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養兒才知父母恩」。因為養育孩子的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經歷了父母經歷過的各種磨難,才會懂得孩子成長的背后,是父母的十幾年的心血澆灌,是父母傾盡所有積蓄的奮力托舉。
朋友張姐的女兒瀟瀟16歲,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她智商挺高,學習成績很好,是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也非常讓父母頭疼,這孩子太嬌氣。冬天到了,父母害怕孩子生病,就去給她打了一個預防流感的疫苗,可是,就是這個疫苗有點讓胳膊疼,就這樣,孩子不愿意去上學,一定要請病假——胳膊疼,不能拿筆寫字。
每一次過周末,對于張姐都像是「渡劫」一般,因為女兒周一去學校,肯定會發脾氣,頭疼、肚子疼、腳丫疼……就是不想去上學。
雖然聰明,但是不愛學習,上了重點高中以后,孩子就產生了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原因是——聰明的人太多,自己的成績不能排在前面了。
高中的課程可不像是國中和小學一樣,僅憑你一點小聰明就能名列前茅的,隨著課程難度系數增大,瀟瀟的學習總是時斷時續的,慢慢地已經歸為差生一類,估計考不上多麼好的大學了。
我聽著張姐的哭訴,她說還不如生一個笨蛋孩子,這麼聰明的頭腦,卻白白浪費了,自己真的是不甘心。
父母不甘心又有什麼用呢?我忽然覺得這也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縮影,等到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有問題了,實際上就已經晚了。
張姐的孩子,問題不在智商方面,而是在于經過父母十幾年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寵溺,孩子躲在父母為她搭建的溫柔窩里,不想再出來經歷一點挑戰,一點點挫折都能輕易把她打倒。
「聰明有余,抗挫折能力太差」,這是我給張姐開的「診斷書」。
我們現在有很多爸媽也是一樣的,他們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唯獨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成長,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很重要但往往被家長忽視了。
西紅柿媽媽認為,孩子的學習只有聰明是不夠的,他會需要面對很多困難,自己來解決。生活也同樣如此,有很多孩子在被爸媽、老師批評一兩句之后,就選擇輕生,抗挫折能力差,已經是很多孩子的共性了。(當然也不是單純地怪孩子或者家長之類的)
什麼是抗挫折能力呢?
也許我們聽慣了那些學術論語,我覺得通俗易懂地解釋,抗挫折能力就是,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對自己說:「雖然糟糕,但是,我還好,我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堅持一下就好了。就算是不能解決,我也應該繼續前行,或者可以找到其他更想要的東西。」
可以堅持繼續努力,當發現不能實現的時候,也能自我安慰,大概也是所謂的抗挫折能力吧!
有了抗挫折能力,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堅強、勇敢、樂觀向上的人,但是,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我們不妨試試這兩種方法。
①多帶孩子去運動場,揮灑汗水,鍛煉意志力。
周末的時候,閨蜜約我帶孩子一起去公園攀巖,兩個孩子也是歡呼雀躍。攀巖會遭遇很多不確定的困難,很考驗我們的意志力,但是,在戰勝困難以后,也能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呢?我們生活中不必為孩子設置困難和挫折,很可能會讓孩子誤會和叛逆,運動場是一個好地方。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是什麼道理呢?
運動本身就充滿挑戰,踢足球會被人搶斷,隨時面臨著危險和受傷,3000米長跑,會讓你的心肺、四肢都處于極其疲憊的狀態。就是這樣的磨難,能提高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②多帶孩子去公眾場合,參加集體活動,和家庭以外的人接觸。
有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因為在家庭里都是無微不至照顧他的人,有的孩子只要家里來了客人,立刻躲進自己的臥室里面不出來了。怕見人,怕和外人交往也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現。
我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游樂園、家庭聚會,在人際關系這方面,孩子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在和家人以外的人相處時,孩子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別人家的孩子可能不會讓著他,需要他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孩子的情商會提高,孩子開闊了眼界,也會越來越堅強勇敢。
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生活的基礎,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我們要把養育孩子的側重點轉移一下,讓孩子成為風雨中成長的小樹,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