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美食菜譜
生活小妙招
明星
創業職場
健身達人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學霸父母學渣娃:想擁有一個學習自律的孩子,你必須知道這三點
2022/12/16

周末和閨蜜小聚,提到孩子的學業問題時,她忍不住向我大倒苦水:

「給我兒子輔導作業,我真是快要崩潰了!」

作為名校畢業的高材生,閨蜜家兩口子從小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沒想到的是,學霸父母學渣娃,他倆的兒子在學習上卻是一團糟。

每回寫作業,孩子都磨磨蹭蹭的,一點都不認真。批評他幾句,娃還滿不在乎地直接擺爛: 「學習太難了,我不想學了。」

有好幾次,閨蜜都被兒子氣到情緒失控,忍不住動了手。

閨蜜的經歷,讓人不禁想到最近熱搜上的一個新聞。

最近,湖北武漢有一位媽媽,本身是文學博士,又是語文老師,卻在給念小學的兒子輔導語文作業時,因為娃敷衍的態度被生生氣哭了。

都說這屆家長輔導作業就像渡劫,看來一點不假。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到「爸爸事業再風光,輔導作業也爆缸」,為人父母,面對那個學習拉垮的孩子,心情都是一樣的。

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給娃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的表象,卻忽略了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

事實上,在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這件日常「小事」中,正藏著這樣三個家庭教育的真相,值得我們所有父母重視。

學習上,你抓得越緊,孩子往往越不自覺

孩子做作業費勁,學習自覺性差,我們做父母的該怎麼辦?

或許很多家長會說,那只能在學習上更加狠抓啊,否則豈不是掉隊更多?

于是,我們在輔導作業時用盡洪荒之力,為他們的功課操碎了心。

但很多時候,這麼做卻適得其反。孩子非但毫無進步,反而對學習更加抵觸。

為什麼會這樣?

心理學專家李松蔚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認識一對夫妻,兩人均名校畢業、事業有成、家境優渥,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然而,他們的兒子卻吊兒郎當、不愛學習,每次考試都在班上墊底。

為此,夫妻倆心急如焚,不惜下血本給兒子報了各種補習班。那位媽媽甚至選擇了辭職,全職在家陪伴孩子,輔導孩子學習。

然而,精力財力的大量投入,卻始終沒什麼效果。無奈之下,他倆前來求助李老師。

經過深入了解,李老師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這對夫妻非常強勢,兒子從小到大的任何事情,都是他倆說了算。

拿到學習方面來說,每天該學什麼、做哪些課外作業、每次必須考多少分、考好了會得到什麼獎勵、需要上哪些興趣班……這一切都是他們夫妻倆擅自決定,從未詢問過兒子的想法。

就這樣,這個男孩被動地接受著父母所有的安排。他內心的情緒和感受從未被關注過,他真正的興趣愛好從未被重視過……久而久之,男孩習慣了被父母推著走,他就這樣慢慢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成為了大人眼里那個「做作業不自覺」的差生。

李松蔚老師指出: 「父母做的事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一個詞來定義,叫做激發。主角仍然是孩子,父母的任務是激發孩子,讓孩子成為可以為自己負責的人。」

的確如此。學業上,我們抓得越緊、包辦得越多,孩子的自主性就越弱。但其實,只有激發出孩子的自主性,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他們才會對寫作業投入熱情。

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在教育方面,有些事情家長要「少作為」。

比如,幫助孩子規劃學習安排,每天學校作業先寫什麼后寫什麼,完成后再干什麼……這些應該放手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

人的天性是傾向于自我管理的,孩子需要體驗他是決定者的感覺。

當然,還有一些事情,家長則要「多作為」。比如,多和孩子聊天談心,傾聽他們的煩惱,及時了解他們的愛好和夢想,并多多提供支持……

只有這樣,孩子在學習上才會擁有自主感和主動權,明白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為自己負責。

獲得這份「主角光環」后,孩子才有可能更加積極自覺地學習。

孩子叛逆不愛學習的背后,本質都是需求不被滿足

很多時候,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都會被他們心不在焉的樣子惹怒。

眼前的娃,做題不肯聽,背書不配合,有時甚至還要頂嘴: 「老師沒有布置這個,我為什麼要做?」

這副對著干的態度,讓我們直呼難搞。

表面上看,這種表現是孩子叛逆不聽話。但其實,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他們內心被忽略的需求。

親子真人秀節目《敞開心扉的少年》中,曾來過這樣一組家庭,爸爸是哈佛大學的碩士,媽媽也是名校畢業,可13歲的兒子瑞明卻是個妥妥的學渣。

他成績差,不自覺,成天就想著看電視玩手機。如果把電子產品收走,他就直接在沙發上躺平或吃零食。總之一句話——就是不好好學習。

盡管大人給他安排了各種補習班,可他分數還是一直往下滑。期末數學模擬考,他甚至只拿到了29分。

這樣的落差,讓瑞明爸媽接受不了。可面對節目組的采訪,這個男孩卻坦言:

「我考那麼差,其實就是故意的。」

原來,父母的學霸光環給了瑞明無限的壓力。

一方面,他羨慕著爸媽的優秀,但又無比自卑,認為自己無論多麼努力,也永遠趕不上父母的成績;

另一方面,父母的態度讓他不滿。每次他明明會做的題,他們依然要反復提示,不相信他能做對,并且動不動就沒收他的手機,認為他一定是在玩游戲。

由此,這個自認為不被信任的男孩逐漸心生叛逆,開始在學業上放飛自我。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中提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基本需求,感覺自己被接受和被需要,特別是他們父母的接受與需要,至關重要。

而當這種需求無法滿足時,他們往往便會用張牙舞爪的表現來抗議。

的確。心理學上的冰山理論指出,個體的「自我」就像冰山一樣,行為表現只是露在表面那很少的一部分。而藏在海面底下難以發現的部分,即目的和動機,才是真正的重頭戲,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關鍵。

所以,在我們急著指責孩子做作業不配合之前,不妨先「蹲下來」,用心看看那個滿身長刺的孩子,內心都藏著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找到了這些需求,癥結也就解開了。孩子所存在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每個孩子其實都可以上進好學,就看大人如何引導

韓國紀錄片《差生》中,有個叫洪成浩的男孩,是個讓家長頭疼的學渣。

他玩游戲成癮,從國中開始,每天花五六個小時打游戲是家常便飯,周末更是會玩上一整天。

至于成績,那自然是特別差。全校505個學生,他排第490名,數學和科學課更是只考了二十幾分。在他眼里,學習是自己最不喜歡的事情。

為此,成浩的母親打過他,卻根本不管用。隨后,母親改變了教育方式,不再逼迫兒子學習,而是默默陪伴在他身邊,支持他的決定。

母親帶著成浩一起旅行、一起學跳舞,甚至在他提出要退學參加電競職業比賽時也沒有阻止。

由于實力懸殊,成浩最終在比賽中大敗而歸。但母親無條件的愛,卻讓他幡然醒悟。

此后,他開始認真學習。而成績也從墊底一路逆襲,最終竟排名全校第一,考取了著名的延世大學。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曾說: 「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都愿意學好。因此,關鍵 在如 何引導。」

事實上,「孩子沒有上進心」就是一個偽命題。每個孩子都可以變得好學,也完全能夠學好。

內驅力,其實蘊藏在所有人的心底。而我們家長要做的,便是去喚醒這股力量。當然,孩子的特點和個性不同,方法往往也因人而異。

愿我們都能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共勉!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