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越變越好的跡象,就是媽媽被寵愛,被尊重。
善待她,富養她,以她為榮,孩子才學會感恩,家庭才幸福美滿。
有一位爸爸,曾向美國著名腦神經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請教:
「怎麼做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
教授沒有給任何提升成績的指南,也沒有傳授備考技巧,只是說了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回家好好愛你的妻子。」
的確如此,一個被丈夫寵愛,家庭地位高的媽媽,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家的走向。
因為爸爸是頂梁柱,要撐起整個家庭的生活。
而媽媽,則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是家庭的主心骨,守護著家庭的溫暖和安寧。
很多時候,孩子是否幸福,家庭是否和睦美滿,看媽媽的地位就知道。
媽媽的地位
決定了一個家的氛圍
最近熱播劇《加油!媽媽》中,董潔扮演的全職媽媽何曉涵讓人隔著屏幕都覺得委屈。
在外,她敢和其他媽媽據理力爭提出自己的訴求,不屈不撓;
在家,她卻是「沒用」的媳婦,是被女兒輕視的「不如人」媽媽。
婆婆看不上她的學歷和背景,話里話外都是對她的貶低,還處處拿自己的兒子女兒拉踩她。
當著女兒的面,婆婆絲毫不掩飾對她的嫌棄,要她多提升自己,以免孩子一問什麼都不懂。
就連女兒不小心摔個跤,婆婆都可以往她頭上扣帽子,怪她沒事做,還看管不好孩子。
老公呢?則裝作沒聽見,整天只顧著工作和看手機。
女兒呢,看她唯唯諾諾,連個大氣都不敢出,直接罵她「媽媽你真的很沒用」。
整個家,連個幫她說話的人都沒有。
外人看他們一家幸福美滿,妻子美麗大方,丈夫是知名手術醫師,孩子聰明可愛。
可唯獨她知道:
這個家冷漠勢利,都把她當成背景板,那空氣彌漫的窒息感簡直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
作家李月亮說:女人這輩子,最渴望的就是愛和理解。
但如果她在家連基本的關懷和尊重都沒有,總是被鄙視貶低,這個家能幸福到哪里去?
想起一位遠方的表姐。
幾年前聽說她嫁給一個出身樣貌處處不如她的老公,不少人還替她感到可惜。
誰知后來見到她,她一臉幸福洋溢的樣子羨煞旁人。
不僅老公全程陪在她身邊,怕她累一直幫她拎包;就連兒子也是「媽媽前媽媽后」,主動遞水給她喝。
聽她說,嫁過去這麼多年都很少下廚,每次都是老公主動請纓料理三餐。
不是嫌她做飯不好吃,而是不想她下班后還要操勞,寧可她好好休息陪兒子玩。
看到她一家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畫面,我瞬間明白了表姐總說自己嫁對人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總能從家里男女老少對待媽媽的態度,窺探到媽媽的地位如何,這個家未來的光景怎麼樣。
一個長期忍受歧視、被忽視的媽媽,很容易把負能量轉移到家庭中,這個家只會怨氣不斷、冷如冰窖;
相反,媽媽受重視、被愛護,她就會由內而外散發出溫柔,讓家變得舒適溫馨,充滿活力。
媽媽地位高
孩子未來更有出息
有人說,一個家庭中,媽媽也分等級。
等級低的,像一個傭人被人呼來喝去,整天受氣受委屈,孩子多半不會尊重她,自私冷漠;
而等級越高,媽媽受重視的程度越高,說的話有分量,孩子越容易受管教,循規蹈矩不敢造次。
深以為然。
前不久,一段「爸爸教訓女兒」的視訊傳遍朋友圈。
視訊中,媽媽正拿著紙巾擦拭桌面,女兒一看,語氣十分著急,不斷命令媽媽「快點」。
無禮的做法,很快引起媽媽的不滿。
原本在一旁回復信息的爸爸,立馬收起手機,搭著媽媽的話,嚴肅指出女兒的問題,并親自示范和媽媽說話的正確方式。
說完,還不忘反問女兒:
「你剛才用命令的語氣跟媽媽說話,對還是不對?」
聽到女兒承認自己不對,爸爸繼續耐心引導她要跟媽媽說一聲「對不起」。
不少網友看完視訊后,紛紛點贊爸爸的做法,也為小女孩感到慶幸。
這位爸爸從頭到尾沒有置身事外,放任女兒對媽媽無理,而是選擇和媽媽站隊,糾正女兒的行為。
一個地位高的媽媽,背后一定站著一位會捧她場、支持她的另一半。
正如這位爸爸第一時間為媽媽撐腰,不讓媽媽受委屈。
