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動漫大國,日本的動畫產業,放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
但除了「動漫」這個標簽,日本還有一個支柱產業「享譽」海內外。
那就是風月業。
風月業是日本最大的產業之一。
從業女性超過30萬人,每年創造超過64800億人民幣的收入,幾乎相當于日本的國防預算。
而風月業也超過了新聞等傳統行業,漸漸成為日本最受歡迎和關注的產業之一。
盛景之下,日本有不少女性,自愿成為風月業工作者,為日本的經濟貢獻著自己的青春。
在日本,只要不提供ㄒㄧㄥ服務,其他都合規。
日本之所以有大量年輕女性源源不斷地投入風月業,最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日本社會中男女地位的差異,給了風月業繁榮的社會基礎。
第二,是極高的收入。
日本風月業從業者的平均月薪,達到41. 4萬日幣,而年輕貌美的女性,月收入能超過200萬日幣。
高薪又合規,這讓無數做著金錢夢的女性對風月業趨之若鶩。
第三,是日本年輕人躺平的心態。
日本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活力下降,年輕人沒有奮斗的動力,「躺」等文化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
在此基礎上,一份可以「躺賺」的工作,自然會受到日本年輕人的歡迎,這也是這些年,日本風月業慢慢滲透到大學甚至高中的原因。
雖然日本風月業發達,但風月業從業者,吃的都是「青春飯」。
一旦年老,就會迅速被替代。
這也讓風月業者的「二次就業」,成了日本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
步入風月業的女性,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但高收入又導致了她們高消費的習慣,所以隱退后的再就業之路,異常艱辛。
有超過90%的風月業者,隱退后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比如清潔工、服務員、銷售員、前台等。
少部分的風月業者,憑借自己工作時候積累的人脈,可以找到好一些文員或助理工作,甚至有些人會直接跟客人結婚,成為家庭主婦。
只有極少數的從業者,可以轉行演員甚至老闆這樣的工作,但這是極少數的「幸運兒」。
最近,有一部大熱的電影,就將鏡頭對準了日本風月店從業者的「二次就業」。
主演,是我們熟悉的「村花」有村架純。
一部講「ㄒㄧㄥ工作者」的電影,何以引起大家如此強烈的興趣?
片中有村架純飾演的千尋,又有怎樣的經歷?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01、
在日本一個海邊的小鎮,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店員」,她就是千尋。
千尋是個十分可愛且單純的姑娘。
上班路上,哪怕碰到一只貓,千尋也會緩緩俯下身子,和它一起爬行,做出十分親近的舉動。
她是小鎮里一家便當店的店員。
雖然工作不起眼,但整個小鎮,都流傳著她的故事。
「她曾經是大城市風月店的頭牌。」
這樣的人,自然會引來小鎮上其他人的好奇。
從事過特殊職業的千尋,難免遭受冷眼和偏見,但樂觀開朗的千尋,總能應對自如。
千尋的店面前,每天都會有很多沖她來買便當的男顧客,她們有意無意露出惡劣的眼神,開著不合時宜的玩笑。
千尋總能大方接受她們的眼光,甚至一起搭腔。
店里的阿姨對她陰陽怪氣,說她對付男客人真有一套。
千尋總會露出她燦爛的微笑,然后回一句:「謝謝。」
工作之余,千尋總能自己享受生活,要麼去海邊吹海風,要麼去看漫畫,再要麼,去結交新朋友。
