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女兒不再喊我媽媽」父母這六種行為,最容易養廢一個孩子
2022/06/24

已經過去33天了,閨蜜仍然清晰地記得,一向乖巧的女兒發瘋似的朝她嘶吼、狂扔東西的情景。

那天,閨蜜撕了女兒的漫畫書,自作主張地取消了女兒跟同學的約會,甚至在女兒的台燈下裝了一個針孔攝像頭……

女兒發現這一切,把裝著攝像頭的台燈狠狠地砸在閨蜜的身上,還瘋了似的在墻角、沙發、電視后搜尋閨蜜監視她的證據。

「你是不是覺得你永遠是對的?

你是不是覺得你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媽媽。

我告訴你,你是我見過最差勁的媽媽!」

女兒說完,就跑出了家門,奔去了奶奶家。

閨蜜腦中反復回想女兒的話,又想起以往母女相處的點點滴滴,心如刀絞。

那天深夜里,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言語間盡是悔恨。

從那以后,一向最愛發朋友圈「曬女兒」、「曬老公」、「曬生活」的她,就停更了。

女兒至今也死活不肯回家,甚至電話里連聲媽都不愿意喊了。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經說過: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孩子身上的問題,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親子矛盾的根源

是以愛為名的控制

閨蜜長久以來都是一個很強勢的媽媽。

女兒想要學吉他,閨蜜非要女兒學鋼琴,因為她覺得學鋼琴比學吉他更顯高級。

女兒喜歡穿黑灰白色調的衣服,她非要女兒穿鮮艷的衣服,因為她覺得小孩子就要穿得明亮些。

女兒吃什麼零食,看什麼課外書,跟誰交朋友,閨蜜都要女兒遵循自己的要求和喜好。

閨蜜一直以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

然而,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的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與痛失至親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父母過度的控制欲,只會成為孩子的災難。

華裔導演石之予從小生活在媽媽的高壓控制下。

媽媽干涉她的興趣愛好,監聽她的秘密,干涉她交朋友,甚至不想她長大,總是對她說:

「真想把你裝回肚子里,這樣我就隨時清楚你的人在哪里。」

她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拍成了一部讓無數父母警醒的動畫片《包寶寶》。

包寶寶被媽媽一口吃掉的悲劇,恰恰就是她被媽媽控制一生的悲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

「小孩不是黏土,任由家長恣意妄為地捏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他們屬于自己,不是家長或者任何人的所有物。」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偷走她們的人生,而是讓她們成為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

教育方式不統一

坑的是孩子

記得孫儷曾在網上吐槽鄧超是自己育兒路上的絆腳石。

起因是,孫儷批評女兒不好好吃飯,晚上不可以看電視、玩玩具了……

鄧超聽見火速出來幫女兒解圍:

「可以了、可以了、他已經很怕你了……」

其實,閨蜜的老公也是如此。

閨蜜對女兒很嚴格,老公卻對女兒很溺愛。

閨蜜每次教育女兒,老公不是當面護短,就是背后給糖。

「手表效應」講到:

「擁有兩塊以上手表并不能幫人更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制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控制。」

同樣的道理,父母教育方式不統一,坑的是孩子。

因為,一個管、一個護,孩子永遠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更不會分辨是非,甚至會因為得到了一方的支持,有恃無恐、得寸進尺。

只有父母「統一戰線」,才能讓孩子看清事情的真相,真正地反思和成長。

急功近利式的教育

會把孩子壓垮在半路上

還記得《小舍得》里的顏子悠嗎?

