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卻是關乎生死榮辱的大事。
所以,當你的孩子當眾出丑時,請一定站在他身邊維護他,保護好他的自尊和自信。
大年初二,我們幾大家子相聚外公家,熱鬧極了。
席間,大舅提出要每個孩子都表演一番,才有壓歲錢收。
一時間,孩子們有唱歌跳舞的,表演彈琴的,英語朗誦的,還有一分鐘還原魔方的,就連4歲的小妹妹,也背了好幾首詩。
只有表姐8歲的女兒靈靈,安靜地坐在角落,低頭不語,極力地想掩蓋自己的存在。
但還是被大舅察覺,點名讓她唱一首歌助興。
靈靈鼓起勇氣開了口,結果還沒唱到一半,就被小弟弟嘲笑跑調了,一時間,孩子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呼「跑調王」。
一瞬間,靈靈羞紅了臉,不知所措。
旁邊的親戚連忙打圓場說:「沒事沒事,咱們其他方面優秀就行了,是吧?」
可一旁的表姐不但沒有順勢給女兒台階下,反而「補刀」:
「看她那沒出息的樣,啥啥都不行,考試也經常不及格,將來高中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彼時,靈靈的臉漲得更紅了,兩個小手緊攥著褲子,頭也垂得越來越低。
我連忙把她帶進房間安慰,她卻哭著說:「媽媽說的對,我真的很差勁,我這不行那也不行,我還是不要出去給她丟臉了。」
莫名的心痛。
有句話說:
「讓孩子自卑的方式有千百種,而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孩子抬不起頭來,無疑是最殘忍的一種。」
現實生活中,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
孩子當眾出丑時,他們想到的不是去維護孩子,而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把孩子傷得體無完膚。
被扒光面子的孩子
「里子」早已慘不忍睹
知乎上有人問:小時候過年哪個場景讓你記憶深刻?
本以為答案會溫馨而美好,未曾想,近3000條回答幾乎都是:
被說出糗事,被當眾揭短,被嘲笑調侃。
網友@楂乍說,有一次,不過是多吃了一碗飯,結果本來就有些緊的上衣「嘣」的一聲就裂開了,從腋下一直裂到衣擺。
自此,逢年過節,哥哥總是把這件糗事反復拿出來說。
她氣得直哭,媽媽卻一臉無所謂:「誰叫你不長腦子,凈長肚子的。」
被嘲笑時,她已經很難堪很受傷了,可媽媽的話,無異于再給她澆一盆冷水,讓她從頭冷到腳。
以至于現在,減肥一直是她的執念,每次只要多吃一口飯,她就自責不已,甚至要強行讓自己吐出來。
也因為減肥,她脫發嚴重,睡眠不足、月經失調。
很多時候,傷人的從來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大人覺得沒有惡意的「玩笑」,早已在孩子心里掀起了驚天駭浪,成為孩子一生難以愈合的傷疤。
網友@小茶回憶說,小時候過年玩鞭炮,因為不小心摔了一跤,直接把門牙給崩掉了。
第二天村里搞活動時,便有很多小伙伴嘲笑她說話漏風。
一旁的爸爸看見她被嘲笑,不僅沒有護著她,反而把她當時一嘴泥巴和血水的糗樣當做笑料說了出來。
一瞬間,全場哄堂大笑。
她說:「大庭廣眾之下出丑,就像全身被扒光了一樣難堪。」
那一刻,一股強大的羞恥和悲憤迎面撲來,瞬間將她的自尊心撕得粉碎。
本該愉快溫暖的春節,變成了一場她再也不愿經歷的噩夢。
直到現在,她都見不得人家笑,她不自覺地認為人家是在嘲笑她,每天活得擰巴而壓抑。
當眾出丑,對孩子而言,從來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巨大的傷害。
想起《實驗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
情緒記憶很難忘記,尤其當它來源于視覺感官時,能夠引起情緒波動的畫面,要比平淡無奇的畫面更讓人印象深刻,這類記憶被稱為「情緒記憶」。
當眾出丑、被嘲笑,對孩子的情緒腦傷害很大。
童年受傷的記憶,會植入潛意識深處,不斷折磨著孩子的內心,甚至影響孩子一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童年陰影」。
沒有「里子」的孩子
內心都有個自卑抑郁的黑洞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幕。
學校誓師大會上,方一凡為了幫大家拍照留念,爬到了頂棚上去,結果卻不小心摔了下來。
方一凡覺得臉上過不去,便順勢裝暈,被送到醫務室。
正當大家擔心方一凡的安危時,爸爸方圓發現了兒子的伎倆。
但他并沒有直接揭穿兒子,而是等眾人走后,才和兒子談話。
這部劇播放時,許多網友都很羨慕方一凡有方圓這樣的爸爸。
孩子從4、5歲開始,就已經開始顧及面子,有了自尊心和羞恥心。
父母維護孩子的面子,就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一個孩子,如果自尊心總是被踐踏,那他的成長之路往往會變得異常艱難。