看上去清純可愛的千尋,很難讓人將她與「ㄒㄧㄥ工作者」聯系在一起。
但當別人問起她,她總是大方承認自己的「黑歷史」。
小鎮不大,來來往往的人卻很多。
其中有幾位,還是在千尋的再就業過程中,產生了不一樣的交集。
第一個人,是一位患有失語癥的老爺爺。
下班路上,千尋注意到,有一位流浪的老爺爺被一群小孩受氣。
千尋不僅將他們全部趕走,還將自己的便當給了老人,讓他填飽肚子。
聞到老人一身臭味,千尋做出了一個別人永遠不會做出來的決定:她要帶老人回自己家,給他洗澡。
老人坐在浴缸里一身泡沫,千尋拿著毛巾細心為老人擦拭,并將自己的紫色衣服送給了對方。
當她要請老人喝9的時候,老人溫柔跟她道別,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能打擾千尋太久。
就這樣,千尋和這位拾荒老人成了好朋友。
一有時間,他們就一起吃便當,曬太陽。
老人還帶千尋去了一個風景很好的廢舊大樓,兩人一起看夕陽。
之后過了很久,千尋都沒有找到老人。
尋覓間千尋發現,老人已經孤獨離開,無人問津。
千尋在夜里將老人后事料理妥當。
她不僅給了老人一生的溫暖,還給了他最后的體面。
第二個人,是一個女子。
名叫久仁子,還是位女大學生。
久仁子經常拿著手機拍千尋,不過她不是有什麼奇怪愛好,而是單純羨慕千尋的灑脫和美。
表面上,久仁子有個幸福的家庭,父親高大帥氣,母親溫柔賢惠,還有個可愛的妹妹。
但實際上,久仁子家中氣氛十分壓抑,父親嚴肅,母親卑微,從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久仁子的父親下班回家,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當他夾起生魚片要蘸時,發現碗里沒有醬油。
于是畫面就像定格了一樣,父親的手臂久久沒有落下,直到母親拿來醬油,父親才開始繼續用餐。
一個細節,讓這種家庭氛圍令人壓抑。
千尋知道久仁子拍她,所以當久仁子到店里向她買便當時,千尋做出了一個剪刀手拍照的手勢。
久仁子落荒而逃。
隨后在海邊,她和千尋成了朋友。
千尋的陽光開朗,也成了她生命里的光芒,讓她變得開朗,愛笑,生活也有追求和滋味。
第三個人,是一個名叫小誠的小男孩。
小誠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白天工作,他放學后沒事可干,于是對千尋做惡作劇。
千尋發現后教訓了他,但掙扎的小誠不小心用圓規劃到了千尋的胳膊。
千尋不僅沒生氣,還帶小誠吃好吃的便當,兩人漸漸熟絡,成了朋友。
當小誠的母親氣沖沖找到千尋,讓她不要再和兒子混,讓別人說閑話的時候,千尋什麼都沒說,只是低頭說了對不起。
在千尋的引導下,小誠和母親也完成了母子的和解。
除了這些人與千尋產生交集,她還幫助自己被騙光錢的同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幫助失明的便當店老闆娘,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千尋就像一道光一樣,照耀著那些身處黑暗中的人們,她用自己的樂觀,給了他們安慰,也給他們注入了力量。
這讓千尋成了小鎮溫暖的「小太陽」,但這溫暖背后的底色,卻是孤獨憂郁,痛苦不堪的。
02、
很難想象,對陌生人如此親近友好的千尋,對自己的父母親,卻冷如冰霜。
一天午后,千尋接到弟弟的電話,她的母親走了。
弟弟問她能否參加母親的儀式,她只是淡淡回了句:不去了。
接到家中電話的千尋,沒有了一直掛在臉上的笑容。
導演雖然沒有拍出千尋原生家庭的痛,卻通過一段童年記憶,讓我們看到了千尋的不幸。
小時候一個孤獨的夜晚,無家可回的千尋坐在祠堂前,一個人吃著自己做的壽司卷。
因為手藝不好,很多壽司都散開了。
在旁邊的風月女看到這個小姑娘,自然而然問她,壽司是不是她做的。
千尋回答后,風月女抓了一個塞進嘴里,還連連夸贊:很好吃呀!
