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既是闔家團圓的喜慶時刻,也是一年一度的跳槽盛宴。
關于離職原因,有人說過,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心委屈了。
但歸根結底,還是干得不爽,工作太委屈了,比如:
「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都在重復機械的事情,感覺一眼望到了頭。」
「同事尖酸刻薄,領導拉幫結派。」
「工作辛苦勞累,加不完的班,錢還那麼少,我也想有自己的生活。」
「領導能力還不如我,憑啥指揮我!」
「點燈熬夜做出的方案,被領導批得一文不值,快崩潰了。」
……
每個人都在訴說著自己工作中的委屈,每個人都曾無數次想要逃離,想追尋那「不委屈」的完美工作。
之前有一檔綜藝《藝術人生》,采訪了歌手劉若英:
「為什麼你總是能給人一種恬淡如菊、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好像從沒見過你生氣、著急?」
劉若英說:
「那是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有果必有因,我們看下為什麼工作中會委屈。
1)太老實、太弱勢
事實上,受委屈最多的往往是那些干活「好」的人。
他們工作勤懇、默默奉獻,樂于助人,人緣好、評價高。
但是,他們大多是「討好型」員工,不敢拒絕,做事一直被動,姿態放得太低。
通俗來講,就是「沒脾氣,好說話」。
現實卻是,當升職、加薪機會出現時,他們是第一個被排除在外的。
因為領導覺得機會不給他他也不會說什麼,好說話嘛,回頭安慰安慰就行了。
委屈就是這麼產生的。
誰不想升職加薪,誰不想獲得肯定。
辛辛苦苦干了半天,只因「好說話」就被打發了,心里能是滋味,能不感到委屈嗎。
反觀那些能說會道的、善于交際的、態度強勢的,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委屈。
他們或者有「刺」,領導不想惹;
或者有「路」,領導不愿惹;
或者有「財」,領導不去惹;
或者有「膽」,領導不敢惹。
2)臉皮薄,抗壓差
對領導交辦的工作,明明自己不懂不會,但臉皮薄,開不了「尊口」去求助他人,只好自己吭哧吭哧在一旁搗鼓。
最終結果就是領導不滿意,輕則打回重做,重則臭罵一頓。
然后自己「奔潰」了,跑到無人處偷偷抹淚,委屈地不得了。
下次接到任務還是如此,「惡性循環」就這麼形成了。
職場是個「修羅場」,雖到不了你死我亡的地步,但那種「一碰就倒、一摔就碎」的人顯然很難生存下來。
「林黛玉」似的員工雖然可愛,但公司招你進來不是供在那里惹人憐愛的,是需要你做出業績,為公司創造收益的。
3)被誤解、背黑鍋
你工作優秀、抗壓力強,但有時等來的不是天上的「餡餅」,而是一口「黑鍋」。
某項工作出了漏洞,某次任務出了紕漏,上面追責,要求嚴肅處理。
你是當事人之一,而且是資歷最淺、年齡最小、背景最清的當事人之一。
不出意外地,你「入選了」,作檢查、扣獎金。
這種都不能稱為委屈了,可以直接叫「冤屈」了。
你能怎麼辦?大哭大鬧、大喊大叫?不僅沒用,還把領導心中殘存的那點「愧疚」給喊走了。
正確方法是該干啥干啥,不僅要干,還要比以前干得更好。
這種委屈最難受,但領導心里都門清。
1)認清工作的意義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
工作存在的意義,是讓你能有安身立命的資本,是提供給你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是讓你不為「養老育小」發愁,是讓你深夜醒來不在擔憂前路。
深以為然。
工作說白了,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和方式。
與熱愛無關(當然是你愛好更好),只有能干不能干。
我家小區有個小型蔬菜超市,有次跟老板聊天,他講每天凌晨三、四點就得去蔬菜批發市場,晚上九十點才能收工。一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
天天如此。
我問他是不是很累。
他告訴我:「累肯定是累的,天天這麼熬,身子也不是鐵打的。但是,不辛苦點,孩子吃喝拉撒的費用哪里來?」
知委屈而繼續前行,這是大多數人的常態。
曾有人問袁隆平何時退休,他說:
「我現在壓力很大,有兩件事一定要做好:一個是要培育成功超級雜交水稻,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再一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
工作之于每個人的意義,絕不是唯一的、單一的,但不可否認認真踏實地工作,一定能夠回饋給我們更多的收獲和驚喜。
