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有不少吃東西的場景,這些動作看似平平無奇,其實很考驗演技。
畢竟「民以食為天」,人活著就是為了吃口飽飯。
不同的吃法,往往能刻畫出不同的個性、心理、狀態,甚至能制造沖突渲染情緒,達到推動劇情的效果。
簡單來說,「吃飯」是為了給劇情服務,「吃飯這個動作」是為了豐富細節。
下面就來說說4個吃戲名場面,各個演技爆棚。
1、曾志偉(警局吃便當)
《無間道》有不少經典場面,曾志偉在警局吃便當的那段,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很多人說,他把便當吃出了滿漢全席的味道,真是演技炸裂。
其實,這是低級的評論。
最出彩的應該是制造了反差和沖突。
黑幫大佬在警局,在一票警察眾目睽睽下干飯,還吃得津津有味、肆無忌憚,渾然忘我、滿嘴流油,簡直是挑釁和打臉,迅速勾起觀眾的觀賞欲。
吃完后一抹嘴,突然將桌上的便當一掃而光,強烈的反差,將梟雄本色暴露無遺。
簡單的一個飯局,不用多廢話,一下就把人設立住了,韓琛的囂張和心機一覽無遺,同時連帶出與警局不死不休的關系,為后面埋下伏筆。
簡直是一石三鳥,不得不佩服。
這段戲其實是曾志偉臨場發揮,原劇情是他在警局下國際象棋,導演以為逼格滿滿。
曾志偉卻覺得,韓琛是底層老大,哪懂什麼象棋,還不如吃頓飯實在,于是自掏腰包,買了60多個小菜,裝在十幾個便當里。
現場大家都不理解,還嘲笑他是「便當王」,只有梁朝偉一個人支持,因為他也改過台詞。
原來的「做臥底已經十年了」,被他改成「說好的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一下就有了畫面感。
你看,好演員總是能相互啟迪,兩個改動都尤其精彩。
2、、劉若英(邊流淚邊吃烤鴨)
劉若英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畢業于古典音樂專業,不過天賦絕頂,出演的戲都極其精彩。
尤其是《天下無賊》結尾,她流淚吃烤鴨的片段,簡直完爆同檔次女演員。
結尾懷孕的王麗獨自在飯店吃烤鴨,本來已經吃了很多,但聽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她停頓了幾分鐘,然后不發一言,又開始瘋狂吃東西,邊吃邊流淚,嘴角都是甜面醬。
她吃得一點都不香,也不優雅,甚至在機械性進食,卻讓人忍不住心痛。
好的表演,情緒爆發一定是自然且順暢的。
劉若英就做到了,沒有歇斯底里的咆哮,沒有矯揉造作的痛哭,而是出于意料繼續吃東西,無聲的痛苦更讓人震撼。
對于王麗來說,心愛的丈夫已經去世,肚子里的孩子是唯一骨血,而且丈夫是為正義而亡,不丟人,她必須要把生命延續下去,所以盡管傷心欲絕,也要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大口吃飯,補充營養。
藝術總是來源于生活,只有真實,才讓人感同身受。
3、梁家輝(把白米飯吃成山珍海味)
梁家輝被譽為「千面影帝」,吃起飯來也是一絕。
電影《棋王》中,梁家輝就發揮出超強演技,把白米飯吃成了山珍海味,吃出了神圣感。
首先打開飯盒,他就是一臉渴望,好像端在一碗難得的美食,其實只是普通的白米飯。
然后拿起勺子,狠狠挖了一大勺,趕緊送到嘴里,抽出來時小心翼翼,生怕帶出一粒飯,邊吃還要看看勺子反面,動作自然嫻熟,好像每頓飯都這樣。
吃完之后,不忘碗里的小碎粒,勺子不好挖,就用手一顆顆送進嘴巴里。連粘在衣服上的米粒也不放過,全被他仔細摳出來塞進嘴,手指還要放在嘴里停留片刻,細細品味。
最后再接半碗開水,一絲不茍把碗底蕩平,一點油漬不放過,然后心滿意足地喝進去,仿佛那不是水,而是瓊枝甘露一般。
一頓操作下來,簡直把白米飯吃成了滿漢全席,全身都散發著「干飯之王「的神圣感,讓同車間的人目瞪口呆。
展現食欲的場景很多,但能把一碗白米飯吃得意猶未盡,真是少之又少。
《棋王》改編自阿城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王一生嗜棋如命的一生。
以前并不懂為啥要花大力氣刻畫吃飯這段,現在才明白很有深意,主要在豐富角色性格。
首先是「癡」,王一生吃飯時心無旁騖,說明他心思單純。這種人學東西很快,所以下棋無師自通,可是成就極高。
其次是「惜」,把每頓飯當做最后一頓來吃,說明他惜命,可是最后為了下棋,卻甘愿耗得油盡燈枯,有力地加重了悲劇色彩,讓人難忘。
所以說,好的劇情,沒有一個片段是浪費的。
4、 游本昌(濟公吃雞腿)
游本昌飾演的《濟公》,是不少人的童年歡樂。
以前每到暑假,都能看到濟公在屏幕上懲惡揚善,瀟灑人間。
劇中,濟公有不少吃東西的場景,什麼雞腿、狗肉、豬腳,拿來就啃,吃的津津有味。
以前覺得,濟公真是幸福,后來才知道,他實在是痛苦。
因為這些肉大多是餿的、臭的。
當時條件不好,經濟又緊張,食物買回來之后,很快就臭了,可是不能丟,沒錢浪費,只能硬著頭皮吃。
連他自己都說:明明不好吃,還要演出味道超好的感覺。
這是什麼概念,難度直接連升三級。把吃東西演自然已經不容易了,還要忍受臭味,吃出食欲感。
不得不說,游本昌真是敬業,演技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