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娛樂明星
育兒分享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美食菜譜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明星
健身達人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家里有這種氛圍,孩子容易生病
2022/07/10

在心理行業呆久了,看的人和聽的故事越多,我越發現:

很多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不是不被愛,而是源于一種「分裂的愛」。

比如:

在家庭中,養育者A愛孩子,養育者B也愛孩子;

但他們彼此間又相互排斥、相互嫌隙,從而導致他們傳遞給孩子的愛,是分裂的。

這種 「分裂的愛」同時投射到孩子身上,往往很容易引起Ta內在的分裂與沖突。

我的來訪者小天,就是如此。

在一個35度的夏天,16歲的小天被媽媽帶來咨詢室。

他裹著一件長袖,兩眼無神,沉默寡言,呆滯地看著空無一物的桌面。

我問道:「為什麼這麼熱的天氣,還穿長袖?」

「他的手臂上、身上都是自己劃的傷。」媽媽急促地替他回答,語氣里帶著些許羞恥、緊張和憤怒。

作為心理咨詢師,我見到過自殘的各種形式。

但面對眼前這位傷痕累累的小天,我還是忍不住感到難過、震驚:

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年,為什麼要用這麼殘忍的方式來傷害自己?

帶著這個困惑,我嘗試去了解他的家庭情況:

小天父母常年在外忙碌,他從小由奶奶帶大。

在家里,奶奶幾乎等同于「皇太后」。

她覺得自己對家庭的功勞最大,照顧孫子最辛苦,從不掩飾對小天媽媽的不滿,還經常在小天面前數落他媽媽。

而小天的媽媽呢,則像一位「仆人」。

文化程度不高,為了維持家庭收入,常年在外奔波,在家還經常被婆婆瞧不起,甚至有意刁難。

面對著婆婆的「陰陽怪氣」,她也會忍不住在小天面前,直接跟婆婆吵起來。

每每到這個時候,小天都會被嚇得大哭,跑過去向爸爸尋求幫助。

一開始,爸爸還會作勢拉拉架,各自勸慰幾句。

但后來時間長了,他也開始不耐煩,干脆直接躲起來,眼不見為凈。

在咨詢室里,談及奶奶與媽媽互相厭惡、刁難甚至咒罵的場景,小天的眼神充滿了無助。

他說自己時常有一種割裂的感覺,像是有兩股力量,在拚命拉扯著。

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 「分裂的愛」

在這樣的氛圍下,小天的內心充滿了矛盾:

我到底應該跟著奶奶一起嫌棄媽媽?

還是應該幫著媽媽一起反抗奶奶?

似乎無論選擇認同哪一方,都會對另一方造成傷害。

可問題是,這兩個人都是他最親最近的人吶,他怎麼可以去傷害她們呢?

在這樣反復糾結、反復自責的內耗中,小天逐漸陷入了抑郁——

無心學習,成績下降,覺得活著沒意思。

為了回避內心的痛苦,他開始用刀割自己的身體,企圖用身體的疼痛,覆蓋內心的疼痛。

一開始,他不露聲色,家人也沒有察覺。

直到夏天來臨,媽媽無意間撩起他長長的袖子,才發現他全身上下早已傷痕累累。

那個時候她才意識到,表面上云淡風輕的小天,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也由此,媽媽憂心忡忡地帶著小天找到了我。

在咨詢室里,聽著我一點點解釋孩子癥狀背后的緣由,小天媽媽充滿了不解:

我跟婆婆吵架,又不是跟小天吵,為什麼小天會抑郁?

接下來,我們就著小天媽媽的困惑,來回答:

為什麼大人吵架,出問題的卻是孩子?

正常來說,在孩子心中,通常會有兩種不同的父母形象:

內在父母真實父母

前者是撫養者在孩子心中內化的形象;

后者則是孩子現實中親生父母的形象。

如果孩子從小由父母養大,那麼Ta的內在父母和真實父母就是合一的;

但如果,孩子從小由父母以外的人養大,那麼Ta的內在父母和真實父母就是不同的。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孩子的內在父母與真實父母不合,就會很容易在孩子傳遞一種「分裂的愛」,造就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孩子面對這2類父母,內心的情感動力是不一致的。

面對內在父母,孩子發自內心地服從,就像有的動物對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撫養者,會自然地將其作為跟隨和模仿對象一樣;

而面對真實父母,孩子更多是趨于 現實規則的服從:因為你是我的爸爸媽媽,所以我要聽你的話,要孝順你,愛你。

如果一個孩子的內在父母和真實父母和睦相處,給孩子傳遞的是 「一致的愛」:我們愛你;

那麼,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回饋給他們一致的愛:我愛你們;

但如果,內在父母與真實父母彼此不合,給孩子傳遞的是 「分裂的愛」:一方愛自己,而另一方卻不愛自己。

那麼,孩子也會很容易由此陷入巨大的混亂:到底誰愛我,誰不愛我?我應該愛誰,不愛誰。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小天。

他由奶奶撫養長大,他的內在父母形象主要是奶奶。

當奶奶和媽媽爭吵時,在小天內心,就是內在父母和真實父母在發生沖突,相互攻擊。

他不知道聽誰的,該幫誰,陷入一種左右為難的境地。

無論是選擇了奶奶還是媽媽,都意味著會攻擊另外一方,都會產生內疚感。

為了規避內疚,他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向內攻擊,懲罰自己——這樣就不會傷害到奶奶或是媽媽了。

