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張桂梅鄉村女校長火遍網絡,她傾盡一生時間幫助大山女孩走出大山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張桂梅認為女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她說過一句話:「 一個女人,是影響三代人的。」那些從山區走出去的受過教育的女孩子,不會再草草地嫁人生子過一生。
只要培養出來一個女性的大學畢業生,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就能被打破。
確實,一個女孩所受的教育,會直接影響了她后半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婚姻觀,以至于影響她撫養后代的方式,正如《養育女孩》一書中作者對女兒未來的期待: 「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將把你教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子女。」
在上周發了關于男孩養育的文章(兒子到底什麼時候開竅?),不少家長提議「來寫寫如何養育女孩」。
女孩的心思細膩,敏感、情感豐富,但也會表現出嫉妒心強,容易受傷,愛哭等特點。因為一句老話「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很多人在養育女孩上還會走另一個極端: 過度溺愛和驕縱。
有的父母片面地理解了「富養」,不停地用物質撐大孩子的欲望,反而害了女兒。
其實,真正的富養是內心世界的富養。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要給予女兒的,是幫助她成長為一個強大而自由的人。
那麼,如何養育一個內心強大、自由快樂的女孩呢?先從女孩的成長規律開始說吧!
與男孩相比,女孩對社會關系更加敏感,需要更多的關愛。神經學研究表明,從6個月起,女孩大腦中負責交往技能的部分就開始發育了,所以,人際交往是女孩天生的才能。但這種才能仍然需要培養和鍛煉。
小女孩需要多多的親呢擁抱嬉戲,感受到被愛,獲得安全感。此時,她們最擅長模仿,在模仿中得到愛,學會愛。
2-5歲的女孩喜歡探索周圍的食物。藝術、運動能力,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
家長可以多跟女兒談數字、搭積木,這對培養他們的數字空間能力很有幫助。
雖然女孩比男孩更愛美,但有的媽媽把女孩妝扮得美過頭了,過于漂亮和繁復的服飾會束縛住孩子的探索,反而那些方便結實的衣褲,更能讓她肆無忌憚地玩耍。
到了4、5歲后,女孩子們會開始熱衷玩那些幻想和假扮的游戲——比如過家家。女孩們在玩耍中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隨著她的長大。
朋友對于她也越來越重要,女孩們會經常手拉手形影不離,相互訴說心事,但女孩和朋友發生別扭后卻沒那麼容易走出來,她需要家長關心她,撫慰她,做她社交上的領路人,在她求助時,幫她分析,給她建議。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女孩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想認清自己是誰。另外,到了中學年齡段的女生,情緒表現的兩極性特點特別鮮明,她們的情緒十分豐富和強烈,學習狀態和日常心境受情緒的影響也比較大。
這個年齡段的女孩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家長需要幫助她發現內心,幫助她找到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14歲女孩的大腦前額皮質的控制中心還沒有「完工」,當她有壓力、緊張時,大腦的「杏仁核」,也就是沖動和情感反應的中心,就會馬上控制她。
所以,這時候她們仍然需要父母,需要有人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存在的危險,需要有人給她們鼓勵和支持。
從女孩的特性來看,女孩比男孩更敏感,情感更豐富,情緒也會更不穩定,在養育過程中,這幾點特別重要:
01給女孩足夠的安全感
首先要盡可能地在女兒出生后的頭幾年,給予她充分的安全感,讓她能夠確信父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愛自己,是讓她擁有安全感的核心。
讓女孩從小感受到愛,并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是她成長非常重要的心理能量。
有時,女孩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調皮搗蛋、和你對著干等等,來確認你的愛,只要你經受住了試煉,你就會看到一個更自信、更有力量的女兒。
02鼓勵女孩釋放內在力量
社會對于女孩本就設立了更多的條條框框,打破這些刻板印象,拋掉「女孩該有的樣子」,才能釋放出她自由、活力的本性。
女孩更需要打破性別偏見。她們其實跟男孩一樣,渴望探索、渴望挑戰,她們需要真正的勇氣,而不是以保護的名義,被關進隔絕真實世界的玻璃罩子里。
03教女孩學會處理情緒
有能力管理好情緒的人,才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學會認知情緒、識別情緒,同時還要懂得釋放情緒。
當女孩的情緒集中爆發時,這時候沒必要過于控制。對于缺乏自信和力量感的女孩來說,釋放情緒本身也是一種獲得內在力量的重要方式。
情緒就像一根彈簧,可以忍受壓力,也可以瞬間反彈。鍛煉女孩「心理彈簧」的彈性,就應該給她更多的發展空間,不要對她們太高的要求和過嚴的標準,而是用你的積極樂觀去影響她。
父母對于女孩的成長非常重要,媽媽是女兒生命中最有影響力的角色,讓你的孩子了解你的價值觀,比如要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別人;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示范和他人的關系——包括孩子的爸爸。
而安全感和信任是爸爸能提供給女兒最大的底氣,爸爸學會傾聽,尊重大家很重要,你一直在家庭中表現出來的尊重和善意,也在為女孩樹立一個很好的異性標準。
祝愿女孩們都能在滿滿的善意和溫暖中長大,自由成長為她想要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