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子,千萬不能用「蠻力」,而是要用「柔軟」的智慧,有技巧地裝傻、示弱、放手,推著他們不斷成長。
前陣子,我和幾個好友相約帶娃去露營。
路上,我們幾個買了不少零食水果,我兒子見狀,主動要求幫我們分擔提袋子;
席間,我在一旁削蘋果,他則緊張地站在身后說:「媽媽,你要小心點哦,刀子很鋒利的。」
好友遞給他蛋糕,他一邊接過一邊脆生生地說:「謝謝阿姨,阿姨你也多吃點!」
就連露營結束,他也會搶在我們之前就去收拾殘局,還號召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干。
一趟出游下來,幾個好友都對我刮目相看,紛紛請教我平常是怎麼養兒子的。
我表面笑而不語,心里卻感慨萬分。
其實,別看我兒子現在開朗又陽光、暖心又可愛,跟我關系也很融洽。
剛開始的那幾年,我也在養兒子時走過不少彎路,犯過不少錯誤,還差點把兒子養廢。
總結這些年的血淚經驗,有句話想送給各位男孩媽媽——
想要兒子養的好,媽媽一定要做個傻白甜。
行動上傻白甜,經常裝傻充愣
教育專家盧琴曾經說過,男孩子要使用他,你要享受你的兒子。
但是剛生娃那會,我幾乎毫無經驗,一心想著盡好當母親的責任。
于是凡事都親力親為,甚至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地包辦。每天孩子要吃什麼、穿什麼,安排得妥妥當當,不容有一絲差錯。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了他小學二年級。
有一次,社區組織了一次暑期游學活動,為期一周。
我抱著帶兒子見世面的目的,給我倆都報了名。
結果,他對即將到來的生活一無所知,東西全都得我幫他收拾,每天去哪里做什麼全得我操心。
而且我還發現,兒子和同齡人相處總有些敏感害羞,難以融入。
相比之下,鄰居家才10歲的小男孩,卻獨自參加了這次活動,不僅自己收拾行李、訂車票,坐了十幾小時火車也沒喊苦喊累。
而且,整整一周的游學,他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妥善處理,很少求助別人,特別獨立,還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我實在是羨慕不已,回來后,第一件事就是忍不住請教了小男孩的媽媽。
她眨了眨眼,跟我說:
「你就是為孩子做的太多了,咱們當媽的,一定要學會躺平和裝傻。
孩子能做的事,你不要管,讓他們自己去折騰。」
我將信將疑,回到家決定試驗一下。
我不再管東管西,也不再萬事包辦,只要兒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嘗試自己去做。
每天上學穿的衣服,自己挑選自己穿;房間搞得一團糟,就自己整理。
一開始,兒子非常不適應,每天恨不得喊八百遍媽。
有時候,我看他實在難以解決,就走過去站在一旁指導他完成;
到后來,他要是再喊「媽」,我就干脆裝傻充愣。
「媽媽,我鞋子臟了,能不能幫我刷一下啊?」
「媽媽現在很忙哦,你自己試著刷一下好不好,肯定比媽媽刷得干凈。」
「媽媽,這個字要怎麼讀啊?」
「媽媽也不會呀,不如你查查字典,學會了教教媽媽好不好?」
最后不管他完成得怎麼樣,我都能「昧著良心」一頓猛夸。
半年之后,效果可以說非常顯著。
我整個人輕松了不少,他也變得懂事、獨立多了,什麼家務都能做一些。
我還教他做了幾道簡單的家常菜,還有我最擅長的烤甜品。
有次,他帶了自制的烤餅干去學校,當天就收獲了一群「小迷弟迷妹」,整個人都自信了不少。
我這才明白, 養育男孩,最怕媽媽用一身鎧甲替他阻擋了風雨,也抹殺了他的成長空間,剝奪了孩子適應社會的機會。
男孩自己能完成的事,就裝傻不要管。
從小就要給他們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提供鍛煉、實踐、展示本領的機會。
不管他們完成的怎樣,都要及時鼓勵和贊美,提升男孩的成就感,激發他做事的興趣。
你越早放手培養男孩的獨立性,孩子的未來才會走得更穩。
語言上傻白甜,學會撒嬌示弱
以前,我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就應該聽大人的,因此跟孩子說話時語氣總是很強硬。
看看幾點了,還不睡覺!
別老吃那些垃圾食品,多吃點魚,有營養;
快點把東西收拾了,磨磨蹭蹭的......
