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進入尾聲,神獸又要背起書包上學了!
一想到開學,每天睡到自然醒各處撒歡的孩子,對幾天后的早起晨讀、作業練習,階段考試充滿了抵觸;而家長們呢?又要開始早接晚送,學習群打卡,全天待命,為輔導作業焦頭爛額。
早上催起床,晚上催作業,周末催上興趣班的日子,即將開啟。
擺在父母子女面前的,不僅僅是緊湊的生活,可能還有數不清的矛盾與摩擦。
雙方只要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將內心積攢的焦慮與不適發泄出來,互相指責、埋怨、爭吵。
常常是:媽媽吼孩子,爸爸怨媽媽,孩子訴委屈,一天到晚,也就只有睡覺的時候,大家能相安無事。
學習不易,生活更難,誰不想一回家能清凈點?可事實卻是,越是在家里,越不得清凈。
開學后,想不和孩子吵架,不妨看看這位爸爸立下的4條家規。
自己做不到的,也別強求孩子
在某家庭教育課堂上,聽過一個「兩個爸爸」的小段子。
一個爸爸坐在沙發上一邊無精打采地打哈欠,一邊指責到處亂玩的兒子;另一個爸爸卻不管孩子,自己努力健身,而他兒子也放下玩具,去刻苦練琴。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處處不如「別人家的小孩」,可反過頭來想想咱自己,是不是也遠不如「別人家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自己卻習慣躺平擺爛;你渴望兒子上進讀書,自己卻只想玩手機。
看過一句挺扎心的話: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因為全家都在看手機,卻偏偏要求孩子去看書。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把孩子綁在書桌前,自己卻見縫插針地玩;為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卻不愿花一分錢培養自己。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太多父母自己做不到,卻一味「雞」孩子,結果是父母越「雞」,孩子越「抵觸」,從而引發親子大戰。
相反的,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學期間,能言傳身教,家庭氛圍就會好很多。
這段時間,有幾個爸爸在抖音上火了。
有位爸爸每天早睡早起,陪兒子讀書,從家庭作業到課外讀物,他都帶領兒子一起完成;
有位爸爸為了不讓女兒沉迷電視和手機,就關掉手機和女兒一起做手工;
有位爸爸為了鍛煉孩子的體魄,每天陪女兒晨跑,希望開學后,女兒有個更好的體育成績;
還有位爸爸,把晚飯后的娛樂時間用來教孩子們寫毛筆字,背千字文。
這幾位爸爸無一例外成為了孩子的榜樣,而他們的家庭也十分和諧。視訊里,時常有媽媽出來感慨,說孩子省心多了,自己對生活很知足。
很認可鄭淵潔的一句話: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效果非常好。 」
想要融洽的親子關系,父母們不要只顧著逼孩子,要先讓自己行動起來。
有話好好說,誰也不能亂發脾氣
在網上,看到網友@法官爸爸,分享的一個家庭故事。
有一天,他下班回家還沒進門,就聽見妻子和兒子在吵架。
妻子說:「不好好做題,你這些偵探小說我全給你撕了!」
十幾歲的兒子也不甘示弱,吼道:「你要敢撕,我就和你斷絕關系,離家出走。」
見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這位法官爸爸稍一思索,和顏悅色地說:「這樣吧,你們娘倆別吵了,咱們來次模擬法庭看看誰錯誰對,但前提是,不能吵。」
經過陳述事實、交叉詢問、法庭辯論,兒子知道媽媽怕自己貪玩,耽誤學習;而媽媽也懂了孩子正在青春期,凡事都有自己的安排和主張。
最后,娘倆為剛才的過激言語互相道歉,并在爸爸的協助下,達成了「和解協議」——每天晚上完成作業后,看半小時小說。
模擬法庭只不過是這位爸爸想的招兒,根本目的是讓妻子和兒子冷靜一下,好好說話。
看過一家教育平台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忍不住吼孩子。
父母控住不住情緒,朝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們有樣學樣,再把惡言惡語吼回去。
長此以往,一家人像緊繃的弦,時時處在崩潰的邊緣,可能哪句話說不好,就引爆親子大戰。
尤其是上學后,大家生活節奏一下子加速,更要學會「說話的藝術」。
不要讓情緒主導節奏,不能口無遮攔,家長學會傾聽,孩子學會表達,才能讓親子關系在溫和的交談中,流動起來。
勞逸結合,學習玩耍兩不誤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向女兒表達她對年輕一代幸福生活的羨慕之情。
