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帶寶寶回家的路上撞到了這樣的一幕:有一名男子正牌劈頭蓋臉地罵著一位老婆婆,表情兇狠,言語處處充滿鋒芒,期間還對老婆婆推推搡搡的。而老婆婆只是偶爾爭辯幾句,換來的卻是男子更為激動的怒罵,她也就沉默不作聲了,任由男子發泄自己的不滿。
懷里的寶寶被嚇到了,問我:「媽媽,那個叔叔為什麼要打婆婆呀?」我不知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和一旁圍觀的人群交流后,我才了解到事情的始末。
原來這名男子是老婆婆的兒子,談了個女朋友今年準備結婚。他沒有工作,平時吃穿用度全從父母的退休金里拿。現在準備結婚了,給女方的彩禮,還有房子車子等自己肯定拿不出錢來,而父母也答應把錢給他,但是在買車的問題上卻出現了矛盾。
男子的媽媽不同意他買太貴的車,說家中的錢本來就不多,為了給你結婚,彩禮和房子的首付已經花掉了我和你爸爸的大半積蓄,這車子實在不用買太貴,能代步就好了。
而這商量的口吻一下子就激怒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說你們養我這麼多年,給我買房買車是你們的責任,你們的義務!憑什麼我要買便宜的,你們明明還有錢就是舍不得給我花,防著我你們自己過好日子,對我扣扣索索!我要結婚了,車子那麼便宜讓我女朋友怎麼看我?
兩人爭執起來,越說越激動,于是便有了之前那一幕。
我低頭看向懷中的寶寶:「寶寶呀,那個叔叔不孝順才會這樣子對他的媽媽,你以后可不要向他學習哦。」
寶寶睜大雙眼看著我,很嚴肅地說:「媽媽,我肯定不會成為叔叔一樣的人。」
寶寶的回答讓我的心里多了一絲安慰,我決定了要好好教育我的孩子,決不能讓他成長為和那個男子一樣的人。
孟子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就是孝順父母。如果人連父母都不尊敬、不孝順,他在別的事情上又怎會大有作為呢?
《孝經》云:「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這是儒家對孝道的終極目標。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孝子?它也給了我們答案——「立身行道」。
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往遠了說無外乎是工作順利、婚姻美滿、生活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往近了說則是好好學習、考取好成績、聽話懂事等。而這些問題,只需一個「孝」字,即可解決。
遠的暫且不說,時間會給出證明。而往進了說,一個孝順的孩子為什麼無需父母操心?
孝順,能讓孩子自主學習
一個孝順的孩子,在學習方面不會讓父母過多的操心。
《弟子規》中「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說明了孝順的孩子會努力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而努力,無需父母用金錢誘惑,物質獎勵,更無需父母打罵逼迫,百般威逼利誘才肯去學習。因為在孩子看來,取得優秀的成績,不讓父母操心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
孝順,能讓孩子學會尊重
孝順的孩子不會給父母丟臉。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為人處世方面,他都會盡力做到最好,所以孩子的品行方面無需父母擔憂。再者人們總說「孝親尊師」,一個孝順父母,熱愛學習的孩子,肯定也十分尊敬老師。
孝順,能讓孩子保護好自己
孩子深知自己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自己發燒頭疼都會讓父母緊張得不行。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孝順的孩子總是會照顧好自己,避免自己受傷或是生病。
古語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愛惜父母給予我們的身體,也是孝順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且美好的,他所有的性格塑造都來自于后天的環境影響。孩子將來是好是壞,前途和未來是否光明,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離不開身處環境的影響。
縱觀古今孝子,無一沒有對其教育盡職盡責的父母,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名孝子,同樣離不開父母的努力。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想要教導孩子要孝順,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面對對爺爺奶奶等長輩時,父母也要做到有禮貌,有敬意。若是你在對待自己父母時都談不上尊重,又怎能在言傳身教中教會孩子「孝順」二字?
給孩子說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
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數不勝數,每一位孝子身上都有值得孩子學習的質量,每一個故事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多給孩子說關于孝道的故事,培養孩子的對孝道的理解,讓孩子把故事中的孝子作為自己今后學習的標桿。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知恩感恩的孩子一定會是個孝順的孩子,因為他了解父母的辛苦,心疼父母為他的付出,懂得報恩,不想父母心在為自己受累。
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父母應多和孩子說明家庭為他的付出以及父母對他的無私關愛,讓孩子沐浴在愛里成長,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感恩。
❤知心小語
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不僅是父母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更缺不了這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應上心,別讓自己的疏忽與放任使孩子成為「不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