真正理解工作的意義,不要那麼矯情,動不動就委屈地不得了了。
2)拋卻玻璃心,收斂內心戲
路遙曾說:
「生活就是這樣,它不會讓你感到處處滿意,但我們總要熱情地活下去。」
這個世界上,你很難找到一份簡單易做、待遇又好、地位又高的工作。
面對隨時隨處的委屈,有的人在網上宣泄,有的人跟身邊人吐槽,都希望一排憂愁,得人理解。
但這種行為只會顯示出你的懦弱。
因為委屈和玻璃心是弱者逃避的最佳理由,卻是強者的珍貴養料。
任正非44歲時,被南油集團開除,負債200多萬元。并且老婆失婚,孤身一人帶著父母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
他曾說:「創業初期,我常常半夜哭醒。」
人們多看到成功人士臺前的風光,卻忘了他們「臺下的十年功」。
工作中的「玻璃心」絲毫無益于你的發展進步,只會拖累你、打擊你。
記住老祖宗那句話: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3)學會換位思考
這句話是「知易行難」的典范。
職場中有些人受到點批評、責罵,就想不開,就去找領導哭訴。總以為領導會給自己做主,還以公道。
恰恰相反,作為領導,需要統籌全局、協調各方,思考每一件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領導對你所謂的「委屈」,非但不會同情,還會認為你太自我、太自私,不顧公司發展大局,導致對你的印象分也大打折扣。
在工作中,上下級之間、部門同事之間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糾葛。但如果能夠換位思考一下,也許一些矛盾問題也不是那麼的不可調和。
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三觀」總會存在差異,所以每個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
而換位思考打開了一扇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大門,使人們可以順暢地溝通,從而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4)懂得調整心態
格斯曾說:
「態度決定成敗,無論情況好壞,都要抱著積極的態度,莫讓沮喪取代熱心。生命可以價值極高,也可以一無是處,隨你怎麼去選擇。」
委屈人人有,但每人反應各異,這里面起主導作用的就是心態。
因為「委屈」是你自己感到的,說到底是你自己的心態問題。
網上動不動就有人吐槽:「老板每天只知道安排一堆活給我,但工資那麼少,養活自己都不夠」。
但如果換一種心態看待呢,老板給我這麼多活是不是想培養我,我能不能從中獲得新知識,學到新技能。
心態一變天地寬。工作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不多不少。
如果我們能改變心態,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工作,工作也會回報我們以成就。反之,消極應付,工作回報你的可能比你想要的會更少。
其實,拆解「態」字來看,就是「心大一點」。
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委屈。如果事事計較、件件糾纏,不僅影響工作,阻礙你發展。還會影響生活,讓你身累、心累。
只要「心大一點」,把寶貴的精力和心思放在提升個人素質上,你會發現,工作的成就和隨之而來的快樂,足以壓倒一切委屈和不堪。
三百六十行,每人從事的都是不一樣的工作,彼此之間面臨的矛盾問題不一樣,境遇不一樣,勞累程度也不一樣。
所以每個人的工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存在誰比誰更苦、誰比誰更慘。
當你感覺委屈壓得你喘不過來氣時,告訴自己:沒有一份工作是是輕輕松松的,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受委屈的。
我們要做的是盡快熟悉職場環境,接納職場規則,調節心態,改變行為,跳出職場「委屈」的桎梏。
因為只有跳出來,才能凝神聚力地去聚焦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唯有此,你的委屈才會被成就所淹沒。
工作中的路總有一段是「含淚」的。與其抱怨低頭痛哭,不如抬頭正視風雨。
當你變得堅強果敢,你終能看到彩虹升起,收獲你想要的人生。
就像席慕容說的那樣: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淚水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