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養女兒,習慣用束縛和規矩,把她們往乖巧懂事的方向教育。
但事實上,允許她們野蠻生長,活出自己,她們的未來,才有無限希望。
被熱播劇《愛情發生在三天后》中的一幕戳痛了。
女孩雨涵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
在學校,她社交簡單,一心撲在學習上,生活兩點一線,從不和同學外出玩耍。
在家里,她乖巧懂事,媽媽說東,她從不往西,哪怕自己受盡委屈。
可這樣乖巧的她,并沒有生活得很幸福,反而在婚后一次次被家暴。
即便被打得遍體鱗傷,她也選擇了忍氣吞聲。
直到她再也承受不住,她才哭著質問媽媽:「你說的我全部都照做了,可是為什麼我還是那麼不幸福?」
她的一生,都在順從媽媽,也因此遭遇了許多不幸。
《養育女孩》一書說:
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復雜和危機重重,她們的現在和將來注定要比我們的更豐富也更艱難。
為人父母,我們習慣用規矩和束縛,將女兒往乖巧聽話的方向教育,總以為這樣的女孩會受人喜歡,一生順遂。
可乖女孩就像一只溫順的綿羊,遇到壞人壞事,很容易任人宰割,毫無抵抗力。
無數事實和悲劇告訴我們:
家有女兒,寧可教她一身刺,不可教她綿如羊。
唯有如此,才能為女兒披上強大的鎧甲。
她們才能在成長路上越挫越勇,在風雨路上護自己一世周全。
野一點,打破「女孩樣」的束縛
親子教育家李小萌曾分享過一個經歷。
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去朋友家做客,5歲的女兒卻趁她不注意,偷偷爬到了一棵大樹最高處。
那是她第一次見女兒爬樹,當時的她,脊背發涼,腿軟心顫,生怕女兒掉下來。
但她卻沒有大呼小叫強調爬樹的風險,也沒有強行讓女兒下來,而是捂著眼睛,揪著心,放手讓女兒去自由探索。
在她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可以讓女兒在爬上爬下的過程中,感受身體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意識。
是啊,誰說女孩就一定要安靜文雅,做個淑女呢?
允許女孩「野」一點,「粗獷」一點,讓她去瘋、去闖、去探索,才是鍛煉女孩最直接的方式。
格斗女王張偉麗,從小就愛打愛鬧,甚至經常在村子里的房頂與房頂之間跑來跑去。家里給她買的跑鞋,她一周就能踢爛。
但父母從來沒有束縛張偉麗,反而在自家院子挖坑,好讓她練「輕功」。
從小「野」慣了的她,走的也是不尋常路,當同村女孩早早嫁為人婦時,她獨自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因為敢闖敢試,她在健身館做了前台,一邊上班,一邊用閑暇時間練習格斗,從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
教練曾評價她:「哪怕和男運動員一起摔打,也沒有見她怕過。」
也正是這股勇氣和膽量,不斷激發著她的身體潛能,讓她在格斗場上酣暢淋漓地揮灑拳頭。
家有女兒,不要嬌養,而是要野養。
身體不「嬌氣」,女孩才能走得更長遠;內心不「嬌氣」,女孩才能把人生活得熱氣騰騰。
就像一位爸爸說的話:
「我不反對女兒穿公主裙,但我更希望她能多嘗試赤腳奔跑、草地打滾、玩泥巴、跳水坑、和伙伴放開了撒歡。
一個磕傷碰傷,轉眼就能爬起繼續瘋玩的女孩,抗挫力一定不會差。
一個敢抓蟲子,敢爬樹,什麼都想嘗試的女孩,膽量一定不會差。」
狠一點,擁有「不好惹」的氣質
主持人涂磊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就和她做了這麼一個實驗。
他拿出核桃仁讓女兒拍,女兒三兩下就拍碎了。
他又拿出核桃殼讓女兒拍,女兒拒絕了:
「核桃的殼是硬的,拍起來會疼。」
涂磊趁機教育女兒:
「所以呀,如果你是核桃仁,你就任人欺負,但如果你是核桃殼,并且能夠反過來,那你就不會受人欺負,因為你懂得勇敢還擊。」
是啊,為人父母,我們要讓女兒有不欺負人的教養,更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
就像帶刺玫瑰,既活得漂亮,又活得不好惹。
作家三毛曾寫過一段出國留學的經歷。
出門前,父母再三叮囑她:
「待人處事要有中國人的教養,凡事忍讓,吃虧就是占便宜。
萬一跟人有了爭執,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毛都記在心里,她謙恭有禮,溫和對待每個人,經常搶著做事。
然而,溫順卻讓三毛變成了室友的女傭,鋪床、擦桌子、洗地板、清理廢紙,全都變成了她的任務。
三毛忍了又忍,默默承包下所有的雜事,心情卻越來越郁悶。
直到一天,室友們喝了酒,在她的床上耍酒瘋,徹底惹怒了她。
她抓起掃把向室友瘋狂揮掃,室友準備打她,她反手就是一巴掌,抬腿又是一腳......
