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中說,年輕的時候愛上什麼都不為過,成熟的時候放棄什麼都不為錯。
男女之情,是令人成長的最好的老師。一個情字,光憑感覺靠近、憑良心相處、靠責任和敬畏相守。
人人都時常把理想勾畫中,男女之情的美好之詞,掛在嘴邊去給自己留華年,給深愛之人「正確」的束縛。
到最后才發現,其實理想和現實從來都是兩碼事。就像是經歷過后,才明白乍見之歡,從來都不等于余生之幸。
乍見之歡,是荷爾蒙作用的兩相歡喜。
久處不厭,才是愛的正確詮釋。
現實的男女婚戀關系中,多少人愛到半途、又有多少人一直到了白頭卻從未嘗過幸福的滋味?
感情選擇的時候,并非所有的成年人,都懂得選擇即承受、結合就負責。
欲望橫流的當下,牽手不一定是一輩子,我愛你不一定是余生。
對于有些人來說,牽手和我愛你,只是當下。期望余生,是自己貪念造成的「不禮貌」。
不要怪誰善變、誰許下了承諾,卻不兌現,牢記《晚熟的人》中「當別人做的越絕,你反而越容易走出去」這句話,你就贏了!
如果,你愛的人變心了,記住:要做個「爭氣」的人!
人一輩子,為了讓自己滿意,就得為自己爭氣。經歷了令自己煎熬的痛苦時,更要爭氣!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大都是懂得對一切錯誤放手的人!
人的成熟,是被疊加的經歷,以及個人對自己對外界的認知,共同滋養的結晶,更是一個人修行到了極致,才有的通透。
當一段感情,超出了自控的局面,學會放手,比苦苦糾纏更有意義!
成年人,該用成年人的態度,去面對一切。不要在本該成熟的成年人的世界,為了一段不值得的情,做孩子般無知的事。
你愛的人不愛你,這沒什麼。可你若不懂愛你自己,這事就可大可小!
愛人之前先愛己,做個「爭氣」的人。
尤其,面對錯誤的感情關系,要把止損做到「及時」,這真的很重要:
可以說,很少有人愿意承認自己有一項潛在的技能。這種技能,不單單會成就自己、療愈自己,還會讓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遠離爛人爛事。
這種技能,簡稱「放下」!
之所以面對錯誤的關系,錯誤的人,總覺得自己放不下,是因為當事人根本沒有找到自己的「情緒源」。
從心理角度出發時,就不難理解:
其實,一個人,對錯誤的關系、錯誤的人還心存幻念,僅僅是因為不甘心和自己的意難平。
一個人,面對感情時,會因為如下兩種極端狀態,產生不甘心和意難平,從而「放不下」:
①為感情超負荷付出,甚至完全失去自我地確信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會被理想回應。期望落空時,那種和自己較勁的「不服輸」,就成為了自我反噬受磨難的根源;
②擁有時不懂珍惜,真正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但早已追悔莫及。
當愛已經成為了往事,放不下的人,再多的痛苦和煎熬,都和決定離開的人毫無關系。
人與人之間的悲喜從不相通,你愛的人不愛你,你們的情緒、情感也就再不會產生共鳴。
愛,沒有什麼應該與不應該。情出自愿,如此而已!
不是放不下,是自己不想放下。不是忘不掉,是幻念不想滅。當你愛的人不愛你了,你卑微迎合或用盡手段,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說來滑稽,人,往往能接受好的事物存在,卻偏偏注重不好的事物對自己的影響。
明明不喜歡痛苦,卻始終對不好的一切,格外在乎、刻意放大它的負面作用。
其實,有些過往已經定格后,悲傷和痛苦也是一種定格。你所不能承受的,從來都是自己的情緒所致。
人為什麼會注重不好的事物?
無非是因為自己不愿意接受不好的事物存在!
可是,事實上世間萬物都是對立而生。黑與白、難與易、苦與甜……等等!關于這種對立而生的現象,《晚熟的人》中說:
人類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礎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丑陋事物的存在。
若是沒有一切不好的丑陋存在,美好便不再是美好,而可能是讓人想要倉皇逃離的、令人膩歪的平常!
沒有人,可以令負面的一切消除。也沒有人,可以真正在一生的百年過程中,順風順水過一輩子。
尊重人性的善與惡,也要看淡人心在人性蠱惑下的善變。
當一個人學會了對一切糟糕來臨的接受,人就不會太痛苦了!
負面東西的存在,你越是感性地在乎它,它就越會讓你窒息。
其實,沒有誰你真的可以過得很好。相信逆耳的忠言,遠比自欺欺人更有意義。
感性和理智之間的博弈,往往在于誰更堅持了「持久」。
在情情【愛☆愛】里苦痛、悲傷的人,大都沒什麼「大出息」了。
因為,這樣的人,精力和時間,都消耗在了沒意義的事情上,又怎麼能過得好呢?
感情這東西,來了是幸運,走了是命運。
不管擁有的時候,你是用了心還是敷衍,你只需要記得:
變質的關系,無需再期待。決定走的人,無需再挽留。
面對別人的轉身,你越是苦苦拽著不放,越會糟踐了自己。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在對方眼里不夠好。
人活一輩子,其實,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重要。
當你風生水起時,對的人就是你的助力優選。當你只顧傷春悲秋時,錯誤的人就會伙同你的感性,把你推進無法翻身的黑暗谷底。
老話說:人啊,做什麼事都要分清「哪頭輕、哪頭重」。
過期的食物,不及時扔掉,彌漫的腐爛氣味,就會讓你難承受。此時,就別再計算著你采購它的時候你花費了多少心思和金錢,該扔的時候,刻不容緩才是睿智。
人活著,就要努力活好當下,讓每一個稱得上未來的未來,都比當下過得更好。
如同《晚熟的人》中寫的那樣:人總是越活越平和,我們稱之為成長!
成長,就是不斷地收獲更好的自己。
成長,就是讓自己不斷地在已定格的過往中,抽離出來,然后用總結和汲取的心態面對過往、經營當下,盡可能讓當下的每一步,都免去「舊事重來」。
其實,涉及到感情之事時,我們成熟的都會很晚、很晚,直到那個對的人真正出現時,我們才學會對比當下與從前:
從前,我們是多麼稚嫩、無知,才會對錯誤的一切過于執著?
我們,終將在所有錯誤的時空中,和習慣做夢的自己相遇。然后,在對的時空中,和真正成熟的自己以及真正對的人相擁。
這一輩子,不到最后,對誰期待過多都是一種過錯。
《晚熟的人》,讓成熟的人更睿智,讓稚嫩的人盡早熟知人性、認知自己。
—End—
話題討論: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成熟」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