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小天不僅陷入抑郁,還自殘。

事實上,在現代家庭中,這種「分裂的愛」并不少見。

比如:

媳婦與婆婆不和,女婿與丈母娘不和,彼此常常在孩子面前相互貶損、攻擊對方;

把孩子交給保姆撫養,主人當孩子面對保姆挑三揀四,保姆私下向孩子講主人壞話;

夫妻共同撫養孩子,一方常常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壞話,與孩子結盟一起對付對方……

在這樣的氛圍下,

有的孩子會像小天一樣,向內攻擊,形成抑郁;

而有的孩子,則會向外攻擊,形成對恨與暴力。

比如我的另一個來訪者小麗。

小麗3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她跟隨母親和繼父一起生活。

母親重組家庭后,有些誠惶誠恐,凡事都會遷就現任丈夫。

為了「報復」前夫,她不允許小麗跟前夫見面,還會經常在小麗面前講前夫的壞話,教唆小麗跟自己一起恨前夫。

為了「討好」現任丈夫,她會要求小麗像自己一樣,事事遷就繼父,哪怕被繼父隨意辱罵,也不能頂嘴。

在現實層面,小麗別無選擇,只能認同母親,跟著母親去恨生父,去討好繼父。

但在內心層面,她又過得很憋屈,很痛苦,感受不到一絲快樂。

到了青春期,她開始變得叛逆,極具攻擊性——

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跟人鬧矛盾,一言不合就開吵,甚至還會跟同學干架。

后來在班主任的強烈要求下,小麗被母親「押送」到了我面前。

隨著咨詢深入,我逐漸理清小麗暴力的緣由:

母親和繼父,是她的內化父母;

母親和生父,是她的真實父母。

母親常年講前夫壞話,構成了小麗心里內在父母和真實父母的分裂。

小麗認同了母親,跟著母親一起恨生父,并堅信自己的不幸都是生父造就的。

但她卻從來沒有機會去驗證:真實的父親,到底是怎樣的人?

長大后,她將這份恨意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人際關系中,她只要一不舒服,就會習慣性地埋怨他人,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同時容易缺乏同理心,習慣性攻擊他人,不會反思自己,從而影響自己的人際關系。

這就是父母形象分裂的另一種結果: 自我防御,向外攻擊

透過小天和小麗的案例,相信你已經發現:

真實父母和內在父母的統一,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

那麼父母具體要怎麼做,才能規避這種分裂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為自己負責。

它主要包含3個維度:

① 為自己的父母身份負責。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孩子12歲以前,父母至少有一方,能親自撫養孩子。

但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必須把孩子委托給親戚或保姆,也需要盡量挑選三觀、育兒理念相似的對象。

彼此和諧相處,不在孩子面前數落、攻擊對方,不給孩子制造分裂感。

②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大人吵架時,盡量避開小孩。

要知道,在大人眼里的小吵小鬧,在孩子心中,也許就是腥風血雨。

如果實在控制不住,真的在孩子面前吵了起來;

待冷靜過后,也請記得去擁抱一下孩子,并告訴他:

「這是大人的沖突,不是你的錯,而且不影響我們對你的愛。」

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攻擊自己的伴侶或其它家庭成員,也不要一直向孩子追問「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

因為這會將孩子置于左右為難的境地,無論Ta怎麼選,都會無形中傷害另一方。

長此以往,分裂就產生了。

③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父母的人生追求,憑自己的本事去實現;

父母的人生挑戰,憑自己的努力去承接;

父母的人生苦難,憑自己的意志去面對……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苦難捆綁給孩子。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

身為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讓Ta自由地追逐自己的人生。

而如果,你就是那位飽受「分裂的愛」摧殘的孩子,又該怎麼辦呢?

在此,我想先對你說一聲:「這些年,你確實受委屈了。」

我能感受到你的堅強與勇敢,歷經重重傷害卻沒有被打倒;

我也能感受到你的脆弱與無助,努力尋求各種方式來進行自救。

與此同時,我更誠摯地邀請你:

① 為當下虛弱的自己,設立一個保護屏障。

規避他人的隨意僭越與入侵。

同時在一個安全的空間里,試著去回顧、覺察:

在我身上,到底在發生什麼,發生過什麼。

這是一個痛苦的旅程,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成長機會。

因為:覺察,就意味著改變的開始。

② 在一段安全的關系里,去表達、釋放自己。

可以試著跟父母聊一聊,

有的父母,會耐心傾聽,在錯愕之余,會解釋或道歉。這樣一來,孩子心里的那塊石頭也就放下了。

當然,也有的父母,要麼拒絕交流,要麼否認事實,反倒還指責起孩子來。

但其實沒關系,因為你的表達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力量的體現。

最重要的是,聊完以后,你會獲得一種「從父輩的愛恨情仇里抽離出來」的底氣。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與父母心理的分離。

而如果,你暫時沒有意愿去跟父母聊,也沒關系。

你還可以嘗試借助其它一些關系(伴侶、朋友等),或是找心理咨詢師完成療愈。

一句話,一個擁抱,一次耐心的傾聽,一起共同面對的事件……

試著透過一段安全的關系,慢慢去體驗被愛你的感覺——

原來自己是被在乎的,無論發生什麼,是能被接住的。

在這些點點滴滴中,充分地被一段關系滋潤和療愈。

要知道,你很珍貴;你的自由,也很珍貴。 END

精選推薦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吳京兒子叫「吳所謂」,看到趙麗穎兒子名字后,網友:在下輸了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