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父親是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父親的言行力量,對孩子的影響深遠而持久。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父親,他們并不愿意跟孩子好好說話,在毀掉兒子這件事上,父親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
「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舍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殊不知,相比身體上的暴力,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可能更深。
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沒有建立完全,他們對自我價值體系的判斷完全來自于父母,再加上孩子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不知道父母言語中的真實性,如果父母用負面的評價來否定自己,孩子們可能就會信以為真。
而很多中國父親,他們往往并不擅長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最終往往習慣用諷刺的話來關心孩子。
也有一部分自身無能,又有大男子主義的父親,他們經常使用語言暴力在打擊孩子,彰顯自己的父權地位,絲毫不顧小孩的感受。
「廢物」、「我的臉都被妳丟盡了」、「生妳不如生叉燒」……
這些扎人的字眼,往往會將孩子們推向人間煉獄,讓他們身心都備受煎熬,一輩子都難以走出陰影,甚至有些小孩可能會因為父親的話而做出不良行為,釀成大錯。
1、「妳真是沒出息……」
有些無能的父親,自身沒有做出大成就,但為了所謂的激勵孩子進步,動不動就說孩子沒出息,攻擊孩子的人格,打壓其自信心。
例如,太內向的孩子沒有出息,不愛跟別人打招呼的小孩也沒用。
這些暗示將會引導著孩子慢慢變成妳們口中的「那個人」。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而負面的暗示,往往帶來的效果比正面暗示更加持久。
父親一次次的否定,會讓孩子也變得難以自信起來,習慣性懷疑自己的個人能力,將來出了社會以后,遇上事情都不敢嘗試,機會又不敢把握,孩子也就很難做出大成就。
2、「別來煩我,有事去找妳媽……」
在中國,喪偶式婚姻幾乎比比皆是,8成父親或多或少都缺席著孩子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負擔推卸給妻子。
甚至有一些無能的父親,對著妻子呼來喝去,對孩子冷漠無情,小孩一有事情找他,便被要求他們去找媽媽,在家庭生活中毫無責任和擔當。
這種家庭氛圍之下,對兒女的性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例如,會讓兒子也變得目中無人,未來跟父親一樣,對家庭成員沒有責任感,認為女性就該在家做全職主婦,洗衣做飯,將來在婚姻中重復父母的愛情悲劇。
而女兒也會因為母親的經歷,變得敏感自卑,對婚姻充滿了畏懼,可能不敢隨便進入到婚姻中。
3、「我真后悔生了妳……」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吵架時,氣到頭上最喜歡說這句話,它對小孩子的威力比任何一句話都要來得大。短短七個字,否定了孩子全部的人生價值。
小孩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如果從小就讓孩子活在一個苛責的環境中,其大腦為了適應糟糕的生存環境,會不自覺地用上防御模式,讓自己的個性變得懦弱自卑,迎合父母的期待。
更為糟糕的是,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可能延續到一個人成年以后,即使他們已經得到了很多溫暖和善意,孩子內心的溝壑依舊難以填平,再多的愛都不能讓他們變得幸福起來。
因為童年時父母制造的陰影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孩子只要稍微幸福一點,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恐慌感和匱乏感,總擔心下一秒會有更大的不幸在等著自己。
4、「爸爸未來全靠妳了!」
很多父母都以為能用這句話來激勵孩子努力奮斗,日后能夠實現偉大的理想,幫助全家人都過上好日子。
但如果經常使用,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在其中,相當于把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孩子身上。久而久之,他們身上的負擔可能就會加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而言沒有太好的家庭,父母自己一輩子都陷在困境之中,難以跳脫出家庭和階級的局限,等有了孩子以后,便用這句話來「要挾」孩子,希望他們能夠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一旦孩子稍微有些沒做到位,父母就拿這件事來刺激孩子。
「妳的身上肩負著妳和父母的人生」,這種PUA式的教育往往容易導致小孩未來過得內疚自卑,一輩子都難以松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