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果自己本身事業有成,孩子也教育得好,這是最成功,最讓人艷羨的。
如果自己本身平平庸庸,而孩子出息得很好,對父母來說便是此生無憾,令人欣慰了。
如果人到中年,自己出類拔萃,而孩子卻沒有教育好,那將是一種最大的悲哀。
如果人到中年,自己的生活一地雞毛,孩子又沒有教育好,那不僅是悲哀,甚至就是一場災難。
我們似乎都能從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個搞教育培訓的女校長,非常能干,在教培機構最賺錢的時候,她所開的機構全省遍地開花,在業界很有名氣。由于忙事業,她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把唯一的女兒送到北京寄宿學校,自己從早到晚投身到事業當中,沒有精力陪伴女兒,女兒小小年紀一個人在北京非常孤獨,雖然物質豐裕,但十來歲的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得了抑郁癥,時不時有自殘,自sha行為。她焦頭爛額,想拼力補救卻收效甚微。
后來她的事業也遭遇滑鐵盧,機構紛紛倒閉,負債千萬。此時的她陷入了前是懸崖,后是追兵的艱難階段。事業曇花一現,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錯過了關鍵期,在孩子最需要母親的陪伴時,她缺席了,對家庭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后果。
對孩子來說,那種傷痛可能永遠也治愈不了了,而對她來說,所有的功名利祿此時也煙消云散,什麼都沒剩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的人生。到晚年,等待她的可能就是陪孩子輾轉于醫院機構,治療疾病,也可能稍不留神,孩子可能就會與她陰陽兩隔。這樣的晚年毫無幸福感而言。
中年人他們由于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打拼事業,對孩子的關注比較少,教育不得當,孩子一旦出現問題,最要命的是還要替孩子收拾爛攤子,甚至會把自己半生積累的財富和名譽毀于一旦。著名歌星李雙江夫妻對兒子的失敗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更極端的是sha父sha母的行為。曾震驚世人的黃晨陽和吳謝宇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黃的父母更是事業有成,但他們只是給孩子提供了文化和物質基礎。如何做人,懂得感恩的教育卻是不成功的。
這一類孩子認為父母的愛天經地義,父母溺愛孩子,養成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花錢如流水,任何要求只要稍不滿意就對父母懷恨在心,最后一次黃就因出國問題與父母發生矛盾將父母殺害,拿錢后潛逃國外。
吳謝宇更是一種變態心理,殘忍地將愛他的母親殺害。
黃晨陽被捕
生而不教,教而無方,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罪過,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最自私的傷害,因為你把ta帶到這個世界上,有責任讓ta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生命形態。
很多父母走偏了道路,盡管已經竭盡全力,傾其所有,卻是吃力不討好,有勁兒使錯了地方,還是沒能如愿以償。
我的叔叔和嬸子,普普通通的工人,年輕時為了生活在外打工,唯一的兒子丟給老人看管。
小時候孩子還是比較聽話的,后來上學時他們接到自己身邊,為了彌補遺憾很寵愛堂弟,讓堂弟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活得很自我中心,從不考慮父母的辛苦。
上國中高中迷戀上網打游戲,經常跑到網咖。好不容易上了個民辦學校,三年大學都是在游戲中度過的,各門學科不及格,學校讓退學,我叔叔豁上老臉去求學校,給個機會,最終還是連個畢業證都沒拿到,肄業。
在家待了好長時間,白天睡覺,晚上打游戲,嬸嬸叔叔每天早出晚歸上班掙錢,又給兒子攢了一套房子,買了十來萬的車子,一切都給兒子準備好了。堂弟后來上了快餐店打工,工資從來沒往家里交一分,自己用著一萬多的蘋果手機,父母在家省吃儉用,嬸嬸退休了還不歇著,又給自己找了一份工作。
從生命的延續來看,應該是一代更比一代強,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樣的結局是生命之規律,人生之希望。如果在下一代的教育上不成功,那可能是人生最大的敗筆了,自己會抑郁寡歡,看不到希望。目前叔叔嬸嬸還能掙錢,還有自理能力,不指望堂弟養老,自己給自己攢養老錢。
可將來真的沒有自理能力時,一個被寵愛得只知道索取的孩子能為別人,為父母做什麼呢?
官職和社會地位被看做是成功的標志,掙錢的多少也被看成成功的標志,但從整個人生看,這些其實都是身外之物,無論官大官小,掙多掙少,當我們老去,孩子就是我們最終的收獲與結局。人年輕時有福氣不是真正的有福氣,老了有福氣才是真的有福氣。有福的決定因素就在子女身上,如果子女孝順懂事,自己辛苦半生也是非常值得的。
曾經有一位爸爸是五星級酒店的廚師長,卻放棄高薪,到幼兒園當一名普通的廚師,因為他和妻子都太忙了,每次深夜去接已經睡著的女兒時都會很愧疚,思來想去,他決定多花點時間陪伴女兒。讓女兒在親情的陪伴下健康平安長大,這是他覺得最有價值的一份工作,賺得少就少點吧。
很多明星還有普通人,他們都意識到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你錯過了就永遠看不了了。在工作和孩子的教育上,天平要傾向于教育。也許賺得少了會錯過一些機會,但什麼也比不上孩子的成長重要。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限期就基本快要結束了。
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有這樣的選擇,教育好孩子也并不是放棄工作,如果無法完全放下工作,就多注意幾點:
讓孩子知道父母在意他,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放下手機放下工作陪伴他,而不是粗暴地拒絕,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很忙,但沒有什麼比得上他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多傾聽,用心觀察,孩子最近做了什麼,有什麼感受,以朋友的姿態交換感受,樹立榜樣,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
最慘淡的晚年,就是一個面對不成器的孩子。
人在中年,有一個教育得好的孩子,晚年才會花落見果,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