兒子小的時候,還能乖乖地服從我的命令。
自從上了小學,他凡事開始跟我對著干,不再是那個對我言聽計從的乖寶寶,這很讓我頭疼。
有一次,老公給我發了一段視訊,感嘆道:「你看看人家的兒子多聽話!」
我隨手點開視訊,里面是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上綜藝的幾個片段:
她陪著兒子玩時,會直言不諱地告訴兒子自己害怕滑滑梯,嗯哼聽了就像勇敢的騎士一樣,手把手陪她去嘗試。
洗完腳,她會撒嬌讓兒子幫她擦腳,說:「不然腳要感冒了」。
當她低血糖時,跟兒子撒嬌說想吃甜的,嗯哼就立刻貼心地拆開一顆糖喂到媽媽嘴里。
在霍思燕屢次的「撒嬌示弱」下,嗯哼儼然是一個「小暖男」,母子關系也是和諧又溫馨。
看完我不禁開始反思,是不是因為自己在語言上的強勢,忽視了兒子的感受,激起了他的逆反之心。
所以我吸取了教訓,決定試試跟兒子撒嬌示弱,說話語氣甜一點,態度軟一點。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發現兒子在看電視,電視聲很吵。
我剛想發火,一想到要撒嬌,硬生生把原來的話憋了回去,改成了:
「哎呀,兒子,你聲音有點大。」
「媽媽今天工作了一天,好累哦!」
你可不可以聲音小一點,讓媽媽休息下?」
兒子聽了之后,居然沒有像以往一樣充耳不聞,反而乖乖照做了。
當我想讓兒子扔垃圾時,我就裝柔弱:「哎,好沉哦,真是拎不動......」
他會皺皺眉頭,主動說:「我來吧」,然后毫不猶豫地拎起垃圾袋就往樓下走去。
記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感覺有點不舒服,便想躺在床上瞇一會。
這時候,兒子放學回來,看我躺在床上,便關心地問我是不是病了。
我靈機一動,想看看兒子如何應對,便虛弱地說:「媽媽不舒服,沒辦法給你做飯了。」
他聽聞,立馬跑去廚房,燒了一壺熱水,用杯子裝好小心翼翼地拿給我,邊吹氣邊說著:
「媽媽你先喝點熱水,小心燙到哦,你就好好休息,等會我來給你做雞蛋面吃。」
當時給我感動得稀里嘩啦的。
現在,兒子11歲了,不僅特別聽話能干,還懂得心疼人,跟我關系也漸漸親密起來。
心理研究結果表明:男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通過滿足別人的需求來得到認可。
所以,作為男孩的媽媽,以強制強從來不是上策,以柔克剛才是王道。
媽媽的撒嬌,才是小小男子漢最無法抵抗的溫柔。
媽媽傻白甜的背后
其實是信任和尊重
看過一個新聞視訊。
在湖南衡陽,一位媽媽在兒子放假的時候,被兒子吐槽:
「我都不知道我媽怎麼這麼命好。
我和弟弟得早早起來寫作業做家務,搞得好像放假的是我媽。」
原來,自從11歲的兒子放假以后,媽媽什麼也不管,每天睡到10點多,要兒子四次三番地催促,她才能起床刷牙洗臉。
不僅如此,兒子還要給媽媽做早餐,炒菜做飯。他自己忙不過來,就動員弟弟、爸爸一起做家務,洗衣拖地。
于是,一家四口,這位媽媽成了最閑的那個人。
很多網友笑話這位媽媽「懶」,我卻覺得這位媽媽頗有智慧。
就如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所說:
「父母越厲害,越要學會收攏翅膀,因為我們成人的厲害,會變成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如果不是這位媽媽收攏翅膀,給孩子創造機會,又哪來兩個這樣能干、獨立又懂事的兒子呢?
想起網上一位博主的自述:
「我小時候,一直覺得我媽是個傻白甜。
她每天上班都要打扮得光鮮亮麗,晚上回來想做飯就做,不想做就帶著我去樓下下館子,吃完飯還要追劇,有時家務還得我幫她收拾;
學習上也不怎麼管我,全憑我自覺,周末還經常帶我出去玩。
我想做什麼,她也不細問,總是全力支持。
我跟朋友們吐槽她心大,結果朋友們反而很羨慕我的自由。
長大了我才明白,她其實一點也不傻。
因為她,我從小動手能力一直很好,后來大學如愿去學了心儀的機械設計,最近比賽還獲了獎。
我真的很感謝我媽。」
《養育男孩》中說: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路人。
媽媽傻白甜,本質上其實是對男孩的信任、尊重和放手。
如此,他們才能在不斷的實踐和試錯中豐滿羽翼,在屬于自己的藍天里盡情翱翔。
日本教育學家高濱正伸曾說:
「男孩的成長,99%靠媽媽。」
經常會看到有些媽媽被夸運氣好,兒子懂事、老公貼心。
然而,當我真正親身經歷過,才深刻明白,這些媽媽身上的通透和智慧,才是她命好的因與果。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父母越用力,孩子越優秀。
做個傻白甜的媽媽,也并不意味著對孩子不上心。
而是深諳教育的真諦,塑造一個充滿自由與溫暖的家庭氛圍,培養出一個獨立、溫暖又樂觀向上的孩子。
愿我們都能成為這樣清醒、智慧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