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個問題,如果家里只能改造1㎡,你會選哪里、怎麼改?
要是幾年前,小編的答案一定是:挺滿意的,沒啥可改的。拿改造的錢出去旅旅游,看看演唱會,豈不是更有意義。
但是放到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時不時就要居家,打亂了正常的節奏。
小編不止一次幻想過,家里能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區,平時可以臨時辦公/閱讀/游戲,該多好啊。
地方不需要大,1㎡就行,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有正常的辦公桌椅,光線舒服,久坐不累 最好能分擔一部分收納功能
你家有辦公區嗎,你對居家辦公區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歡迎評論區留言
以下是小編的一些看法,包括居家辦公區位置選擇,空間布置的原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位置選擇
居家辦公區,最合理的位置自然是書房。
不過很多家庭的問題在于,沒有書房,或者只有一個書房,不能滿足全家人對居家辦公、學習的需求。
1㎡的居家辦公區,可以靈活安排在家里的各個角落,臥室、客廳、陽台,甚至開放式廚房的島台都可以。
臥室環境相對安靜,私密性較強, 工作室不會被打擾。臥室的衣柜旁邊或靠窗的位置都是不錯的選擇。
小戶型或臥室較小的話,安排在相對開闊的客廳也是不錯的選擇,利用好墻面,你會發現小小的辦公區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還有很多小戶型的案例,在客廳的
沙發邊安排了工作區,從視覺和功能上,和原有裝修元素完美搭配。
現在陽台的空間屬性,已經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晾衣區。提前安排烘干機,不用晾衣服的陽台,空間可以得到更充分利用。
需要提前注意的是,光照非常充足的戶型,要慎重考慮陽台辦公區。小編現在住頂層的6樓,夏天陽台溫度輕輕松松就能突破40℃。
開放式廚房的島台,同樣可以開發成書桌,只要禁得住廚房做飯香氣的誘惑,也是個高效辦公區。
在居家辦公區位置的選擇上,小編的觀點是:臥室>客廳>陽台>開放式廚房。
確定了位置之后,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布置居家辦公區的幾個實用原則。
縱向提升使用空間
有限的1㎡空間如何玩出花樣,看過很多個家庭發現,利用好面前的「大白墻」,拓展桌面空間,是最常見、也最實用的做法。
小戶型的「救命稻草」
洞洞板有多種顏色、樣式可選,安裝簡單,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安排布局,桌面上的零碎小件都有了自己的歸宿。
開放式置物架
相比于洞洞板,開放式置物架可以放置書籍和大一點的擺件,給家里增加了一部分收納空間。缺點是容易落灰,需要勤打理。
小吊柜
小吊柜同時解決了功能性和裝飾性的問題,是居家風格的延續,這1㎡不只是用來辦公,還可以承載家里更多的需求。
人體工學的考慮
小編看來,人體工學不一定是智商稅的代名詞,對辦公和學習場景來說,判斷標準很簡單:久坐不累,不會腰酸背痛。
首先是人體工學椅,腰部有支撐,扶手可調節,面料舒適透氣是最基本的要求,這里就不再贅述。
不打算購置人體工學椅,還可以考慮準備一個支撐性好的靠墊,同樣能起到護腰的效果。
還有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升降桌,坐困了就升高桌面站著辦公,還能自動記憶桌子高度,一鍵找到上次合適的高度。
不過要提醒一句,升降桌的使用,可能會影響上面說到的墻面洞洞板、吊柜,建議提前做好規劃。
各種支架也要安排上,手機支架、閱讀支架、電腦支架,拒絕低頭族,就要從每個細節入手。
再分享一個小編個人的體會,長期辦公的話,屏幕越大越舒服。能用筆記本電腦就不用平板、手機,能用大顯示器就不用筆記本。
桌面氛圍
上面提到了很多「硬裝」部分,桌面氛圍則更像是從軟裝上的提升。
提升桌面氛圍,必須要先保證桌面的整潔,多余的線要集中收納好,保持干凈的視覺效果。
桌面收納神器不能少,很好看又很能裝很好看的收納盒,建議都安排上。
很低調又很實用的抽屜式收納盒,方便存放文件紙張,放在家里或放在公司都可以。
一些電子設備、書本、生活用品,不必都堆在桌面。在桌邊放置簡單的收納筐,或者準備一個用途廣泛的小推車,都是不錯的解決辦法。
說到氛圍,合適的燈光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舒適的燈光既能保證不錯的辦公氣氛,也能保證長期辦公時的工作效率。
桌面的台燈,色溫最好控制在4000k左右,色溫太暖了容易打瞌睡,太冷了對眼睛不好。
室內采光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條形燈帶或射燈作為光源補充。
靠窗設置居家辦公區的話,百葉窗絕對是營造氛圍的神器,百葉窗的開合伴隨著室外光線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在只有1㎡左右的空間里,顯然無法同時滿足上面提到的所有觀點。
比如想要在靠窗的位置辦公,就不能裝洞洞板;想要升降桌,就要舍棄美觀實用的吊柜。
主要還是要根據家里的布局和自己使用習慣,來決定這1㎡的布局。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家要新增辦公區,你會怎麼做,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