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系。」
眾所周知,孩子從小到大陪伴在他身邊最多的人,就是他們的父母,因此他們 所做出的行為動作以及說出的言行、談吐都能在孩子的父母身上看到。父母營造好的行為影響,才能有更好的教育影響子女,千萬別讓自己無意中的行為舉止害了孩子的一生。
家里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換衣服,否則無形的傷害便會影響到孩子。
這樣的事例我很清楚的記得是發生在我身邊,朋友小劉的孩子君君今年已經四歲了,君君目前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原想這麼小的孩子在學校里,應該不會做出多麼無理取鬧的事情,更別說請家長這種事了。但是就在前天小劉跟我聯系時才知道,她因為君君的事被幼兒園老師叫去學校教育了。
具體緣由是這樣的,幼兒園老師跟小劉反應,君君經常自己一個 人跑到 更衣室看女同學換衣服,這一行為也 嚇得班里女同學哇哇大哭。紛紛跑著去找老師,老師哄了好久才安撫好女同學們的情緒。
老師發現之后遏制了君君,但是 孩子卻絲毫沒有當回事,上一秒點頭說記住了,下次還是不長記性繼續闖進女生更衣室,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立馬通知小劉到學校好好交流,并讓小劉好好跟孩子溝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回到家后,小劉問君君為什麼跑到更衣室看同學換衣服,兒子的回答令她大吃一驚: 「那我在家也看到媽媽在換衣服呀,這樣錯了嗎?」原來是 自己平時的行為影響了兒子,小劉既懊悔又無奈,決定要好好改掉這個習慣,也讓兒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孩子的心理教育與素質教育都不能缺失,倘若孩子在某方面的教育缺失了,就會導致他身心受到影響,這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成長。
1、 無法做到自尊自愛
小孩子的行為就要從小培養起,教會他什麼是隱私, 既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又不能窺探與討論別人的隱私。一個不知道看別人換衣服是不對的孩子,他的意識里是不懂得自愛自重的,當然他也沒有學會尊重別人,甚至是沒學會尊重他自己。倘若當他長大之后,遇到一些誘惑就會被迷住,那麼就很可能踏入不歸之路。
2、 性意識早熟
一個孩子 從三歲的時候就開始產生性萌芽,他們會對異性的身體充滿著好奇,有時候就會自覺的撫摸別人的性器官。
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一個孩子早熟點沒有什麼不好的,他不僅會過早的懂事為父母著想,還能為他自己打算,要是有這麼一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小孩子基本在3歲上幼兒園時就會知道男女之間的差異,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灌輸男女差異的思想,那麼很有可能他們 無法辨別性別問題,對以后的 戀愛觀也會有偏差,而且孩子還會比同年齡的孩子性意識早熟,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利的。
3、 讓孩子產生羞恥心,自卑
在孩子慢慢長大時,家長如果仍不注意在孩子面前換衣服的行為,那麼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無形的羞恥心,他們內心既不樂意面對這樣的行為,但又無可奈何不知怎麼阻止這樣行為的發生,以至于孩子內心產生糾結, 羞恥心長久于心就會導致自卑,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傷害。所以,一定要制止住在孩子面前換衣服的行為。
4、 對他人造成傷害
倘若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換衣服,那麼就會導致他們的性早熟,無意識中對他人的身體感興趣,如果孩子 誘導無知的其他孩子,做出一些無法接受的行為,那將 會毀了其他孩子的心理、身體成長。
就好比之前很火的一則新聞,十歲男孩誘導五歲的女孩做出性方面的不雅行為,這樣的新聞令無數人震撼不已,其實更大的原因來源于男孩家長的教育。
菁媽育兒:雖然說家長在孩子面前換衣服,不會直接造成孩子身體上的傷害,但是久而久之的行為,就會慢慢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傷害,甚至間接讓孩子成為社會的「禍害」。所以父母要在孩子性意識萌芽的時候,一些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要規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