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慮彼此客串的兩部電影。
劉德華與郭富城,在1992年那部《龍神太子》之后,就再沒有過「勢均力敵」的正式合作。
而在市場角度來看,若兩人以雙雄方式合作。
當堪香港影壇的一件「大事」。
甚至聲勢會遠遠勝過其他任何陣容組合。
邏輯很簡單,當今香港影壇最具叫座力的兩大偶像,與同為「四大天王」的身份,二人合作所能產生的化合作用,能量難以估計。
大咖們輪番上陣,郭富城合作梁朝偉、梁朝偉合作劉德華、劉德華合作古天樂、古天樂合作甄子丹、甄子丹合作郭富城,郭富城合作古天樂。
但兜來轉去,兩位天王為何多年未再度合作?
時間回到1990年。
一邊伴舞、一邊在電視劇里跑龍套的郭富城,突然紅了。
不只是憑廣告紅遍了台灣,首張專輯《對你愛不完》賣破百萬張銷量,甚至連髮型都風靡了整個華語世界,稱得上九十年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青春偶像。
嗅覺敏銳的永盛電影和野心勃勃的天幕公司先后招攬了郭富城,與劉德華連續合作了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和《九一神雕俠侶》,兩部電影都于1991年上映,票房皆破兩千萬。
郭富城更憑銀狐角色獲得了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提名,只不過輸給了老戲骨關海山。
隨后郭富城在1992年正式返回香港發展,合約簽在了華星唱片。
與之同時,歌壇四大天王列陣,劉德華從寶麗金旗下的寶藝星唱片過檔華納,避免了寶麗金一家唱片公司手握三大天王的局面,而后一年之隔,得到小美助力的郭富城,從紛亂的合約糾紛中脫身,自組工作室并加盟了華納唱片。
所以如果熟悉當年事,會發現張學友和黎明、劉德華和郭富城有分別組團的傾向。
在那幾年,張學友和黎明合作了電影《明月照尖東》和《妖獸都市》,劉德華和郭富城除了前述兩部電影,還合作了一部《龍神太子》,郭富城還在一檔娛樂節目中喊話劉德華到現場助力。
其實說到底,公事占比要大過私交。
說回影壇。
郭富城在1993年自組工作室之后,拍完那部與張衛健合作的搞笑片,就開始拒接那些當年盛行的港式無厘頭電影。
在1996年,他以過千萬票房的《浪漫風暴》為標志,開始在影壇步入上升期,同年度成為最后一個與嘉禾電影簽長約的演員,野心勃勃,欲圖成為華語影壇第三代功夫巨星,隨后開拍《風云雄霸天下》,在1998年打敗了雙周一成,出道第十年,奪得香港票房年冠。
其后,雖與嘉禾電影因為接拍電影方向的問題鬧僵,但聲勢未受阻擋,在2000年以八百萬片酬接拍《雷霆戰警》,因為動作場面的驚險和高危,投保額度更高達一億美元。
其后的軌跡大家都很清楚。
短暫低谷之后,憑《三岔口》和《父子》連莊影帝崛起。
然后一路沖高,連續以《C+偵探》、《白銀帝國》、《殺人犯》、《最愛》、《浮城大亨》、《寒戰》、《全民目擊》、《踏血尋梅》、《道士下山》及《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和《無雙》、《麥路人》等或叫好、或叫座的影片崛起,勢頭迄今未有回落。
劉德華則在1994年陷入了投資電影失敗的泥沼,過了幾年拿月薪還債的日子。
進入新世紀后,不但債務問題得到解決,也開始再度在影壇崛起,《暗戰》奪金像獎影帝,合作杜琪峰的《孤男寡女》奪得自己的首個香港票房年冠。
再后來一路是《無間道》、《大只佬》、《天下無賊》、《十面埋伏》、《墨攻》、《門徒》、《投名狀》、《狄仁杰之通天帝國》、《桃姐》及《失孤》、《追龍》、《掃毒2》、《拆彈專家2》等作品。
其實從代表性片單來看,兩個人的路線就可謂截然相反。
郭富城更重電影質量,小眾類型電影占比極大,即便商業電影也以深度或者題材的出新度為接片標準,劉德華則優先考慮商業因素,小眾電影占比極小。
而即便郭富城似乎已經全面轉向商業電影戰線,連續拍攝了《風再起時》、《掃毒3》、《內幕》和《臨時劫案》、《斷網》這五部港式商業電影,劉德華同樣也有同類型的《金手指》、《危機航線》和《潛行》,但二人依舊沒有交集。
但如前述,郭富城在近年來,合作梁家輝、周潤發、梁朝偉、古天樂、劉青云以及林家棟、任達華等演員,其實與劉德華的合作對象,也幾乎完全重疊。
所以原因或許就并不是影路風格或者方向的問題,起碼不完全是。
王不見王,應是首要因素。
很多人可能以為,四大天王的年代早已過去,大家也都一把年紀,或許不應再有什麼「爭鋒」的概念。
但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在,也并不奇怪。
任何時代,都會有「瑜亮」之爭,比如梁朝偉與劉德華同為昔年TVB「五虎將」之一,也因為簽約TVB的問題留下了心結,在各自抵達個人職業生涯的頂峰之后,就必然會「一較高下」。
就像《無間道》的合作。
盡管所有人都在強調「平番」,但其實哪里會有完全齊平的番位?
放到兩位天王身上,這個問題只會更加突出。
而所謂「王不見王」,一定是在地位和實力均勢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比如當年的《旺角卡門》、《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九一神雕俠侶》、《龍神太子》、《江湖》和《無間道3》,劉德華對上張學友、郭富城和黎明都有絕對優勢。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郭富城的成長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之外。
無論是在內地破十億票房,還是香港年冠數量,二人都可稱得上絕對的巨頭級演員,郭富城更有一次破影史紀錄的戰績,如果撇開擁躉的爭鋒客觀看待,在商業票房上劉德華勝在均勢穩定,而郭富城則表現為爆發力奇強,兼有極強的口碑優勢。
進而帶來的難題就是番位排序。
番位是綜合實力的象征。
也成為了兩位天王合作的另一重障礙。
如前述,梁朝偉攜演技和獎項的絕對優勢,能在《無間道》略勝商業突出的劉德華,又在《風再起時》中為最近十來年崛起的郭富城「抬轎」,這兩種情況都在各方接受范圍之內。
而換到劉德華和郭富城身上。
從近年來的走勢和番位情況觀察,二人遇到周潤發居后,遇到甄子丹贏不了,遇到古天樂勝之,遇到梁朝偉則比較微妙,《風再起時》郭富城領銜,而《金手指》則明顯略微側重梁朝偉。
這當然并不能說明郭富城能躍居劉德華之前,但同樣也要說一句「平番」。
但怎樣的劇本和量級,能讓二人「平番」?
如前述待映電影,《風再起時》、《掃毒3》和《金手指》的量級必然是夠的,但未必能適合二人聯手。
比如史詩大片《風再起時》,很明顯郭富城和梁朝偉的組合是唯一之選,而《掃毒3》是典型的多線敘事,番位難平,《金手指》則要再造「《無間道》主創十八年后再聚首」概念,梁朝偉和劉德華的陣容就水到渠成。
所以這個問題的解決,要看投資方的魄力和劇本的適應性。
娛樂圈成王。
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依賴包裝者,只能一時爆紅、恍若流星。
唯有真正有能力及運勢者。
方可長紅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