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大川突然在朋友圈宣布:
與父母斷絕關系,從此以后,老死不相往來。
隨后更在群里吐槽:
跟偏執型父母相處的每一天,我都想死。
之前有網友問,自戀型、討好型、控制型……什麼樣的父母最讓孩子痛苦?
高贊回答是:
偏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因為,他們既控制,又自戀,還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懷疑和敵意。
在他們的世界里,根本裝不下任何人。
作為他們的孩子,或許終生都難以找到自我。
來訪F自稱是個「從小乖到大」的女兒,對爸爸幾乎是言聽計從。
今年,爸爸突發重病,F和老公把他接到身邊照顧,順便帶去大醫院檢查。
醫生提出了兩種方案,手術和保守治療。
手術費用高,風險大,但治好了,身體基本能恢復。
保守治療正好相反。
老公建議手術,他能找到最好的醫生來做手術,把風險降到最低。
F很糾結,她既希望爸爸恢復健康,又害怕萬一出了問題,自己連一個虛弱的爸爸都沒有了。
一想到爸爸可能離開自己,就哭的難以自已。
問爸爸,爸爸說,聽你們的。
結果,晚上她路過爸爸房間,聽爸爸給姑姑打電話:
哎,她(F)怎麼舍得給我做手術呢,肯定哪個錢少她選哪個。
她老公?當然會說場面話了,讓我做,呵!我不知道他不愿意天天伺候我這個病老頭子?治好了,讓我幫他們帶孩子,治不好,他正好眼不見心不煩。
F驚呆了,爸爸竟然會這麼想自己。
她忍不住進去跟爸爸一條一條解釋,她跟老公如何從風險和效果的角度考慮的。
爸爸一直敷衍說:哦哦,知道了知道了。
那個樣子仿佛在說:呵呵,在我面前你就別演了。
F看到爸爸的態度,氣上心頭:你要是不怕風險,咱明天就去手術行嗎?
爸爸冷笑一聲:
你們照顧我幾天,早就煩了吧,行!我明天就走,不給你添麻煩,死在外面也不連累你們,你們正盼著我早點兒死吧!
F崩潰到手抖,把高昂的手術費轉到爸爸卡上:
錢都轉給你了,你想做就做,不想做也隨你,反正這個錢都是你的,這樣行了嗎?
爸爸:
你知道我根本舍不得花這這麼多錢去做手術,反正這錢最后都還是你們的!
F哭著問我:我到底怎樣做,他才能相信我呢?
也許,他永遠都無法相信。
因為,F的爸爸身上有偏執型人格的特點。
圖源:Pexels
偏執型的人有兩個基本的防御機制。
第一個是否認。
比如你想談自己不好的感受,他會馬上否認。
「不是這樣的,你別這樣想。」
他會固執地相信自己所想的,只要你與他意見相左,那你的想法和感受,就永遠是錯的。
哪怕很明顯的感受,他也會快速否認。
哪怕事實擺在眼前,你也永遠動搖不了他的想法,讓你陷入無力和痛苦的循環。
第二個是投射。
偏執型的人,幾乎完全是通過投射在跟周圍的人打交道的,包括跟孩子。
主要投射的是:我是好的,你是壞的。
不管別人做什麼,他都會覺得對方是有目的的,是在剝削、利用、迫害他。
所以,無論F和老公對爸爸多好,哪怕挖心證明,爸爸仍然會認為,他們是裝的,或者有陰謀。
圖源:Pexels
這樣的父母,絕不允許孩子獨立。
因為,孩子是極好的投射接收器。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好的部分。
但偏執型的父母自己無法無法容納和消化,就會把孩子緊緊抓住,讓孩子成為容器,去容納不好的部分。
孩子就會形成一個信念:都是我的問題,所以他們會努力去順應父母。
就像開頭提到的朋友大川,在跟父母斷絕關系之前,一直特別孝順。
大學有出國的機會,父母覺得「國外不好」,他就沒去。
工作上多次提拔的機會,都因為父母感覺遠而拒絕。
找了好幾個女朋友,要麼爸爸不喜歡,要麼媽媽覺得不合適,所以他單身到現在。
圖源:Pexels
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的愛,大川自覺閹割掉了所有父母不喜歡的部分。
可縱使這樣,父母依舊不相信他。
順著不行,那反著來呢?