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在有愛、溫暖的家庭氛圍下規范自己的行為,懂得尊重他人,不自私任性。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
一次同學聚會上,老同學A渾身珠光寶氣地出現在眾人面前,聊天中不停炫耀自己老公有錢。
突然,老公的一通電話將她打回原形,電話那頭的呵斥聲讓她瞬間沒了先前的氣勢,只能狼狽退席。
原來這位老同學雖然嫁了有錢人,但丈夫性格霸道,常常訓斥她。
就連兒子也不服她管,年紀輕輕就因為打架斗毆被關進過少管所。
與她相比,另一位老同學B雖然穿著樸素,但說話得體大方。
嫁給同為高知分子的丈夫,夫妻相敬如賓,孩子也有很好的教養,從學習成績到人品都是一流,妥妥的「別人家的小孩」。
為此李玫瑾教授總結道:媽媽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高,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惠特曼有句詩這麼說:
「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什麼,就變成什麼……」
當爸爸寵愛媽媽,把媽媽放在第一位,隨時關注處處維護,媽媽內心就會得到足夠的滋養,情緒也會更加平和。
那她自然會樂意為家庭付出,為家里每一個人著想。
媽媽越快樂、越幸福,就會越有耐心,越有智慧。
當她溫柔對待孩子,用愛和耐心滋養他長大,孩子一定能夠心無旁騖地成長,越發優秀上進。
媽媽地位高
家庭才會越來越富足
知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嘉栗在《敢于放手的養育》中談起了母親和父親的往事。
年輕時,為了養育家里四個孩子,母親放棄上好的工作機會,全心做起家庭主婦,每天忙里忙外不曾休息。
父親怕母親受委屈,從不和母親急眼,什麼事情都有商有量。
雖然家里沒錢,但如果父親知道母親喜歡什麼特別的東西,會極力「慫恿」母親去買,從不吝嗇,只為母親開心。
甚至還會為了買到母親喜歡的呢子外衣,堅持讓母親拿好衣服在店里等他跑回家取錢。
許多年過去了,父親對母親的愛和呵護的樣子,已經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長大成熟。
這一切,是孩子們效仿的楷模,更是精神寶藏,決定孩子們未來走向何方。
所以,一個家穩賺不虧的「投資」,是富養媽媽,給她關心、支持、幫助、理解、體諒和希望。
只有她精神富足,感受到被愛、被重視的溫暖,一個家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富裕。
之前有記者問郭晶晶的婆家,「希望媳婦生幾個」。
可不管怎麼問,霍家人都只有一個答案:
「生不生,生幾個,都是晶晶說了算。」
這并非說說而已。
事實上,郭晶晶在霍家享受的「特權」一點都不少。
怕郭晶晶父母到香港聽不懂粵語,霍家特地邀請「大紫荊勛章」獲得者、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陪同,緩解親家的不適感;
公公霍震霆來家里想陪孩子玩,如果遇到孩子寫作業,都會「乖乖」聽郭晶晶的話,讓孩子寫完再玩;
每次家庭活動,或一起出席社會活動,霍家都會讓郭晶晶站C位,給她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就連最近,40歲的郭晶晶參加成人芭蕾舞首演,丈夫霍啟剛和兒子都準時到場聲援。
一個媽媽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此。
她在家中地位越高,心境越開闊,越容易帶動一家人開心快樂,保持積極進取的好狀態。
如此一來,丈夫兢兢業業工作,家庭蒸蒸日上;她穩住大后方,家庭繁榮興旺。
媽媽有地位,孩子成長才有底氣,家庭才有延綿不絕的福氣。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說過這樣一句話:
「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在母親的手中。」
媽媽是家庭的靈魂,她存在的意義影響深遠。
想要富養一個家,先要富養媽媽。
對一個家最好的投資,就是優待媽媽,寵愛媽媽。
只有賦予媽媽足夠高的地位,給她一個「說了算」的機會,媽媽心中才會充滿陽光和能量。
當愛的能量在家庭成員之間流動,媽媽情緒平和,孩子未來寬廣明媚,家必會福氣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