我也要還回去!」

「再也不和他玩了!」

「告訴爸爸媽媽和老師。」

「如果他主動道歉的話,我可以原諒他。」

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太合理,家長也不用急著去否定。先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內心的情緒,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不合理的地方,才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強調一點, 在孩子受氣這件事中,家長不能占據了主導權,替孩子做決定。和孩子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時,不要說「爸爸媽媽一定會……」,而要問「你希望爸爸媽媽怎樣幫你」。因為受氣的對象是孩子,家長不可能隨時隨地保孩子。孩子必須通過一定程度的參與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次出現同樣的情況時,才有底氣和信心去應對。

了解完事情的經過和孩子內心的想法之后,家長就可以行動了,給孩子設定幾種情景并給出自己的建議:

一、如果只是同學之間的小事,沒有涉及到原則,就盡量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決,指出對方并要求對方表歉:「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向我表歉!」

二、如果對方無動于衷,想繼續,就要反抗,從自己的身上撇開,或者保好自己的頭部和臉部,然后迅速到安全的范圍內遠離,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還回去。

三、如果對方情緒不穩,依然窮追不舍,而且自己也無力,就要及時地告訴老師,尋求大人的保護,避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當娃受氣,高階父母不會教娃說「沒關系」,而是會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并且讓孩子明白被上手不是他們的錯,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后,再進一步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教會孩子「不惹事,也不怕事」。

「惹不起」的娃,要這樣培養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看到孩子受氣,父母總是很難,既擔心孩子,又怕影響孩子的心理。其實, 要想培養出不受氣的孩子,就要讓他成為「惹不起」的人。

1、培養孩子勇敢的品格

既要讓孩子擁有善良的品德,不主動去欺霸他人,又要教孩子在受到不好對待時,勇敢地面對,學會保護自己。平時在家里,家長可以進行場景模擬。比如,大人扮演壞孩子,看孩子如何表現,趁此機會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或者還回去的技巧。

2、教會孩子學會說不

順從、聽話的孩子似乎更受家長的喜歡,但是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會說不,受氣時也不敢反。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教孩子學會說不,維護自己的權益。比如,孩子在玩自己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也想玩時,家長要詢問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不同意,就不要強求。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性格開朗、善于交際的孩子,受氣的幾率更低。相反,性格孤僻的孩子更易被「盯上」。家長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學會社交,提升同伴的交往能力。多個朋友路好走,即使受氣,人緣好的孩子也更容易得到朋友的幫助。

寫在最后:

孩子受氣,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低階父母教娃說「沒關系」,高階父母讓娃「惹不起」。希望每一個父母在娃受氣時,都能客觀冷靜地處理問題,教會娃「不惹事,也不怕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