更不行。
他可能會發瘋地報復你,比如到處造謠你,詆毀你等。
L剛結婚,婆婆就告誡她,別跟親戚們打交道,沒一個是好東西。
并一一告訴L,大姑怎麼欺負自己,二姑怎麼小氣,小叔和嬸嬸怎麼囂張……
但L接觸下來才發現,婆婆嘴里的「壞親戚」其實都特別親切。
L想解釋,卻被婆婆臭罵一頓,成了婆婆嘴里的「壞兒媳」。
從此,婆婆開始每天找茬跟L吵架,還要求他們失婚。
偏執型的人固然有點兒「可惡、可怕」
,可任何人但凡有的選,都不愿意成為這樣的人。讓別人痛苦和難受的人,自己也一定好不了哪兒去。
偏執型人最核心的情感是恐懼和羞恥。
他們的恐懼多半和「被毀滅恐懼」相關。
這些恐懼來源于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客體關系心理學家克萊因提出的「偏執-分裂心位」。
克萊因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偏執的特性。
嬰兒在6個月以前,當媽媽偶爾不能滿足他的時候,比如去上班,或者撫養者不負責、不關注等,嬰兒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就無法得到及時的滿足。
小小的嬰兒是無法理解媽媽暫時不在這件事的,他只能感覺到,自己快渴死/餓死/不存在了(孤獨),媽媽還沒出現。
他會感覺一種被毀滅和被迫害的焦慮,認為媽媽想讓他死,
這就是嬰兒的偏執心位。
圖源:Pexels
當然,沒有媽媽能總是及時滿足嬰兒的所有需求。
但這種事如果發生較少,嬰兒會逐漸發現,媽媽走了還會回來,媽媽沒有想要迫害自己。
而這種情況如果發生頻繁,嬰兒就會形成偏執的人格特色。
認為世界是危險的,所有人都是想迫害自己的。
第二部分,是成長中,父母真實的虐待和羞辱。
對于小孩子來說,他不能理解,父母的反復攻擊和傷害,比如言語和身體的虐待,其實是由于他們的人格缺陷。
他只會認為,是父母真的厭惡自己,真的太想要毀滅自己了。
所以,他就會變成了一只「驚弓之鳥」,始終活在曾經受傷害的時間。
他會時刻猜測、小心周圍人誰想傷害自己,背叛自己。
為了避免被迫害,他也可能先發制人,比如,把別人都先投射成壞人。
因為,對他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保護他不再受傷,除了他自己。
就像F的爸爸一樣。
圖源:Pexels
了解這些,并不是為他們開脫。
而是了解了這些起源,你才能理解,他們其實不是故意那麼對待你的。
不是你太壞,太糟糕。
這一切,不是你的錯。
與偏執的人相處,是相當痛苦的。
你永遠都不會被理解,哪怕拼命證明,還總是被攻擊,被懷疑。
糟糕的是,偏執型的人都有一套自洽的邏輯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他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哪怕周圍所有人都給他指出來,他也不會認同。
所以,他幾乎不可能主動去求助,獲得改變和解脫。
那,作為他們的身邊人,可以改變他們嗎?
幾乎改變不了,請放棄嘗試。
F明白爸爸有些偏執后,各種努力查閱資料,甚至推薦爸爸看心理科,都無功而返。
讓他們改變,放下戒備,不再懷疑,就好像你建議士兵們不要害怕,卸下鎧甲,放下武器,走到敵人的槍林彈雨中一樣。
誰敢呢?
改變不了,那怎麼才能好好相處呢?
也許很難有比較和諧的相處,但至少要減輕你的痛苦。
圖源:Pexels
第一,把他們投射和否認的內容,正常化,而不是糾正他。
比如,爸爸說,我覺得你就是舍不得花錢。
你可以說,是啊,人老了都會擔心孩子舍不得為自己花錢。
這就是告訴他:你這樣想是正常的。
不需要給他更多解釋,或者與他辯論。
這樣,偏執型的人會發現,原來在你心里,他那樣想是正常的。
他就會內化這個接納的部分,自我接納也會多一點點。
而你們也會少一些言語的沖突。
第二、看到邊界,做好自我分化。
比起如何跟他們更好地相處,更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不在這段關系中受傷。
大川花了38年才意識到,自己有一對偏執型的父母。
在這次大的沖突后,他才爆發,選擇了切斷關系的方式保護自己。
其實,除了切斷關系這樣直接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做兩點:
首先,跟他們適當保持物理距離,減少聯系,以免受到太多影響。
其次,看到你們之間的邊界,并做好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個人與父母的關系,一個健康的人能夠不斷地與父母進行情緒上的分離。
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把自我從他人那里分化出來。
嘗試更清晰明確有條理地看待、梳理自身的各個部分。
明確一下,哪兒是父母的投射,哪兒才是自己的內容。
把真正的真實的自己,從父母那兒分離出來,把他們的投射還給他們。
二是分辨理智過程和感受過程。
學會覺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理清楚自己的思考的過程和情緒感受體驗的過程,這個部分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清晰地看待自己。
以上這些,也許都不足以幫你擺脫被偏執型父母投射的痛苦。
但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你是新生活也就會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