教育家尹建莉曾分享過一個抑郁患者的案例。
有個5歲的女孩,有一天不小心尿床了。
媽媽有些生氣,一邊抱著濕褥子往外走一邊說:
「這麼大的孩子了還尿床,曬到外面讓別人看到,真是丟人。」
當時他們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圍鄰居很多,女孩頓時覺得顏面無存。
從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隔三差五的尿床,一直持續到成年。
童年時治不好的尿床、鄰居們的指指點點、再加上父母的挖苦諷刺,這些羞辱感,深深地烙進她的性格里,變成了長大后揮之不去的自卑與壓抑。
考大學時,為了避免被嘲笑,她放棄了家門口的名牌大學,選擇了離家遠的普通大學。
大學時,自卑的心理,讓她拒絕了所有對她有好感的男同學。
直到中年,她割腕自盡,父母流淚道歉,她幾十年的心結才得以好轉。
作家畢淑敏說過: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身上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孩子的尊嚴,否定孩子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的。」
孩子人小,但面子事大。
每一次出丑,都是折下孩子面子的一角。
每一次受辱,都是撕裂孩子自尊的利刃。
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只會把自卑和抑郁活成人生的底色。
父母懂得撐腰,孩子一生抬頭
傅首爾曾在一檔節目中自曝,自己非常擅長「護犢子」:
「親戚聚會,人家讓我兒子背個詩,我會說讓我來背,別讓我兒子背,我給大家唱個歌都可以。」
因為她知道,飯桌上的這種要求,會讓兒子覺得很急促,如果別人背五首,他一首都結結巴巴,出丑的兒子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不行。
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羅素說過:「尊嚴是文明,但又像一層貼在臉上的東西一樣容易脫落。」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站在孩子這邊,守住孩子的自尊底線,呵護孩子內心的健康。
在《不完美的禮物》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媽媽帶著8歲的女兒逛百貨公司買鞋子。
恰巧當時賣鞋子的專柜在放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兒情不自禁就跳起了舞來。
這時,專柜旁邊有幾個大人也帶著孩子來買鞋子。
他們全盯著女兒跳奇怪的舞蹈,有的臉上露出取笑的表情,有的則交頭接耳,指指點點。
女兒頓時覺得難堪,停了下來,求助地望向媽媽。
看到別人對女兒議論紛紛,媽媽雖然也覺得很尷尬,卻還是笑著鼓勵:
「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動作加進去呀!」
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孩子莫大的能量,于是女兒繼續開心地跳起舞來。
而媽媽也認真地欣賞著女兒的即興表演,不再管別人異樣的目光。
媽媽說:「我不想‘背叛’我的女兒,我選擇站在女兒這邊。」
和孩子站在一邊,就是選擇和孩子一起一致對外,幫孩子挽回「面子」。
這樣的守護和站隊,會給孩子的自尊注入養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這樣的力量。
父母替孩子撐腰,孩子才能一生抬頭,成為舒展而自信的模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人的反饋和評價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塑造孩子的行為。
孩子出丑時,父母不同的反應和態度,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希望父母們都能明白:
我們要面子,孩子也要,這是孩子的自尊。
我們愛面子,也要維護孩子的面子,這是對孩子的尊重。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份共情和維護,都將化作孩子內心成長的動力。
這個新年,愿父母們都能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多一點溫暖和尊重。
一個自尊自愛的孩子,才能活得無所畏懼,自信而堅定。
與各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