夜越來越黑,千尋只有風月女陪伴,看到了千尋的害怕,風月女安慰她,讓她別害怕。
吃完壽司回家,千尋好幾次猶豫著伸出小手,想要牽著風月女。
這種躊躇,讓我們看到了小千尋對家人和愛的渴望。
女人意識到千尋想牽著自己,想都沒想就自然而然牽住了千尋的手,陌生的兩個人,就像一對母女漫步在海邊。
這是千尋第一次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
分別的時候,千尋送給風月女一顆橡果。
女人看了看,掏出一張名片遞給千尋,并跟她開玩笑:「一定要來店里找我哦。」
望著女人的背影,千尋打開名片,上面寫著女人的花名:千尋。
原來,千尋的本名叫綾,千尋是她的花名,而這個名字,正是從這張名片上來的。
千尋決定去風月店的時候,店長讓她取一個自己的花名,千尋想了想,便取了這個名字。
這是對「一代千尋」善意的傳承,也是千尋希望自己擁有同樣善意的注腳。
去了風月店當頭牌的千尋,并沒有多幸福。
從她與閨蜜的對話中,我們能知道,她曾經想過自我了結,經歷過戀愛,有過窮困潦倒的時候。
千尋也時常經歷低谷,每隔一段時間,她就需要獨處來治愈自己。
她會把自己關在小房子里,躺在黑暗中,看著窗外水面反射出來的光,幻想自己是一條沉在水底的金魚,慢慢放空,自我療愈。
千尋也有自己的痛苦,更有自己的不堪,她的生命,并沒有她傳遞給外人的那麼美好。
但她堅強的心靈和溫柔的善意,卻像緩緩的溪流,感動著每一個和她有交集的人。
這是多麼溫柔的善良。
片中有一個場景,小編記憶猶新。
千尋和一眾朋友吃完飯,當朋友們的笑臉還映在溫暖的火光中時,千尋卻早已悄悄走掉。
她就像燃燒自己溫暖別人的蠟燭,只不過同的是,在與陌生人善意的交往中,千尋也收獲了自己的快樂和本真。
實際上,善良是相互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千尋最初決定留在小鎮,也是因為老闆娘多惠的善意。
第一次來小鎮見到多惠的時候,天下著大雨。千尋沒想到多惠以此為由,多送了自己一份炸雞。
被問起之前的職業,千尋沒有絲毫隱瞞。
沒想到多惠只是笑笑,沒有絲毫嫌棄:是這樣呀。
多惠隨口的表達,一直被千尋記著,直到後來多惠失明的時候,千尋還帶著她去聽雨。
這種相互的善意,支撐著電影中每個孤獨且不幸的人,以最美好的方式,慢慢走下去。
03、
雖然主題是二次就業的風月業者,但在《千尋》中,我們幾乎見不到對世俗的太多討論。
導演的筆觸十分清新治愈,是典型的日系小清新風格。
海邊的小城,明媚的光,善意的人們,看這部影片,仿佛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品嘗到咸味的海風,聽到海浪的翻涌。
這些治愈的細節,映襯著影片的主題,那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真誠和善良。
沒有愛情,但有很多情感,卻超越了愛情。
千尋在小鎮里,幾乎沒有受到輕視。
雖然有風言風語的八卦,但大家的整體態度,是包容和接納的。
而千尋,也從來沒有隱瞞自己的從業經歷,她的這份真誠,亦收獲著大家投來的等價善意。
無論在日本還是在其他國家,只要合規,從事風月業,不過也是一種職業選擇而已。
職業本身沒有善惡,從業者也不應該被劃為三六九等。
越是游走在倫理線上的職業,越考驗社會大眾對從業者的包容程度,而這種包容,一定程度上就是平等的底線。
當人們不再用有色眼鏡看待特殊職業從業者,不再用她們之前的經歷,定義他們的人格,小編相信,大多數人依舊愿意用自己的善良,去照亮周圍的人。
而善與善的傳遞和流動,是締造美好社會的基礎。
正是這一份坦誠和樂觀,讓千尋開始改變周圍的人,讓她活成了其他人生命里的一束光。
這也是這部影片,真正感動小編的地方。
片中,千尋的一位客人曾說過一句話:我們都是住在人類軀殼里的外星人,來自不同的星球,所以彼此無法理解。
千尋的經歷,恰恰是戳破這種軀殼,讓人們彼此理解的紐帶。
我們不是外星人,更不是無法彼此理解。
我們只是足夠善良,但不善于表達善意,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