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最痛苦的不是生活的艱難,而是找房子的勞累,那種被掃地出門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所以,買房成了多數人生存的第一標準;不論大小如何,只要不在搬家都行。
居住了4年的房子,房東一句要賣了,小夫妻不得不開始急急忙忙的搬家。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們決定買房,實在是不想再搬家了;租房子很多東西都不敢買,買了搬家很麻煩,以至于他們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從未享受過一天生活。
經過多番的尋找,終于找到了一套27坪的二手房。商場、寫字樓、醫院都是比較便捷的,還有一個超大的氧吧大公園,可房子內幾乎不能看,很破需要整個兒的全改。
#玄關
在她看來,房子應該是溫暖、明快、潔白的,所以她家以白色和原木為主,營造一個看不膩的小家。
玄關,白色紋理的大理石地磚,低臺階下一高櫃,一半鏡子、下部懸空,進出門能夠快速、順利的解決身上的裝備;門上兩個門貼,掛進出必要的口罩,保護自身安全。
#改造前的客廳
老一代的房子都是這種深深的土黃色,老土接地氣但顏色也著實醜得很。在現代精裝交付得房子裡,會經常看到這一類顏色的地板和門窗,特別的礙事兒,不知如何裝修。
#改造後的客廳
對于客廳的設計理念,是越少越好。除了沙發必須放在地上之外,不要電視櫃,電視機直接掛牆,角落裡配一盆花,增加室內的自然元素和一些視覺感。
硬裝上原木色的地板,白色的牆壁,配以米色的沙發和地毯,讓家清清爽爽的不帶一絲絲的拖拉。
短背的米色沙發,圓弧的棱角,在簡單的空間裡顯得時尚有型;夕陽下,金毛懶洋洋的趴在沙發上,昏黃的光照射在上面,把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帶回家。
#改造前的廚房
廚房看著還不錯,但也有老房的通病,採光不行、工具老舊、冰箱太小。
#餐廳和廚房
廚房的佈局沒有更改,改的是所有眼睛能看到的外觀。白色的牆磚、和櫥櫃,原木防火板的檯面以及擋水條;盡可能的安排一個大冰箱的位置;客、廚中間的過渡廊,一方原木桌子、一盞竹篾燈,輕和的小日式。
#改造後的廚房
近看,小廚房檯面上打了一層蠟油,不然不會有這樣的反光效果。下嵌的不銹鋼水槽和電磁爐灶台,把簡短的小檯面收拾的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
旁邊的洗衣房,進出都要經過廚房這一小角;正常的櫥櫃寬至少是50公分,但這樣一來進出洗衣房的門就縮小了20公分,非常的不方便;于是乎,她將這一截櫥櫃縮短了15公分,做成一個窄邊櫃,放微波爐、空氣炸鍋、小籃子剛好。
木色和白色混合的小餐桌,擺上喜愛的盤子、以及插一束花,享受的生活從這裡開始。
週末的早晨,終于有足夠的時間,吃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安逸的晨光。
很簡單的小臥室房,因為有獨立的衣帽間,所以這裡顯得格外的寬敞;太陽落山,夕陽照射進來,整個房子都變得金光燦燦,特別的有光輝感。之所以買下這房子,不僅是交通便利,還有學區和光景。
胡桃木的鬥櫃,隨意的一鏡框,就成了梳粧檯。旁邊七七八八的擺放了幾盆綠草,有大芭蕉、小含羞草、小株發財樹,樂樂呵呵的一早晨。
#書房和儲藏室
一間獨立的小書房,平日裡除了工作、閱讀之餘,這裡還是一個大的儲藏室。有男主喜愛的耐克喬丹,仔細數一數大概有20幾雙,有些沒有原裝鞋盒就用透明的鞋子裝好,全都是寶貝。從宜家買來的一個展示架,專門用來擺放整理雜物的。
門與窗之間的角落裡,簡易的書桌,一邊是龜背竹、一邊是小花籃,這就是她的工作——與花為舞,與草為伴。
#改造前的衛生間
先前的衛生間,是一個被壓縮、壓縮、再壓縮的空間,真心的不好看。
#改造前的衛生間
改造後的衛生間,佈局上沒有改造,但在顏色上做了最大眾化、不過時的選擇;白色系的打底,配合適當的木質櫃,讓空間裡盡可能的明亮,且不失一點溫暖。鏡櫃安排不了,就在馬桶上另外安裝一方牆櫃,對一些生活品進行儲備。
一盞小夜燈裡的衛生間,溫暖的咧。
這種光氛圍,適合休閒的泡個澡,再來一杯紅酒……超靜意的生活。
#陽臺
一開始準備把陽臺擴進客廳,但丈夫死活不同意,因為他想要一個視野好、光線好的社區,來喝茶、烤肉、賞星空,不香嗎?剛好她也需要一個種花的角,也就不在強求什麼了。
在陽臺兩端是個內嵌的壁龕,讓工人做了一個拱形的門洞,裝飾陽臺裡的硬裝環境;旁邊就可以擺放一些花花草草,超舒服的奶油系,這才是一個休閒陽臺該有的樣子嘛。
新入住的房子,儘管缺少很多細小的東西,但效果卻是他們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