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并不是說富有或貧窮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大,而是幸福的原生家庭能帶給孩子正向的影響,相反,糟糕的原生家庭除了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創,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上一期我們已經討論過,文末有鏈接)。正是因為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父母都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和成長環境,讓孩子養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我們要堅決避免孩子成長在以下9種原生家庭的任何一種。
場景:家里經常吵架,甚至打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等相處不融洽,一言不合就開戰。
傷害:父母爭吵的家庭常常缺少包容和親密感,一有分歧就采取極端的方式。在這種家庭的影響下,孩子會產生負罪感,承受很多的心理壓力。這種行為會被孩子記在心里,當與人有分歧的時候就會采取爭吵、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建議:「家」本是溫暖的港灣、幸福的歸宿,當你把家變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那麼這種本應充滿愛的場所就會蕩然無存。父母應該把家經營成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孩子成長的樂園,讓孩子一想起就有一種溫暖、放松的感覺,即使遠在他鄉也一心向往。
場景:父母喜歡一手包辦,無論孩子做什麼,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甚至怕孩子有危險。
傷害:父母大包大攬,讓孩子缺少學習的機會,導致獨立能力較差,遇事猶豫不決,一有問題就會想到父母。
建議: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父母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和不造成嚴重危害的前提下,該放手時就放手。
場景:相對于保護型家庭,有的父母喜歡放養。有的是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有的是因為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也有的是因為離異,把孩子交給長輩或完全忽略,讓孩子長期處于無人教育的狀態。
傷害:論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但如果孩子長期被忽略,沒有人給他正常的父愛母愛,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長大后變得爭強好勝,必須要得到別人的認同為止。而且沒有人教他是非曲直,成長的過程會非常曲折,甚至可能走向犯罪道路。
建議: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教育,因為父母的愛和引導,是任何人也沒辦法替代的。
場景:隨著改革開放,重男輕女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少。但是在封建落后的地區或者個別長輩,還存有這樣的思想。《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還有香港已逝明星梅艷芳的母親,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搜一下。有個別家庭本想懷個男孩或者女孩,結果生出來失望了,就會不知不覺中嫌棄孩子。
傷害:孩子會因為父母的不公平對待,常常變得叛逆,而且長期的不被認可導致自信心不足。
建議:如果還有這樣的家庭,希望父母盡早把這種觀念端正,孩子只要被教育好了,男孩女孩都一樣。
場景:跟保護型家庭有點接近,但這樣的家庭是把孩子當成了「祖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允許孩子犯各種錯誤。
傷害:最常見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熊孩子,自私自利和任性妄為不在話下,別人一指責父母就說還是個孩子。這樣的孩子不僅沒有責任心,還常常喜歡支配別人,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情緒失控,還有可能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
建議:當孩子長大離開溫室的時候,沒有人會包容這樣的「巨嬰」,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把握好教育尺寸,一味慣著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
場景:不吃飯,吃我一棒!考試不及格,看我天馬流星拳!不按時睡覺,滾馬路上睡吧!總之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是各種體罰和虐待。
傷害:孩子會覺得長期不被父母信任,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做一些不確定的事情,心理常常自貶自卑。過度的懲罰還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災難性的傷害。
建議:早有無數的教育專家說過,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父母需要更多耐心和循循善誘。而且我想提醒這樣的家長,等你打不過孩子的時候就有好果子吃了。
場景:給自己和孩子制定高標準,凡事不甘落后,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不允許自己犯錯,也不允許孩子犯錯,眼里就容不得一顆沙子。
傷害: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嚴厲和高標準變得焦慮,強迫自己把事情做得完美。有時父母的高標準已經超過了孩子能力范圍,這種家庭的孩子也很難得到夸贊。
建議:孩子應該有孩子的標準,即使孩子做不到,父母也應該多加鼓勵,讓孩子自然地養成一些好習慣,更不應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場景:一切事情父母說了算,孩子不能發表意見,而且必須要嚴格執行,如果反駁就可能是批評或者棍棒伺候。
傷害:顧名思義,父母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連父母說的話都不能發表意見,更不敢隨便在別人面前發表意見,不知不覺間孩子就會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通常比較叛逆,雖然表面順從,心里卻不服氣,而且長期的逆反可能會造成行為偏差,用固執的行為和偏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順從。長此以往,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差,因為遠離父母,才能讓自己能喘口氣。
建議:其實從小就應該讓孩子發表意見,即使是不對的,父母也可以慢慢引導。
場景:與暴力型的家庭不同的是,這樣的家庭不喜歡暴力,但往往喜歡各執一詞,都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不肯讓步。
傷害:首先,觀點不統一,容易激發矛盾,甚至變成暴力型家庭,導致孩子心理壓力大。而且父母的觀點經常不統一,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十分矛盾。有的孩子為了迎合父母雙方,學會了花言巧語和不好的行為來欺騙父母。
建議:如果事情無關對錯,父母雙方應該做出適當讓步,這也是夫妻的相處之道,即使無法統一,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總結:你的原生家庭已經無法改變,但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如果你發現現在的家庭跟以上任何一個吻合或者混合了,請為了孩子作出改變,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