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大學英語教師說她的孩子在兩歲半時已經會自己閱讀了,我們驚得目瞪口呆。我們的孩子兩歲半還在那撅著屁股玩泥巴呢,再優秀的也只不過是喜歡纏著家長要家長給他講故事。
老師說,她的方法就是從小讀書給孩子聽。老師說:「我孩子才幾個月,我們就經常會陪他看書,不管他看不看得懂,都帶著他一起講故事,在孩子八個月時,孩子竟然說了一句’媽媽拍爸爸’,我和他爸爸都驚呆了。
孩子一周歲多,我晚上要上課,孩子就從晚上六點睡到晚上九點,等我下課回家,就吵著我給他講故事,他并不單單是要我抱著他指著書本講,即便他在玩玩具時,也要求我在旁邊講。當時我真的很累很煩很困,偶爾想趁他不注意停下來,都會被他發現,要求我繼續講。
「你們陪孩子的背景音是電視或者音樂,而我陪孩子的背景音樂是我口播的故事聲。」
「當時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手機可以播放,全靠我嘴講,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后來他想要自己看書。我覺得不可思議,兩歲多的孩子怎麼可能會看得懂書,字都不認識吧?可沒想到他還真看得懂,識字量已經有2000個。
我想這和我當初不斷給他講書有很大的關系。」
想要孩子增加識字量,家長就得讓孩子多聽。
首先我們都很佩服這位老師,我們在場的八十多名學生沒有人敢舉手說自己能夠做到這點,一個個下了班回家恨不得馬上和沙發來個親密擁抱,孩子最好能安靜會就安靜會,哪里還有這般耐性給孩子講一兩個小時的故事呢。
老師指出我們在教孩子學會自主閱讀時的一個誤區:很多人希望孩子能夠自主閱讀的初衷是「可以讓自己安靜一會,不用給孩子講故事。」可如果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前提恰恰就是家長要忘記這個「功利性」的目的。要把給孩子讀書講故事當作一件非常快樂開心的事情,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不是一個負擔和壓力。只有你真心陶醉于和孩子一起的親子閱讀時光,孩子才能從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才能真正喜歡上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呢?沒錯,就是很多教育大佬都推薦的指讀。在孩子越小開始指讀越好,因為等孩子長大了會覺得你的手擋住了他的視線。如果孩子反復要求你讀一本書,不要覺得煩躁或者無聊,而是依孩子的要求,不厭其煩地讀他想要聽的那本書,十幾遍下來,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對這本書的內容已經倒背如流,甚至在不經意間也學會了這些字。
另外,識字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與生活息息相關。喝牛奶時,可以告訴孩子牛奶盒上的「牛奶」二字,出門時看到公共場所貼著「電梯禁止蹦跳」等指示牌,也可以告訴孩子牌子的含義。這樣讓孩子逐漸學會識字,自然閱讀起來就駕輕就熟了。
網友熱評:
這個習慣真的可以慢慢養成。我兒子大約6個月的時候,我就在每晚睡覺前念書給他聽,剛開始坐在我懷里有點哭鬧,時間長了,慢慢地靠在我身上半個小時都非常安靜,一直到我讀完故事書才肯睡覺。后來一歲多的時候,就喜歡背唐詩,雖然吐詞不清晰,但是當我翻到那一夜的時候,他看到圖畫,就可以完整地背出來,偶爾忘記了,我只要說出第一個字,他也會背出來 。白天還喜歡和我一起玩游戲,就是那種動物,植物,人物的拼圖。因為沒人照看,2歲就送到幼兒園去了。在家里的玩樂就是背詩,看書,拼圖,每天上床睡覺以前的事情就是看拼音識字,每一個都要讀一遍,直道他感覺滿意為止。買回的圖書每天要看完一本,3歲就欲欲躍試地讀報紙給我們聽了!幼兒園大大班就已經將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掌握了。
然后在小學里,又喜歡上了英語,將他幼兒園的英語課本全部讀了個遍,每周六周日,就在家里教他半個小時英語。剛開始只是像背書一樣讀,后來就用講故事的形式說給他聽,幾本書都翻亂了。可能是讀熟了的緣故,然后某一天,兒子就不滿足背的那種形式,讓我一個一個單詞教他準確的發音,給他講解一個單詞是什麼意思,一句話連起來又是什麼意思,英語學習小學基本沒有停過,到國中兒子英語從不感到吃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