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教孩子自律」的具體方法前,我們先來看看董卿是在什麼情況、什麼場合下說出這句話的吧。
前段時間,央視的《主持人大賽》上了熱搜。
網友們對參賽選手口吐蓮花的精彩表現贊嘆不已,直呼這簡直就是「神仙打架」。
而緊接其后的熱搜話題就是#董卿的點評#
董卿作為點評嘉賓,每一次對參賽選手的點評都溫柔又犀利,引經據典,字字珠璣,深入人心,所以網友們把她稱作「神仙中的神仙」。
有這麼一句評論也道出了我的心聲:
「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喜歡董卿這個優秀的女人。」
鏡頭前的董卿,身形苗條,氣質如蘭,談吐優雅,出口成章。
令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這般從容優雅、富有智慧的董卿呢?
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心狠」。
董卿曾說:「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你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
而在你的成長當中最初的耳濡目染的榜樣,就是你的父母。」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課堂。
董卿曾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了小時候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十分嚴苛的。
從剛開始識字的時候,父親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所以上小學的時候,就因為成績優異,只讀到四年級就破格跳級進入國中。
上了中學,父親每天會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書中的精彩句子。當年她的「小鴨脖子」台燈下每天貼10個紙條,是父親要來檢查的功課。
董卿坦言,也正是因為父親當初的嚴厲要求,自己喜歡閱讀的習慣也悄然養成。直到今天,在外打拼,也不肯丟下書籍,她說:「如果我幾天不讀書,會感覺像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董卿曾經無比討厭父親的嚴苛,但是如今卻無比的感謝父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因為進入社會以后,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所以現在,我發現很多事情我還挺能咬著牙去堅持下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缺乏自律、自覺性,很難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而父母的教育可能嚴厲,但卻能幫助孩子堅持到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所有的嚴厲都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因為他們明白只有忍著疼,才能讓孩子飛到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指望孩子自覺,就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小編也很認同董卿這句話哦,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到底應該怎麼教孩子自律吧。
步驟一:讓孩子學會令行禁止
讓孩子有自控力,首先就是要讓他形成規則意識,關于這一點,表面上說是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其實首先是家長要做到有原則。
曾見到過很多的家長對于孩子的行為,一開始是做到三令五申,嚴令禁止的。但是一旦孩子撒個嬌,發個脾氣。家長立馬就心軟了,把之前所有的要求全都拋之于腦后,一個勁的在哄孩子,以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讓孩子真正學會令行禁止,家長就需要堅持原則,不可輕易動搖,朝令夕改。
步驟二:借助游戲中的規則來進行訓練
每種游戲都有不同的規則,有些規則簡單,有些難度較高,爸媽們可階段性的訓練孩子遵守游戲規則。例如:玩躲貓貓的游戲就必須要有協議(抓到的當鬼)及時間紀律 (數到100 就不能動) 的能力,或者球類運動便關系到順序遵守的能力,這些都可幫助孩子從中學習。
步驟三: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教導他們如何處理
規則和任性、毫無約束的放縱自己是相對立的,遵守規則就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欲望,自然會產生不開心的情緒。因此,教孩子自我控制,必須上好「面對情緒」這節課。
常聽到大人會對小孩說:「不可以哭喔!不然警察要來抓你了!」或是「你再繼續鬧下去啊!我不想管你了!」其實這些做法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應該好好聆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對談,而非一昧的威脅或忽略他們。
步驟四:讓孩子學會共情與換位思考
要讓孩子真正形成自己認可的克制習慣,就少不了共情能力與換位思考的能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逐漸從以自我為中心,逐步開始認識周圍的事物,并且學會和周邊的人和物和諧相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在逐漸提升。
而擁有良好情商的核心思維模式,就是換位思考。所謂的高情商的孩子,就是可以敏銳地捕捉到他人的想法,并且可以根據其他人的立場去看待、思考問題。
如果思考的最終結果是有益于他人,而自身可能會受到約束,情商高的孩子,就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從而得到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步驟五: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父母的大包大攬會讓孩子失去責任感。犯了錯卻不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就會讓孩子在做事情時喪失分寸感。
對于孩子而言,自控力的養成還需要通過強化來進行鞏固,正面強化與負面強化都很重要。
在孩子犯錯后,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措施,讓他們明白做事不可以隨心所欲。
當然懲罰的措施 要約法三章,提前告知孩子,這樣孩子在被懲罰時就不會有怨氣,心服口服接受。
例如:孩子超出了原本規定的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家長就可以提出明天看電視的時間取消,或者減少,從而通過這種強化,讓孩子明白自己沒有自控力,是會受到損失的。
步驟六:鼓勵孩子對日常生活事務進行規劃,由孩子自己主導
既然父母的大包大攬會讓孩子失去責任感,那麼,當孩子有機會為自己的事進行規劃時,父母就應該趁熱打鐵,好好教教他, 他們會學習遵守原則 (訂定的時間表),同時想辦法達到這些目標,從中學習到自律并獲得成就感。
第七個步驟最重要,因為是對父母自身的要求。
步驟七:父母們也得學習「自我控制」
無論如何,當父母在訓練孩子發展自我控制能力時, 也得做好自我控制才不至于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發飆」,做了最壞的示范。或者應該懂得堅持原則,以避免標準不一的情形發生。因為這些都是影響孩子學習自我控制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后,多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增強其正向思維,與孩子一同學習,共同成長,才能讓寶貝擁有良好自我控制的能力,培養出好習慣,健康快樂長大!