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香港影壇,周星馳不僅在商業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還制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
《賭圣》、《逃學威龍》、《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大話西游》等頗具代表性的電影,締造了「周星馳現象」,成為一代人難忘的回憶。
相比之下,他有一部作品的知名度相對較低。
電影于1991年上映,由周星馳、梁家仁、毛舜筠、元華、李海生等主演,堪稱香港最具體育精神的電影。
雖然影片在當年只賣了2000多萬票房,相比星爺位列票房榜前十的作品,表現只能算中規中矩,但是它的來頭可不小。
29年前,周星馳拍了這部功夫喜劇,就連世界冠軍都給他當替身。
電影《龍的傳人》,處處可見致敬李小龍的元素。
比如,元華飾演的周飛鴻,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讓兒子周小龍繼承師伯李小龍的遺愿,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
在現實中,元華曾經是李小龍的替身,兩人的關系特別好。
而周星馳身為李小龍的鐵桿粉絲,算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片中的名字不僅叫周小龍,而且好多經典動作也是對偶像的致敬。
除此之外,影片還邀請到世界排名賽的冠軍吉米·懷特,為電影增加噱頭。
據吉米·懷特本人回憶,當年周星馳邀請他來香港參演《龍的傳人》。
在拍攝期間,平均每天拍攝16個小時,總共用了一周的時間。
雖然周星馳在很多電影中,都展現過自己的球技。
但是影片中的表演,多數都是吉米·懷特充當他的替身,來替他完成的。
除了吉米·懷特之外,《龍的傳人》還有3位「球王」,有亞洲錦標賽冠軍郭軍城,以及梁紹材和郭志浩兩位著名的斯諾克職業選手。
聊完演員,在說回電影的本身。
可能很多觀眾對于李修賢,更多的印象是他作為演員時拍的電影。
在八十年代的觀眾眼中,李修賢一直都是英雄的代名詞,他銀幕硬漢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當年,李修賢慧眼識珠,一手發掘周星馳,方才有了周星馳傳奇般的電影人生。
在電影《霹靂先鋒》中,周星馳飾演一個浪蕩江湖的小弟,并憑借該片獲得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以及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獎提名。
直到1990年,周星馳憑借著《賭圣》一炮而紅,李修賢便邀請周星馳拍攝《龍的傳人》。
只可惜,也不知道為何,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雖說周星馳在公共場合,多次表示李修賢是他的恩人,但是兩人再也沒有合作。
而李修賢本人,也從演員到導演,再到自己開電影公司,捧紅了很多人,是香港影壇當之無愧的大哥。
《龍的傳人》主要講述周飛鴻(元華 飾演)是大嶼山大澳村的教頭,其子周小龍(周星馳 飾演)幼受父親熏陶,內心正直善良。
一天,周飛鴻的師弟毛仁為了躲債逃到了大澳,受到了周家父子的熱情款待。
沒想到,毛仁偶然發現周小龍的撞球技藝高超,便提議帶著小龍去香港發展。
可是當兩人來到香港,毛仁忽悠周小龍,背地里利用他的球技進行賭博活動。
此時,黑社會龍哥看中了周家在大澳的田地,便以地產為賭注賭撞球。
對方請來了世界級高手吉米·懷特,結果周小龍感到壓力過大,輸掉了比賽。
最終,在師妹的鼓勵下,周小龍找回了斗志,重新贏得了比賽。
其實,整個故事完全可以用幾句話概括,畢竟是周星馳初期的作品,沒有太明顯的個人風格。
但是全片的無厘頭還算濃厚,星爺的那種喜劇天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一些配角的笑料也是增添了不少亮點。
而《龍的傳人》在本質上算是一部賭片,只是導演可能想學賭圣里賭博技術跟特異功能的結合,他也想把功夫跟桌球結合,再加上星爺無厘頭的表演,從而達到一種喜劇效果,但這樣的結合最終呈現出來的有些不倫不類。
所以,在豆瓣上的評分并不高。
于是在13年后,周星馳將功夫與喜劇真正結合在一起——《功夫》。
總而言之,《龍的傳人》是星爺演員生涯里被嚴重低估的一部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