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芳芳性格十分內向,不愛表現,平時就喜歡一個人玩,在家人面前還比較活躍,可一旦到了公共場合,就變得安靜少言。幼兒園里舉辦活動時,芳芳總是躲得遠遠地,老師怎麼鼓勵都沒用。這可急壞了芳芳的父母,擔心孩子性格內向,將來會吃虧。
其實,內向型性格十分常見,美國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提到,世界上這些人1/3的人為內向型性格,看看我們身邊的同事、親人、朋友,這些人當中不乏內向的人。
孩子性格內向,是一件壞事嗎?
孩子性格內向,應該如何引導,或者要不要幫他要變性格?
我們需要先明白以下3點:
內向不等于害羞、遲鈍
內向不等同于害羞,害羞是對社會評論的恐懼和內向,內向的人只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有些不同,內向型性格的孩子腦回路更長,看起來好像「慢半拍」,但其實是因為他們在思考問題時,認真的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內向絕不是次一等的性格
不要小看內向的人,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是內向型性格,他們個性沉穩、心思細膩,總是在那安安靜靜的學習。
相較于參加熱鬧的活動、聚會,以及在他人面前熱情四射的表現自己,內向的孩子更喜歡閱讀和獨自思考,喜歡安靜、刺激少的環境,因為只有這種環境下,他們的天賦才能發揮到最大。
他們的腦中的自我對話非常豐富,有著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但卻很少表達,或者說表達的非常「溫柔」。
內向的孩子不但勤于思考而且善于觀察,他們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注意到環境中的各種細節。
內向的人可以自信的表達
TED演講者中有很多厲害的人都是內向型性格,但這樣的性格并不影響他們站在聚光燈下,自信的表達自己,《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的作者蘇珊·凱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穩重、心思縝密是內向型性格的特點之一,這些發表演講的學者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安靜、少言,但在演講台上發言時不僅條理清晰,而且語言幽默、案例豐富。
這些人足以證明內向的人也可以很優秀,通過適當的練習,內向的人也可以自信的表達。
內向并不是一件壞事,性格也不是絕對的
沒有百分之百的外向型,也沒有百分之百內向的人。
家長們不必強迫孩子改變性格,而是要尊重、理解孩子的個性,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發揮性格的優勢。
對于內向的孩子,避免給他們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簽,孩子經常聽見這些帶有貶義的詞語,會對自己的性格產生自卑感,從而自我否定。
內向和外向的性格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每當遇到問題時,外向型的孩子期待團隊合作,而內向的孩子更喜歡獨立思考、自己完成任務。
我們要鼓勵孩子獨立,肯定他的思考能力,但也應該教會他們如何與人合作。
家長們可以采取適當的策略,慢慢地引導內向的孩子在需要的時候做一個「外向者」。
1.揚長避短,培養孩子的自信
●尋找孩子喜歡和擅長的活動,幫助他培養興趣愛好。
這樣孩子才有機會接觸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在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的時候,也會更加輕松自如。 漸漸地,他們就能做到在更多的人面前發言。
●讓孩子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他做的好時,及時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多點耐心,給孩子充分的鼓勵
內向型的孩子一般非常謹慎,要經過仔細地思考才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家長們要有耐心,不要覺得失望或者立刻否定孩子。
他們大多缺乏安全感,喜歡按部就班的做事,不喜歡變化和嘗試,在面對陌生人或新環境時,缺乏勇氣,這時,大人們要鼓勵孩子勇敢的跨出舒適區。
3.循序漸進,把握孩子的好奇心
在鼓勵孩子參與活動時,不是想法設法的規勸他盡快參與,而是循序漸進,先允許孩子站在一旁做活動的旁觀者,然后慢慢地引導他觀察:
「看,他們玩的可真起勁,那個玩具好有意思,還會唱歌呢,我們再靠近了觀察一下……」
一點點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很快他就會主動參與到游戲中。
經常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助于發展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孩子體驗到人際交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