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先生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很多家長都聽說過這句話的后半句,也知道讀書是一件好事,但卻很少有家長把讀書當做一件必做的事去培養和要求孩子。
現在教育內卷嚴重,有時間的話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去上個舞蹈班、英語班等,而忽略了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地讀書。
結合筆者從教二十幾年的經驗來看,讀書,恰恰應該是家長們應該重點培養孩子們去做的事。會讀書的孩子,從起跑線上就贏了。這種差距,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大地表現出來,貫穿一生。
想要孩子成績好,除了智力和補習,還有幾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孩子自己對學習的認識、是否愿意去學習以及抗壓能力。
如果孩子自己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不愛學習,家長強逼著去學,牛不喝水強按頭,這樣的孩子想學習好是很難的。還有一些孩子,平時學習很好,但遇到小挫折就非常受打擊,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緩過來,這樣的孩子也是很難在人生這場競技場中一直取得好成績的。
愛讀書的孩子通常愛思考,在書中他們會看到古今中外無數名人的人生以及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錘煉自己的心智,思想更成熟,更懂得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抗壓力也更強。
讀書就像吃飯,你吃掉的每一餐飯,你并不能看到他們去哪了,但他們卻轉化成你的血液、骨骼、臟器,支持著你健康的身體。
讀書也是這樣,你無法準確說出每一本書對你而言的作用是什麼,但他們卻會融入到你的精神和思想中去,讓你逐漸變得睿智、博學、慈悲。
識得乾坤色,猶憐草木青。
愛讀書的孩子,工作后會顯出更強大的競爭力。因為讀書,他們在書中看過了人生百態。他們懂得人性的幽微,也看到人性的美好,懂得團結協作,知世故而不世故。因為讀書,他們思維縝密、邏輯性強,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和高壓的工作任務,可以更冷靜地處理一切。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呢?本文給出兩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每天拿出整塊的時間,來陪孩子一起閱讀。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家長和孩子都關掉手機和平板,創造一個無電子設備的環境,更容易讓人沉下心去讀書。二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等幫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之后,家長們可以選擇適當放松自己。
在讀書啟蒙階段,幫孩子選什麼樣的書很重要。
如果是學齡前兒童,建議家長們去一下經典繪本書單,買給孩子看。閱讀時,以孩子的興趣為主,這階段主要的訴求是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等孩子認字之后,可以增加童話故事、人物小傳的比重,故事型的閱讀更容易勾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人物傳記則可以寓教于樂,讓孩子了解名人的人生。
最終,要培養孩子獨自去選書,而不是只能讀家長指定的圖書。這樣孩子的閱讀自主性就會大大提高了,更加愛讀書,形成良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