媽媽為了讓他考上重點國中,壓榨他所有的娛樂時間,瘋狂給他補課。

哪怕他已經不堪重負,媽媽依舊不斷地用情感綁架他,給他施壓,逼他上進。

結果,他被逼得精神崩潰,頻繁出現幻覺,最后確診得了抑郁癥。

其實,閨蜜也曾像顏子悠的媽媽那樣緊逼女兒的學習,進步了10名,還要再進步20名,剛上國中就逼著女兒學習高中內容,恨不得女兒一夜成才。

張文質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講道:

「好的教育一定是慢的,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常也是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

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律,一點兒也勉強不得。」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緩慢而復雜的。

父母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違背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給孩子太多承受不起的壓力,不僅不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反而會把孩子壓垮在半路上。

作家劉墉說:

「只要你愿意肯定孩子,引領孩子,卻不干擾他,孩子一定能讓你刮目相看。」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都有發芽的機會。

只要我們放棄自己的「功利心」,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綻放的那一天。

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過: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到。

一個高中女孩在網上推文控訴媽媽:

「媽媽360度無死角地控制,耗盡了我對她所有的愛。」

一位211學生畢業后,不管找什麼樣的工作,媽媽都不滿意,不是嫌工資低,就是嫌沒有前途。

幾番折騰下來,這個孩子再也不想找工作了,索性啃老在家。

仔細想想,閨蜜女兒對媽媽的怨恨又何嘗不是來自于閨蜜的不放心、不滿意、不放手。

《成功、動機與目標》里講到:

「孩子渴望在歸屬感中獲得幸福,在新事物中獲得成長,在自由選擇中獲得內在動力。」

父母不懂放手,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因為,父母的包辦、控制和過分干涉,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喪失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擔當……

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需要去試煉自己的能力,需要去感知自己的世界,需要在光輝燦爛的自由里找到最好的自己。

及時放手,才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一個孩子

只有踩著父母的「尸體」才能長大

閨蜜接受不了女兒的突然叛逆,幾乎每天都是以淚洗面。

但其實,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

一位心理醫生曾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11歲的田田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她有一個很嚴厲的媽媽。

田田國中時發現,媽媽經常翻看她的日記、手機。

她多次跟媽媽據理力爭,媽媽都以各種理由拒絕。

如果她繼續大吵大鬧,就會被媽媽暴打一頓。

漸漸地,田田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唯唯諾諾的女孩,甚至還患上了一種「怪病」。

她總是無緣無故地渾身疼痛,查遍大小醫院無果。

直到父母帶她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田田的疼痛其實是對父母隱匿的對抗。

她無法在現實中打敗父母,就只好在心里暗暗較勁。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

「如果一個孩子要成為一個成年人,那麼是要踩著一個成年人的尸體才能完成這段成長之路的。」

每個孩子都是在跟父母的對抗中摸索邊界,尋找自我。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她們渴望獨立、渴望自由、渴望被尊重、渴望擺脫父母,成為一個大人。

如果父母忽視她們的內心需求,她們將會在壓抑和憤怒中報復父母或者毀掉自己。

如果父母放棄控制和權威,學會示弱和認慫,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關愛、理解和尊重中獲得振臂揮翅的力量,變得獨立而美好。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得那樣:

每個孩子和父母之間,都注定要有一場戰爭。

如果孩子贏了,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是悲劇。

想讓孩子順利走向成年,父母需要讓孩子打敗自己。

父母最大的失敗

是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經常吼叫女兒的媽媽,發現女兒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自信。

偶然的一天,她在街邊看到一位媽媽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女兒,罵道:

「讓你去問問老師,你都不去,你怎麼這麼慫?」

女孩把頭埋在胸前,一個勁兒地抽噎。

那一刻,她猛然醒悟:

原來,女兒的自卑怯懦,是自己造成的。

馬來西亞有句俗語:

「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這之前,閨蜜也是一個滿眼都是孩子缺點的媽媽。

直到那天,看見女兒歇斯底里的樣子,被女兒口無遮攔的話語刺傷,她才明白: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每個行為,都是父母問題的投射。

所以,當教育出現問題的時候,最應該反思的是父母。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

父母對了,孩子才會對。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在《母愛的羈絆》中寫道:

「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

這是很多孩子痛苦的來源,也是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承認的殘忍真相。

但是,這并不能避免:

父母留在孩子心里的印痕,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們必須拼盡全力,反思自己,改變自己,撫平孩子的傷痛,用今天的努力掃除孩子明天的陰霾。

瑪麗亞·羅賓遜說:

「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創造全新的未來。」

孩子的明天,取決于父母的今天。

愿我們都能反思自己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溫暖美好的原生家庭,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光。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