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越長大,越活得像爸媽?
2022/10/29

前陣子,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自己和父母的缺點越來越像了?

話題一出,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媽媽很愛抱怨、脾氣又差、從來沒有鼓勵過自己,小時候對這樣的媽媽討厭極了,可現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我也總是脫口而出的抱怨和挑剔,表揚的話卻很難說出口。」

「當我不想說話時就會像爸爸一樣,別人說什麼我都一言不發;當我心情爆炸時又會像媽媽一樣,歇斯底里、咄咄逼人……但我其實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無奈又心酸,卻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曾經,無論我們有多討厭父母的一些缺點,可長大后還是在這些方面和他們越來越像。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是在母親的嫌棄中長大的。

母親的謾罵強權、歇斯底里、對自己的冷漠與剝削,都讓她痛恨不已,母親是她究其一生最想擺脫的陰影。

然而,當事業有成的她重新回到原生家庭中和年老父親相處時,她也會不經意間表現出強權專制、歇斯底里。

在父女倆的一次激烈爭吵中,父親指著咄咄逼人的女兒大罵道:「趙美蘭!你就是趙美蘭!」

她愣住了,盡管自己拼命想要擺脫母親的影子,卻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母親的樣子。

其實,現實生活里這樣的「蘇明玉」有很多。

明明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一些做法讓自己痛苦不已,可在自己的婚姻生活、親子關系里,依然會不自覺地循環延續著這些模式。

直到頻頻出現問題后,才會猛然意識到:自己竟和父母越來越像了。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強迫性重復」。

一方面,孩童時期的創傷性經歷會在潛意識里會留下這樣的觀念:父母很強大,如果我能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于是即便成年之后,我們也總會不自覺的在各種親密關系里,去試圖扮演曾經父母的角色,以求掌控「權力」。

另一方面,隨著年歲的增長,潛意識會仍想嘗試找到解決方法,以求解救自己的「內在小孩」、重獲人生的掌控感。

因此,我們會通過不斷重復創傷性事件或情景,來把自己反復置于類似創傷的處境之中。

但可惜的是,通過「強迫性重復」大機率能得到的只是「重復性創傷」罷了。

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一書里寫到:很大程度上,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誠然這些傷害大多是由于不當的養育方式所致,但父母也并非有意而為之。

父母的養育方式里有著時代背景的烙印,而且很多時候,父母也是這樣長大的,他們只是在用「重復自己成長經歷」的方式養育著孩子罷了。

當然,這也不是我們的錯。

在幼年時期,我們是需要依賴父母而生存的,幾乎完全被父母所「掌控」。

想要贏得父母的關愛、獲得更多方面的滿足,達到目的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對父母的認同和順從。

所以在孩童時期,我們對父母的要求更容易趨向于迎合。

雖然這只是權宜之計,可那些未被解決的問題和感受到的創傷,依然會根植于心逐漸被內化。

這也就是我們陷入「強迫性重復」的初始原因。

說到底,缺點越來越像并不是誰的錯,父母和孩子不過都是這場原生問題輪回里的受困者。

那麼,這問題是不是無解了?

當然不是,造成創傷的是原生家庭,但選擇是否將創傷繼續的是你自己。

楊冪曾在節目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原生家庭不管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會有缺失。

如果原生家庭本就不好,那你缺失的是愛;

如果原生家庭本身很好,那你缺失的是歷練。

無論你在原生家庭里缺失的是哪一課,終歸是要出去補上的。

深表贊同。

凡事都有兩面性,原生家庭也是,而且對成年人來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并不是決定性的。

步入社會之后,你會接觸到多元化的人和事、認識到各種原生家庭以外的關系模式,你完全有能力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親密關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

如何抉擇、如何打破循環、如何不讓問題在自己的伴侶和孩子身上延續下去,才是最關鍵的。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想要打破伴隨自己二三十年的行為模式絕非易事。

但好在,當你有意識地開始考慮這件事時,其實就已經邁出了最關鍵的第一步。

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為之,要改變舊有模式,自然也需一步一步去努力。

1. 別逼自己「原諒」

如果把創傷比作捆在心里的一把鎖,那要釋放痛楚,是需要用鑰匙去把鎖打開的,也就是梳理清楚情緒、認清主要的責任方、讓真正該負責任的人負責……

而不是粗暴地把重擔扛在自己肩上、倒逼自己去原諒。

你要做的是察覺創傷的存在,但不必逼自己去做個「圣人」。

2. 不再自我懲罰

第一步,是在認知層面摘出自己的責任。

第二步,就要在感受層面上也適應這種劃分。

可以試著做這樣一個練習,對著自己說:「我不需要為……負責」。

比如:

「我不需要為童年的被忽視負責。」

「我不需要為感到自己沒人愛負責。」

「我不需要為他人的壞情緒負責,那不是我的錯。」

當新的感受內化于心,也就能夠把責任歸還給應該承擔的人,不再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3. 重新自我定義

其實,感受是根植于我們的觀念的,重新定義自己的邊界,會更有助于我們從舊有模式中脫離。

《原生家庭》里提到一個小訣竅:在表達中有意識地替換主語。

比如:

「我很氣憤,因為父母從不允許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替換成:

「我不會再允許父母貶低我、過度干涉我的生活。」

看似只是一個小小的表述置換,但當主語更換成第一人稱后會發現,你的關注點也在重新聚焦回自己的身上。

4. 和「慣性」對著干

打破循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出全新承諾,和舊有的「慣[性.行.為]」對著干。

比如,小時候父母做錯事情從不會向自己道歉,那就要注意當自己對孩子做出類似事情時,要主動而由衷地道歉。

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重新拿回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權力和自信。

要記住,你、父母、伴侶、孩子,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是相互獨立的,創傷性的親密模式是完全可以被打破的,不需要被復制傳承。

說到底,原生家庭并不是制約你的根本因素,核心始終在于你自己是否有意愿去改變自己、你有沒有為之付出足夠的努力。

誠然,人生前半段的牌是隨機發配的,但人生后半程的牌面要怎樣「打」,主動權始終在你自己的手上。

相信自己的力量,要記住,改變不是為了你一個人,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循環,也同時為你的婚姻和孩子塑造了全新的未來。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