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動漫影音
设计
奇聞趣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美食菜譜
明星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孩子不愿和家長說話,問題往往出在這,8種溝通技巧解決家長痛點
2023/01/14

☛曾經無話不談的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家長說話,往往是在溝通方面出了問題。

正確的溝通,不僅要關注到孩子的身心變化,更要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孩子如同小時候那樣,愿意和我們家長說話。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卻不愿意和大人說話。

看似問題出在孩子的身上,但實際上,根源往往出在家長的身上。

很多家長都把說教、嘮叨和指責當成了與孩子溝通的常態,卻沒有意識到這些方式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那麼,這種所謂的溝通通常是無效的,這只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我們說話。

看似簡單的溝通,其實隱藏著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我們家長能掌握以下八種溝通方法,那麼,親子之間將會變得無話不談。

01 把孩子變成「自己人」

家長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決定了和孩子之間能否有一個高質量的溝通。

但我們常常發現,不少家長在溝通方式和態度上出了問題。

因為家長錯誤的說話方式和態度,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妳看看妳,整天做事磨磨蹭蹭的!」

「妳這不懂事的孩子,作業做錯了這麼多,簡直是要氣死我了!」

「妳怎麼老是這麼不爭氣,語文就不能考個滿分嗎?!」

……

諸如此類劈頭蓋腦的指責和命令,只會讓孩子膽戰心驚,哪還有膽量和心思和家長好好聊一聊。

此時,孩子要麼沉默是金,要麼和家長爭論一番。

要改變這種局面,解決辦法就只有一個:家長不要把孩子推向對立面,而是要拉一把孩子,把他變成「自己人」。

只有我們和孩子站在一起,·把孩子變成「自己人」,孩子才會把我們歸為同一類人,他們才會真正信賴我們,并且更容易接受我們所說的話。

這有一個小技巧:和孩子說話多用「我」或者「我們」。

我們不妨試試看,確實很有效。

02 學著換位思考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常常忍不住要罵他、吼他。

可事實上,孩子錯誤行為的背后,可能有我們家長未曾了解的苦衷。

比如,我們認為孩子是在故意磨蹭,但真相可能是孩子確實是沒有時間概念,家長認為5分鐘時間很短,孩子卻對5分鐘時間完全沒有概念。

當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以前未曾了解的孩子的世界。

認真傾聽、無條件接納和共情等,都是拉近我們與孩子心理距離的「利器」。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我們家長的愛、尊重和信任,這樣的溝通才是行之有效的。

03 在和孩子溝通前,不妨先說幾句「題外話」

家長和孩子談論的話題似乎永遠都是聊學習、談成績、講道理。比如:

「今天作業寫完了嗎?」

「妳這次期末考有沒有進入班上前三?」

「妳要好好學習啊,妳看看我們小區的某某某,這次考試又考了全班第一!」

……

這些看起來很有用、但目的性、功利性都太強的話題,只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如果這些話題在溝通中占據主角,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時間,孩子就不愿意和我們家長聊了。

我們和孩子談話,與其板著面孔只談嚴肅的話題,不如采取迂回戰術,先和孩子閑聊幾句「題外話」,比如:

學校最近有什麼新鮮事啊?

同學間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啊?

妳最近心情怎麼樣?

……

這些「題外話」,其實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避免孩子反感,為接下來順利溝通做好鋪墊。

04 運用「表揚-批評-表揚」三步驟,讓批評聽上去更悅耳

不少家長喜歡用言語打擊孩子,比如說「妳怎麼這麼笨啊!」「怎麼生了妳這個沒用的東西!」之類的話。

我們批評孩子并不是目的,這只不過是我們家長的教育手段之一。

想要讓孩子更愉快地接受批評,我們可以運用「表揚-批評-表揚」三步驟,讓批評聽上去更悅耳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把批評的內容夾到兩個表揚的內容中進行——表揚-批評-表揚。

第一步,先賞識和肯定孩子的優點;

第二步,對孩子委婉地提出具體的批評和中肯的建議;

第三步,對孩子表達出一種期待和信任。

在這里要啰嗦兩句。我們家長一定要牢記,批評的本質是為了引導和教育孩子,而不是為了貶低和恐嚇孩子。

只有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包括犯了錯誤,只要愿意去糾正,都不會影響到家長愛他。

要讓孩子相信他只要付出努力,再加上家長給予的支持與愛,他就真的可以變得更好。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去自省,并積極地去做出自我改變。

05 借用他人的看法來增強說服力

墻內開花墻外香。家長說的話孩子不一定會聽,但孩子卻往往在意同學、老師對自己的看法。

所以,當我們察覺孩子聽不進去自己的話時,不妨轉述第三人的話,可以幫我們增強說服力。比如:

「聽老師說妳這個學期非常努力!」

「聽同學說妳在學校表現得非常棒,妳真是我們全家的驕傲!」

「聽鄰居張阿姨說妳最近變得特別懂事了!」

……

這種來自他人的看法,更容易讓孩子

06 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

孩子在與家長溝通時,最期待的其實就是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應。

很顯然,家長每一次的敷衍和忽視,都是在拉開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這樣的場景如果持續上演,孩子和家長可能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想要孩子信任和親近我們,和我們有說不完的心里話,那我們要先平視孩子的眼睛,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

我們更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不急于去評價和隨意否定孩子,而是積極地回應孩子:

「妳這想法我很感興趣……」

「妳是不是想要表達什麼……」

「妳的意思是不是……」

……

我們要通過積極的回應,來讓孩子感受到被大人的重視和理解,這能進一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07 在溝通前,先給孩子一點甜頭嘗嘗

在和孩子談話時,偶爾給孩子一點點的甜頭,能緩解緊張的氣氛,讓孩子放松下來。

「我給妳買了一件小禮物,妳先收好,我們來談談。」

「妳餓了沒?來嘗嘗媽媽做的披薩,我們邊吃邊聊吧。」

……

當孩子嘗到甜頭,心情就會變好,自然也就不會抗拒父母的教導。

08 別急著給孩子灌輸道理,先讓他宣泄負面情緒

在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和我們說話,很有可能是他一直處在煩躁壓抑之中。

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一點,急著給孩子灌輸大道理,這只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暴漲,最后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只有先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孩子才有可能緩解矛盾和壓力。

我們可以采用三個步驟來實施:

▶第一步,我們幫助孩子描述情緒,表示大人理解他的感受。比如:

「妳是不是因此很生氣?」

「我知道當時妳很傷心。」

……

▶第二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步,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比如:拍打枕頭、聽輕音樂、玩游戲、戶外運動等都是不錯的宣泄負面情緒的方式。

總的流程就是要先處理好情緒的疏導,再去糾正錯誤的行為。

結語

錯誤的溝通方式,會讓親子關系失去和諧。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才能創設和諧的親子關系。

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可以通過溝通方式來實現互相理解和尊重的目的。

我們對孩子要少一些說教,多一點共情和理解,再學會合理運用以上八種溝通技巧,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溝通中變得無話不談。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