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后性格自卑,源于這5種家庭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孩子性格開朗,有些孩子自卑敏感,兩極分化為何如此嚴重呢?
家長有這5種行為的,請馬上改變!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后悔都來不及!
1.對孩子期望過高
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別別的孩子都要優秀,所以在周末的時候會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
即便孩子已經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好了,但是家長還是不滿意,繼續將自己的愿望強行添加給孩子。
如果孩子一旦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有些家長甚至還會責怪孩子,這時候,孩子的內心會覺得非常的沮喪,而且又沒有傾訴的對象,日積月累只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2.經常數落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非常的嚴格,甚至容不得孩子有一點的不完美,經常會數落孩子,對其進行批評,甚至在外人面前直接說孩子的不足。
家長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孩子進步,但是往往呼氣到反作用。
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勇氣去嘗試新事物,因為孩子的心中已經對家長的責罵有了陰影!
3.有條件的愛
有些父母為了激勵孩子幫忙做家務或者其它事物,會實行獎勵機制,比如「這次你考了100分,爸爸媽媽就會帶你出去玩」之類的話語。
這讓孩子的內心覺得爸媽的愛都是可計量的,有條件的,那麼他們就會將這種有條件的相處方式轉移到朋友身上,這樣的朋友關系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孩子無法對朋友附注真心,很可能會受到排擠,造成孩子自卑。
4.家長成為孩子的貼身保姆
家長對孩子過于的溺愛,甚至化身保姆,恨不得樣樣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了。 殊不知這樣是害了孩子!
等到孩子融入集體的時候,發現自己離開父母什麼都不會做,那麼就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沮喪感!
5.忽略孩子的存在
孩童時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對于世界開始有新鮮感和好奇感,會有很多問題詢問家長。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表現出來的是不耐煩,忽略孩子,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后性格一定是不健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