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學習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2022/10/12

前不久,有張圖片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在江蘇街頭,一位母親騎著電瓶車,載著約10歲的兒子,緩緩前行。

可沒一會兒,電瓶車沒電了。于是,母親下車,用盡全身力氣,想把電瓶車推起來,好幾次都差點摔倒。

在這個過程中,后座上的男孩紋絲不動,一直專注打游戲。

他沒看到母親的辛苦,沒有想著趕快跳下來,就那麼心安理得地坐著,加重母親的負擔。

評論區里,很多網友都難掩憤怒。

有人說,這個兒子太沒良心了,母親辛苦付出,換來的卻是不懂感恩,還不如養只寵物。

有人說,母親開口叫兒子下車,能有多難?她這樣寵溺,反而害了孩子……

在我看來,這一幕撕開了家庭教育的隱痛與傷口。

父母拼命付出一切,不舍得孩子吃一點苦頭,以為孩子能明白自己的用心,了解學業的重要,結果卻是孩子毫不領情、毫不珍惜。

想起蘇霍姆林斯基那句話:

真正的教育是從教育者的素質開始的:

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最初的教育者。

如果父母用錯了方法,走錯了方向,往往會導致南轅北轍的結果。

前段時間,有個23歲的女生因為父親沒給自己留午飯,對著父親破口大罵。

「我今天12:50還沒吃飯!你這個自私鬼!不給我留一口!」

「我受夠了,你這個瘋子!我要看到廚房有飯,我說我要吃飯!」

這個女兒早已成年,可以自食其力,炒一盤菜更不在話下,可她就是不管不顧,將滿腔的憤怒傾瀉到老父親身上。

即使父親苦苦相求,女兒若是把視訊發網上,會影響他的工作,女兒也毫不在意。

網友找出這個之前的新聞,才發現,她就是那個嫌棄父親給的一萬元生活費太少,而瘋狂辱罵父親的當事人。

在女兒看來,父親就應該節衣縮食,把錢都給她花;也應該隨時關照她的喜好,給她準備美味菜肴。

探究背后原因,我們發現,女兒的驕縱蠻橫,和父親的溺愛脫不開干系。

他會縱容女兒的要求,即使自己工資不高,也全部拿給女兒,自己吃清粥小菜;

他會低聲下氣哀求女兒,即使女兒的行為離譜且傷人,他也不舍得訓斥幾句……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很容易產生錯誤的人生意義。他往往會期待別人把他的意愿當成圣旨。他認為,自己天生就與眾不同,是天之驕子,想要什麼不需要自己努力,只要張張嘴,甚至使個眼色,就會有人送到他面前。」

父母習慣了大包大攬,什麼都幫孩子搞定,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獨立的能力,并讓他們變得貪婪且自私。

當孩子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就會認為自己理應獲得他人的寵愛和照顧,自己無需為此心懷感激,也無需反哺和回饋。

當下中國,有個特別可怕的現象,就是「全民富二代」。

即使父母家境一般,歷經辛苦,也要給孩子買最昂貴的物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美其名曰「愛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我見過一個孩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常年務農,省吃儉用,一年到頭都舍不得買件新衣服。

然而,兒子只要看重哪個潮牌鞋、想買哪個新款手機,這對父母就會立刻滿足,就算從牙縫里擠,也在所不惜。

至于干家務、洗衣做飯等事情,更是從不讓兒子接觸。

他們的口頭禪就是:「你負責好好讀書,我們會打點好一切,你什麼都不用操心。」

兒子覺得自己的愿望實現得太容易,讀書沒有什麼必要,大不了就啃老,反正父母會養自己,所以,上學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點也不認真。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如果一直讓孩子在蜜罐里泡大,沒有經歷釀蜜的艱辛,孩子自然不能懂得付出后的收獲與快樂。

如果一直不舍得讓孩子吃苦,孩子不能體會學習的價值,自然無法承受日后的風吹雨打,跨過學習路上的暗礁險灘。

讀書的苦,孩子受不了,但凡要花時間默寫和背誦,就只想把筆扔到一旁,拿起手機玩游戲。

生活的苦,孩子吃不了,但凡要自己做飯洗衣和參與工作,就只會怨聲載道,被困難嚇怕了膽。

當他們長大,無力扛起自己的人生,就只剩悔不當初,遺憾叢生。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過: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家庭教育里,我們給了很多「糖」,適當時候也要狠狠心,給孩子加些「鈣」和「鹽」。

要想孩子變得獨立、感恩和懂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狠心一點,讓孩子去經歷風雨,體悟生活,從而習得堅韌,懂得感恩。

第一,讓孩子看看成人世界的不易。

看過一個視訊,凌晨2點,男孩仍在熬夜玩游戲。父親什麼也沒說,帶著男孩到街上散步。

原來,早點鋪已經亮起燈,有人開始忙碌起來;早市也已經熙熙攘攘,菜販們開始勞動。

男孩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辛苦和殘酷,深受觸動,回家后規律作息,好好學習。

有時候,說再多大道理,都不如讓孩子親自去感受,看看父母工作的不易、加班的辛苦,和為了幾元錢而反復掰扯的狼狽。

當孩子看到了,才能有所感受,付出行動,明白當下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父母在負重前行。

第二,讓孩子體會「付出」的快樂。

山東棗莊,有個11歲的小男孩圈粉無數。

父母做小生意,他一放學就幫著做粥和賣餅:「沒有苦就沒有甜,我再累也沒有爸爸累,我在外面有時候吹風還能涼快點……」

在這個過程中,他理解了父母的不易,體會了付出的快樂,更激發了學習驅動力,接下來用心投入學習,不讓父母催促和提醒。

特別認同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說法:

「我一向認為有一點極為重要:那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時代 就體驗到那種為天下人之憂而憂的心情。

每當兒童減輕某人的命運、遭遇、生活負擔之后,會體驗到一種幸福,只有在那時快樂才會使童年變得高尚起來。」

就從今天開始,放手讓孩子去付出吧,多參加日常勞動,多參加志愿活動。

當他們感受到付出的快樂,就會激發向上向善的能量,從而成長得茁壯和陽光。

第三,教孩子學會珍惜與感恩。

有句話說:「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把自甘平庸墮落,當成是最大的忘恩負義。」

深以為然。

一個心懷感恩的孩子,會積極上進,拒絕懈怠,努力活出更加優秀的自己,不讓所有關心他的人傷心和擔心。

父母不妨多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要學會珍惜和感恩。

被人關心,多說「謝謝」;受人恩惠,及時回饋;力所能及的時候,要多幫助他人。

這樣能讓溫暖和愛延續,也滋養孩子的身心,讓他們走得更遠。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教育孩子,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更要有樸素的智慧。

與其費心保護,不如給他們感受、付出和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真實的成長,活出一份善良與擔當。

愿每個孩子都能看到父母的不易,明白學業的不易,多一點勤勉與踏實,用心書寫自己的人生。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