沒想到女兒卻說:「我還羨慕你們呢,你不知道我們這代人的痛苦。」
緊接著,女兒開始吐槽:「我們每天7點到教室,坐到下午5點,回家后再寫作業到11點半,而這不是一天,是整整12年。甚至周末都被學習霸占!」
李玫瑾聽后不免心驚,她感嘆道:「這人不瘋才怪呢。」
然而,如此瘋狂的事,就是眼下孩子們的現實生活。
某大學一項全球性調研指出:現在的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即使放假在家,90%的時間也花在寫作業和輔導班上。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感應」,意思是一個人在過強的工作學習下,會出現煩躁、逆反等心理反應,很容易與外界產生摩擦與紛爭。
就像現在,孩子們失去了快樂,越來越累;父母們心態失衡,越來越卷。大家都處在「超限邊緣」,心里憋著一股無名火,搞不好哪天就火山爆發。
而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勞逸結合。
每天放學后,與其讓輔導班把業余生活填滿,倒不如讓孩子多出門跑跑,多出去玩玩。
和孩子一起奔跑在跑道上,感受運動帶來的暴汗與放松,給頭腦放個假;讓孩子和小伙伴們去操場踢踢球,去劇院聽聽音樂,去影院看場電影,為生活松口氣。
有位教授說:讓孩子每天玩一小時,遠比一整天都學習的效率要高得多。
我們老話也說: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
所以,家長們不要過度焦慮,不要讓學習完全霸占孩子的童年。
適度放松,張弛有度,寓教于樂,才是讀書求學的最佳節奏。
體諒媽媽,一起守好這個家
朋友圈里,一位媽媽吐槽說:
「孩子上學前,我還能在朋友圈裝一下歲月靜好,沒事和閨蜜逛逛街,和同事聚聚餐。可如今孩子開學后,我忙得像個陀螺,每天收拾他吃喝拉撒,按點接送,及時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還得輔導作業,完成社會實踐課。」
是啊,一開學,都是媽媽們忙前忙后考察輔導班,為孩子制定各種考級計劃,照顧一家老小的吃喝,還要時刻關注各大學習群、家長群。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只要孩子一上學,她一天得打不下10個電話。
這天,她忽然在電話里和老公吵了起來,指責老公不管孩子,抱怨自己活得像個老媽子。
看著同事情緒崩潰,我打心眼里同情她。
有句話很扎心: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就是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因為女人的天性,媽媽們對培養孩子更敏感、更仔細,更容易焦慮和緊張。所以,爸爸們就要多體諒,不僅擔當起父親的天職,還要帶著孩子一起呵護媽媽。
在網上,@橙子爸爸分享了他的育兒日記。
在日記里,我們看到這位爸爸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女兒一起出門為媽媽買早餐。
因為媽媽是護士,經常值夜班,父女倆就主動承擔起買早餐的任務。
平常,橙子爸爸還會和女兒時不時給媽媽一點驚喜。
比如來一場大掃除,讓媽媽回家時眼前一亮;比如DIY個小蛋糕,為媽媽寫首小詩,讓生活充滿儀式感;比如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不給媽媽嘮叨的機會……
在日記里,橙子爸爸寫道:「和氣的家風,才是對女兒真正的富養。」
有句玩笑話:「媽媽開心,全家開心」。
此話不假,要想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爸爸就得和孩子一起,先讓媽媽開心起來。
家是生活的港灣,家人是并肩同行的戰友,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生活就能風生水起。
大作家愛默生有句至理名言:
「家庭是父親的土地,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一個家,父母用心經營,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長大。
不僅是放假還是上學,這位爸爸的4條家規,都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聽話,父母先要學會說話;想要孩子快樂,父母就得舍得放手;想要家庭和美,一家人就得彼此體諒,互幫互助。
家和萬事興,不吵不鬧的家庭,運氣不會差。
歲月如梭,你以為長不大的孩子,其實一眨眼就長大了。
等孩子長大,關于童年的美好回憶,會像一顆星星,永遠懸在他心頭的夜空里。
愿你和孩子一起珍惜上學的時光,一起努力前行,一起開懷大笑。
與父母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