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只要出現周星馳的新聞,評論區清一色的稱他為星爺,這可以說是一種尊稱,也可以說是一種日常稱呼,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周潤發是發哥,周星馳是星爺,而劉德華卻是華仔?為啥星爺可以稱爺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到說道。
在娛樂圈,特別是香港娛樂圈來說,叫仔,叫哥,叫爺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多半跟為人、口碑、身份比較大,跟年齡有一定關系,但又不絕對。
香港的娛樂圈八卦節目曾經總結過,一個明星從出道到老年,稱呼都是某仔某弟,到某哥,最后是某叔或者某伯,比如達叔、英叔;香港娛樂圈叫爺的很少,有的話多多少少有暗諷該人喜歡耍大牌的意思。
不過當中也有某些特例,比如謝賢,七十多歲依然是四哥。
首先說說周星馳,早期他是叫阿星,星仔的。星爺這稱呼是吳君如先叫起,因為佩服《賭圣》那部電影票房達到4132萬的票房,要知道那可是90年的4000萬大關啊!加上周星馳對片場的把控甚至跟導演一樣,開始圈內都戲稱周星馳為「星爺」。
在另一方面,大佬洪金寶在一次圈內聚會時也用「星爺」來稱呼周星馳,因此帶動了很多人改口稱呼他為星爺。
至于周潤發早期也是叫發仔,他出道早成名也早,但真正大紅是《上海灘》《縱橫四海》等片,這些電視劇電影在大陸大熱的時候,發仔已經開始變成發哥了。
而周潤發開始涉及大陸主導的電影的時候,在香港影壇的地位已經坐穩票房大哥的位置,一直發到現在也沒變。相同的情況還有成龍大哥。
接著就是劉德華,他從17歲藝員訓練班開始出道,受眾從小女生到中年婦女通殺,而熒幕形象一直到四十好幾都是小生,而且為人平和近人,所以香港一直稱呼為華弟,而且沿襲到大陸則是稱為華仔。
實際解讀是,劉德華真的是一輩子的偶像,關鍵是自己帥氣不顯老,保養得好,控制好飲食,經常鍛煉。通常這類香港藝人比較介意別人把自己稱呼往大里說,如果輩分已經超過某仔的階段會讓人稱呼自己的英文名。
其實所謂的「叔」「哥」「仔」,根本就不是什麼戲路不戲路的問題,在廣東群眾里,都是很平常,很親切的叫法。同是無線五虎之一的黃日華,就稱為華哥,再舉個例子,TVB里50多歲的曹永廉,圈內人一直都叫他阿廉,因為他50多歲卻有30多歲的外貌,而且心境年輕,大家都這樣親切稱呼。
但是稱呼你為「爺」就要小心點了,至少在廣州,稱呼你「爺」一般是取笑,諷刺別人太裝的。
其實還有其他的稱呼像「校長」、「天王天后」、「教父」等等,就比較少見,小編就不多提了。
至于有的粉絲問到為啥梁朝偉到現在還是叫偉仔?首先他不顯老還沒到叔的輩分,而且叫偉哥也不太好聽。一切都以簡單、親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