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我見過太多因為不想好好讀書而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孩子。同樣,我也見過太多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而用心良苦、束手無策,甚至走投無路的父母。
「讀書能改變命運」,這個道理,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再懷疑。但是,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他們講這個道理,他們聽不明白。可等他們長大了,自己弄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恐怕都是千帆過后,已經太遲了。
《窮富翁大作戰》,是香港電臺制作的一部紀錄片,目的是為了探討香港結構性貧窮、以及貧富懸殊問題,也是一個真人實境秀節目。參加節目的人,有的來自于較富裕家庭,有的擁有高學歷,有的事業有成。
參加者將轉換自己的角色,與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士同住多日,并親身參與高強度、低收入工作,以體驗他們的生活日常。
在體驗之前,幾乎所有的體驗者都認為,這樣的事情根本就難不倒他們。憑借著自己優秀的智慧和能力,勝任那樣的角色易于反掌。而且他們有自信,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令生活得到改善。
Eric是一個總裁,在節目開始之前的采訪中,他坐在自己的私家快艇上,在攝像機前侃侃而談。
他說:
體驗開始了,節目組只給了他15塊錢。他懷揣著那15港幣,信心滿滿地出發了。幾經努力,他終于找到了一份外賣員的工作。于是,他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他送外賣的生涯。
可是,殘酷的現實卻給了他重重的一擊——因為送餐速度太慢,他遭到了不止一個顧客的投訴。無奈之下,老板炒了他的魷魚。而這距離他開始這份工作,僅僅過了5個小時。
他又去找了別的工作,白天揮汗如雨,晚上露宿街頭。那幾天里,他幾乎體驗到了所有窮人所能體驗到的一切:餓、累、無奈和迷茫。
在節目的最后,他含著眼淚說出了一句肺腑之言:
「只要你有斗志,弱者也會變成強者」,這句話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在殘酷的生活面前,它卻只是一句空話而已。因為,對于大多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能勉強維持溫飽的人來講,斗志這個東西,即便你有,也會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疲于奔命中,消磨殆盡。
田北辰,是香港著名的政治人物、商人、港區人大代表。他畢業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商學院,人稱田二少,在香港無人不識。
在參加體驗之前,他心里一直有一個信念:有些人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只要拼盡全力,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命運。
在節目中,田北辰體驗的角色是清潔工。他入住的,是香港的「籠屋」。所謂的「籠屋」,其實就是一張床,四周用鐵絲網罩著。住在這里的人,是一些新移民或者無依無靠、貧窮的老人。
名字叫「籠屋」,但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地方,其實只有一張床。就連污跡斑斑的廁所,也是公用的。
早上6:15分,田北辰就穿上工作服,開始工作了。清潔馬路、收集垃圾、把垃圾裝上車……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讓他吃盡了苦頭,但他拿到的卻是最低的酬勞——時薪只有25元。
終于到了可以吃午飯的時間了,因為每天只有50塊生活費,所以他只能去便利店。20幾塊錢的便當不敢買,盤算來盤算去,最后他買了一個十幾塊錢的便當,然后借便利店的微波爐「叮熱」了。
捧著來之不易的那便當,坐在便利店門外的街邊,饑腸轆轆的田北辰說:
兩天之后,田北辰脫下了清潔工工作服,結束了體驗生活。
司機早已經把車開了過來,停在不遠處等著他。田北辰一邊向汽車走去,一邊說:
人活著不光是為了吃飽,但是活著,首先就要吃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那些所謂的理想和將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在節目里,田北辰和一個住在「籠屋」里的老人聊天的時候,曾經問過他這樣一句話:
老人從鐵絲網里探出頭來,無奈地笑了笑,說:
是的,高質量的生活,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沒有人不想住在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的屋子里。沒有人不想開著漂亮的私家車,隨心所欲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沒有人不想錢包鼓鼓的,輕而易舉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些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世界不公平,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在他們出生之前,父母就已經把榮華富貴給他們準備好了。
是的,有些人一出生家里就有礦。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家里的礦是哪里來的呢?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看見這樣一些人,他們付出最大的辛苦,得到的卻是最低的回報。
他們的境況是令人同情的,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同情。因為有這樣一句話:
有多少人,在本該揮灑汗水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卻不得不在別人收獲美好的季節,品嘗自己種下的苦果。
又有多少人,在本該努力的年紀肆無忌憚地揮霍著自己的青春,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
在節目的最后,田北辰說:
雖然,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對于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來講,讀書卻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沒有選擇。
特別特別欣賞龍應臺說的那段話:
告訴你的孩子,好好讀書,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他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那就和他一起看看《窮富翁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