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有話要說。
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開啟了中國父母和中國孩子之間「拼爹」「拼娘」的模式。雙休日、小長假、寒暑假,不是父親就是母親放下手邊活,停下身邊事,拖著大人小孩疲憊不堪的身影,帶著孩子要麼腳步匆匆,要麼車輪滾滾,奔走于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班,各種特長班之中,出入于各種培訓機構之中,真是一切為了孩子。
親戚的孫子出生在北京,家境優越衣食無憂。
寶寶出生兩個月后,大人一個月投資過萬,給他報了嬰兒智力訓練機構,寶寶的太爺爺生前是某省重點高校的大學校長,而寶寶的爺爺在某省做過高校校長,教育廳長,寶寶的姥爺是某省高校的教授、博導和院長。寶寶的父母分別是留學英國和加拿大的海歸人才,要說寶寶出生在教育世家,書香門第也不為過。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兩年,寶寶會走路了,智力發育良好,他玩積木的造型和構圖令人驚嘆。但令人揪心的是兩歲多的寶寶就是不說話,這既引起了大人的發愁,又引起了親戚朋友的關注。
聰明的寶寶智商偏高,可顯得情商偏低,性格有點自閉,不喜歡和大人之間進行言語的交際與互動,除了吃喝拉撒,就喜歡獨自一個人玩。我見到寶寶時,他已經兩歲多了,活蹦亂跳就是不說話。為什麼呢?一個沒有言語交際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寶寶,每天被送到幼兒智力訓練機構,就等于將寶寶送到托管所。大人小孩花在路上的時間和寶寶待在培訓機構的時間,占取了他一天時間中的大半。除了睡覺,大人的親情陪伴時間有多少?大人和寶寶的互動、交流有多少?盡管大人說話寶寶聽不懂,但這是一種耳濡目染的親子活動。寶寶在發育中不能缺游戲,不能缺親吻,不能缺逗樂,而這一切基于陪伴。所以父母一定不要錯過了0~3歲孩子腦智力發育和語言能力形成的陪伴期。等父母事業成功了,把錢賺足了,再去陪伴孩子,那就晚了。
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寶寶上幼兒園了,他也開言了,也會說話了,變成一個小話嘮了,全家人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可寶寶說話遲,換來的是所有親人歷時兩年的心焦,是親戚朋友歷時兩年多的等待,這在幼兒教育上也是一個教訓。
幼兒的直接教育者是父母,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定要和幼兒建立起溫暖的親情關系,細心呵護的責任關系,豐富生動的語言關系,穩定安全的互動關系,為幼兒提供成長和撫育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做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昨晚,我在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參加中考的時候,他對兒子說:「如果你考了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白清揚聽到這樣的玩笑,自然輕松地上了考場。白巖松認為,「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名并不是好事,人生并不是競技場,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嘗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于是,就將永遠向前。」
可是大多數年輕的父母當孩子開口咿呀學語的時候起,就教孩子學著數數字,墻上貼滿漢語拼音,貼著水果蔬菜類的英語單詞圖冊,等孩子稍稍大一點,就急著教孩子背唐詩宋詞,給孩子報這個班,報那個班,把培養孩子的智商作為第一要務,而往往忽略了一個人內心真正強大,在逆境中表現出的抗壓能力、生存能力通常與情商息息相關。
所以,先別急著讓孩子識多少字,記多少單詞,會算加減法。
而是想方設法給孩子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給孩子一個健康而又快樂的童年。
圖片來自網絡
兒童的成長并非一朝一夕,他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溫暖而又穩定的親情關系,和諧共生的家庭生活環境。與此同時,還要保證他良好的營養和適當的睡眠。
寶寶如果休息不好,身體顯得舒服,他就會哭、會鬧、會恐懼,會焦躁不安。這會影響到他的成長發育,也會影響到大人的身心健康。父母除了保障孩子成長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更要保證嬰幼兒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這是因為,嬰幼兒也有其自身豐富的內心世界,他通過觀察,見到陌生人會認生;他通過觀察大人的言行,去模仿大人的言行;他通過觀察,去實踐大人的表現;他通過觀察,去探究大人的活動。天為什麼會下雨?太陽光為什麼刺眼睛?雞蛋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爺爺有胡子而奶奶沒有?這些離奇古怪的問題,大人一時半刻也許會給孩子解釋不清。但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這就是孩子的探究心。
父母要盡可能多的爭取時間,把孩子帶入真實的場景當中去,讓孩子參加具體的活動,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比較物體的大小,區分物體的形狀,辨別并分清不同的顏色。這就是在與無聲處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圖片來自網絡
不論何種家境,父母要盡可能多的親身教育孩子,親身陪伴孩子,千萬不能從絕對意義上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從而把父子情、母子情和孩子之間隔離開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孩子習得語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活動,讓孩子思維發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共情,讓孩子豐富情感;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舉動,讓孩子得到效仿。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濃濃親情,決定著孩子一生對父母親情的回報,決定著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決定著孩子日后步入社會的發展潛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