自此,沒人敢再欺負三毛,甚至都主動向她示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獲好的關系。」
女孩子可以善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鋒芒。
畢竟,一個人的惡意,往往只會宣泄在一只兔子身上,而不會對著一頭獅子。
所以,父母要盡早告訴女兒:
當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要敢于發聲,聲音大起來,語氣硬起來,氣勢才能上來。
遇到過分的人和事時,要敢于反擊,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態度強起來,壞人才不敢造次。
硬一點,敢于堅持自己的主見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說的是:
羊群中,只要有一只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身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乖巧順從的女孩,就像這群羊,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會隨波逐流。
她們小時候聽父母的,長大后聽朋友的,聽老公的。
討好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
李開復曾說:「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要有獨立思考、勇敢嘗試的能力。」
養女兒,有主見比聽話重要10000倍。
想起中國首位女艦長韋慧曉,一個讓撒貝寧稱贊「牛到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的女人。
她從小就有一個軍裝夢,18歲時卻因地區招生名額有限,沒能進國防,只能進了南大修讀氣象專業。
23歲大學畢業時,她卻放棄專業,去了華為工作,4年里,她一路晉升到高級副總裁秘書。
光環加身,前途似錦,她竟轉身辭掉工作,決定考研。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韋慧曉,你瘋了!
但她沒有辯解,而是以第一名成績考上中山大學,碩博連讀。
讀博第一年,她就為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體能訓練,每天堅持跑10公里。
2年后,她便向海軍首長寄出200多頁的自薦信,多年夙愿,這才實現。
彼時,她34歲。
雖「高齡入伍」起點低,但韋慧曉的目標卻一點不低:做中國首位女艦長。
一路走來,她有勇氣質疑自己不喜歡的,更有底氣堅持自己喜歡的。
從本科到博士,從高管到艦長,韋慧曉活成了一道光,而她骨子里的主見,就是人生的光源。
有句話說得好:思想決定行為,主見決定方向。
平日里,父母要鼓勵女兒有自己的想法,給她們說「不」的權利,放手讓她自己去選擇,去承擔后果。
一個女孩,心中有光芒,才能無所畏懼,思想有力量,才能披荊斬棘。
敢想敢做的女孩,人生有千萬種可能。
韌一點,鑄造一顆強大的內心
有句話說得好:聽話只能帶來暫時的好運,強大的內心才是終身鎧甲。
養女兒的最高境界,莫過于培養她強大的內心。
想起天才滑雪少女谷愛凌參加大學聯考的經歷。
因為疫情原因,她要坐飛機前往日內瓦大學聯考,結果飛機晚點,導致她睡眠不足。
第二天,離考試時間只有10分鐘時,出租車一直沒來。
當她冒雨跑了1.6公里到校,只剩下4分鐘時,因為指示牌都是德語,她根本找不到考試入口。
她只能一間間教室去敲門,這才在最后一分鐘找到考場。
考個試,一波三折,換做一般人早就崩潰了吧。
但她還能考出1580的高分(滿分1600),超過99.8%的考生。
這樣強大的心理素質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3歲,當同齡孩子還在哭鬧和抱怨時,她跟著媽媽在小坡道上,一遍遍練習著滑雪,反復摔倒,反復爬起。
8歲時,她在滑雪隊里被冷落,被排斥。
谷愛凌就苦練滑雪,認真打磨每一個動作,用成績打臉嘲笑她的人。
13歲第一次參加成人比賽時,高燒40度,嗓子疼到說不出話,她還是忍痛參加比賽,拿到第二的成績。
正是骨子里的堅韌和執著,讓她充滿拼勁,既不輕易認輸,也不隨便放棄。
可生活里,很多父母卻總是不忍讓軟糯的女兒吃苦受累。
結果,小時候沒有經歷風吹雨打,長大后一點風雨就能將她們壓垮。
有句話說得好:
我們摔了很多次跤,發現膝蓋變硬了;
流了很多次眼淚,于是眼睛變亮了;
傷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變大了。
為人父母,不要舍不得女兒吃苦,舍不得女兒受傷。
那些揮灑過的汗水和血淚,都是在幫助女兒錘煉內心,磨煉意志。
只有練就一對堅硬的翅膀,女孩才能不懼風雨,不懼挫折,飛得高飛得遠。
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女孩》中提到:
「女孩擁有天生的內在力量,她們和男孩一樣渴望探索。
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可能會在有意無意中,束縛這種力量和好奇心。」
家有女兒,我們都希望免她驚,免她苦,免她四下流離,免她無枝可依。
但我們能陪伴女兒的路程不過十幾載,往后的日子,她終將一個人獨行。
所以,讓女兒自由野蠻地成長,強硬自己的性格,鍛造強大的內心,才是給她最好的禮物。
一個「帶刺」的女孩,才有能力穿越眼前的茍且,也有底氣到達向往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