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具備了好的習慣和質量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中更出類拔萃,而且在生活中更能得到青睞。這些優秀孩子身上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1.能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
大學期間,早起上課對大多數人來講都很困難,有一早聽到隔壁寢室的爭吵聲,后來才知道都是因為起床氣。
隔壁一個同學前一晚拜托室友叫自己起床上課,結果第二天一早被室友叫醒,因為自己沒睡夠不想起,便對室友發脾氣。
后來室友不叫她,結果多次因為自己沒起床錯過了上課,被老師點名警告了,她卻不反省自己的問題,直接指責自己的室友不叫自己起床,在寢室又亂發一通脾氣。
一個二十幾歲的大人了,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都是在外上學,沒有人會慣著你, 這一切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情緒管理能力太差。
一個不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做事不計后果,全靠情緒來掌控行為,輕則傷害自己,重則傷害他人。
拿破侖曾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情緒管理是孩子全面發育的重要體現,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并不是不能生氣。
相反地,他可以難過、憂傷、發脾氣、哭泣,因為孩子只有體驗了情緒,才能真正認識情緒,然后學會控制和發泄情緒。
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釋放情緒不能傷害他人。
2.逆商高的孩子
看過這樣一段感人視訊。在日本,有一個叫凌的6歲小男孩,因為要轉學了,幼兒園專門為他舉辦畢業典禮。
在典禮上,他挑戰了一項以前自己從未成功過的項目——10段跳箱。
他一次次起跑,一次次彈跳,卻一次次失敗。
雖然每次失敗后,他都毫不猶豫地回頭重新再來,卻總是差了那麼一點。
看著因為失敗而沮喪到哭的凌,老師提議說,「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
孩子們飛奔到一起,肩并肩圍成了一個圈,大聲喊「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
凌好像小宇宙爆發般,沖了出去,一躍而起,跳過了箱子。
台下歡呼聲和哭泣聲一片。
宮崎駿在《龍貓》中說:
「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小男孩堅持到了最后,他挑戰成功了。
他的這份堅持,其實就是面對挫折的抗壓能力,也叫「逆商」。
逆商高的孩子,是堅毅的、強韌的,他們從不輕言放棄,從不自暴自棄,能夠正視挫折,并從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和機會。
逆商高的孩子,擁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無論現實情況多糟糕,是那個永遠打不倒的小孩,總能在一次次挫折中逆風翻盤!
3.有正確金錢觀的孩子
羅伯特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總結了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長大后會碰到的4個問題:
沒有節制消費意識
沒有需求排序意識
沒有投資意識
沒有危險意識
美國摩根財團創始人老摩根,對子女的要求很嚴格,規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錢必須通過干家務活來獲得,于是每個孩子都搶著干活。
老摩根當然不是吝嗇,他是要讓孩子通過勞動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金錢教育,本質上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獲得」和「擁有」。
孩子只有先學會珍惜金錢,才會懂得正確花錢,買合適的、值得的,而不是胡亂揮霍。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金錢觀念在童年時期建立,將得益一輩子。
告訴孩子,只有先付出才會有回報,靠努力和勞動所得,不論貧富,都應該尊重和珍惜。
一個有著正確金錢觀的孩子,長大后能禁得住各種誘惑,不會被金錢蒙了心智,能掙錢會花錢,更知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4.自信而堅定的孩子
《奇跡男孩》中的奧吉,天生面部缺陷,很長一段時間他失去了和正常人一樣平等地走在街上的權利,出門永遠都帶著頭盔。
在他的人生里只有家人的陪伴,媽媽在家「小班授課」,確實效果顯著,然而奧吉還是要去上學,面對種種質疑和挫折。
奧吉從心底里是自卑的,害怕融入一個新的集體。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在課堂上令人驚艷的表現,也讓他漸漸地找回了自信。
杰克成了奧吉唯一的朋友,他開始陪奧吉吃飯,怕奧吉尷尬,他們還故意比賽誰的吃相更丑。
杰克問奧吉,你為什麼不去整整容?奧吉傲嬌地回答,我就是因為整過很多次,才能變得像現在這樣帥!
那畫面可愛極了,讓人不禁捧腹,笑過之后,卻不知不覺濕了眼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因為友情的陽光,奧吉漸漸重拾信心,開朗起來。
建立了自信的奧吉,最終獲得了學校一年一度的亨利·沃德·比徹獎章,這獎章只屬于品學兼優、為他人做榜樣的學生。
在心理學上,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行為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質量,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影響著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是兒童自我意識不斷成熟和發展的標志。
而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自信的最初來源,它就像一束亮光,能穿越黑暗,照亮孩子的一生。
自信更是一種強大的氣場,能激發出孩子無限的潛能。
自信的孩子,眉間有笑心中有光,做事有決斷,內心果敢而篤定,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5.獨立的孩子
上海一名48歲的海歸碩士,6年前畢業回國,居然不出去工作,而是天天宅在家里,白天睡覺,晚上打游戲,靠他82歲且患有尿毒癥的老母親養活。
當母親試圖通過法律手段逼他出去工作時,他卻埋怨這都是媽媽害的。
我毀了你的前途,我有罪……
老太太的「懺悔」,讓人心里酸酸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真正愛孩子,就是要讓他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我們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獨立的人格面對世界。
楊絳先生的父親曾說:
「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深以為然。
只有大膽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舍得用孩子,他才能成長。
只有獨立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孩子優秀而獨立,是每位父母最殷切的希望。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生命初期,給出正確的指導,照亮他們的前路。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自信而有力量的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內心豐盈而篤定,
順境中自然,逆境中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